初级会计利润税务处理

feion1992024-07-25  1

利润的形成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构成。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这一指标能够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其计算公式如下: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又称税前利润,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净利润,又称税后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账务处理会计期末(月末或年末)结转各项收入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各项支出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例题1】企业收到某购货单位支付的违约金4500元,存入银行。企业收取的各种形式的赔偿、违约金,并不是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所以,企业收取的违约金应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4500贷:营业外收入4500【例题2】企业用银行存款向希望小学捐款1200元。企业对外捐赠支出,不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本费用,而是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因此,应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借:营业外支出1200贷:银行存款1200【例题3】期末,企业将本期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750000元,其他业务收入10000元,营业外收入4500元,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记入了有关各收入账户的贷方,期末要将其转出,应通过有关收入账户的借方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结转后,有关收入账户无余额。这项结转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借:主营业务收入750000其他业务收入10000营业外收入4500贷:本年利润764500【例题4】期末,企业将本期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452500元,其他业务成本75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924元,销售费用12000元,管理费用15376元,财务费用1900元,营业外支出1200元,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成本、费用时,记入了有关各成本费用账户的借方,期末要将其转出,应通过有关成本费用账户的贷方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后,有关成本费用账户无余额。这项结转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借:本年利润493400贷:主营业务成本452500其他业务成本7500营业税金及附加2924销售费用12000管理费用15376财务费用1900营业外支出1200该企业的利润总额计算如下:(1)营业利润=750000+10000-452500-7500-2924-12000-15376-1900=267800(元);(2)利润总额=267800+4500-1200=271100(元)。【例题5】期末,根据企业的利润总额271100元,计算应交所得税。(假设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额=271100×25%=67775(元)企业分期计算出本期应交税金,由于尚未支付,一方面使成本费用增加;另一方面使负债增加。因此,应借记“所得税费用”账户,贷记“应交税费”账户。待实际交纳税款时,再借记“应交税费”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6777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7775【例题6】期末结转所得税费用67775元。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借:本年利润67775贷:所得税费用67775【例题7】企业以银行存款交纳所得税67775元。此项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7775贷:银行存款67775该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计算如下:净利润=271100-67775=203325(元)

计算利润计算即账务处理如下:第一步,结转收入类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第二步,结转费用类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第三步,计算本年利润的账面余额即是本年利润。

1\不用考虑成器投资成本的冲回.根据最新的注册会计师会计教材,使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收到利润时,计入投资收益,不冲减投资成本.2\可以弥补亏损.正常处理,转入本年利润

1、企业弥补亏损的途径有三条,即用税前利润(利润总额)补,用税后利润(净利润)补,及用盈余公积(以前提取的留存收益)补。2、税法规定: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3、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对5年内的亏损,可用税前利润弥补,利润总额扣除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超过5年的亏损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或用盈余公积弥补。4、无论是税前利润还是税后利润补亏区别在于计算所得税不同,在账务处理上都是一样的,以前年度亏损反映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年初借方余额上,年终结转本年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在账上就完成了对亏损的冲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82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