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ksf

feion1992024-07-25  0

会计方面PURCHASE PRICE VARIANCE (PPV) 采购价格变化 - 实际采购价格(Actual Price Paid)与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间的差异

财务部绩效考核KPI指标:1、财务规章制度的合理合规性2、公司财务预算编制的规范有效性3、税务筹划的成效4、公司各项费用的审核力度5、财务工作报告的及时准确性6、对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7、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准确性8、会计报表、财务报告编制及时准确性9、总账、分类明细帐登记及时准确性10、结账、对账工作的及时11、现金收付凭证审核的准确性12、库存现金、有价证券、重要空白凭证保管的有效性13、编制资金收支月报的及时准确性14、银行结算业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personal production value 个人产值

绩效考核中,业务部门比如生产、销售、商务的考核很容易,因为工作内容与结果很容易量化,并且直接支撑经营中的业务目标,而后台职能支持部门绩效考核往往是企业绩效管理中常常失效的板块,比如其常常考核结果无法支撑公司经营管理都是自说自话、比如其阶段性工作很难量化、比如考核落地执行时考核落入细节变得考核芝麻蒜皮的日常工作。

这是由于后台职能类工作本身在价值链上其创造价值是间接体现的,也就是销售业绩完成的好与坏有职能管理的功劳,但并不直接体现。再者,很多公司的经营目标梳理时往往注重财务指标而忽略管理质指标,从而在职能部门的目标分解上缺失方向性的引导,最后变成被动服务性的部门:领导要什么就做什么、其他部门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最终体现在绩效上就成了一种附属看不到价值、都是日常的鸡毛蒜皮。

所以,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应当是从上至下、从宏观到具体、从中期到短期的考核:

绩效考核本身不分职能都应该是至上而下,这是承接公司经营目标的正确绩效思想,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规模比较小的时候、管理不是很科学的时候,公司的经营目标往往只有财务目标,而缺乏管理目标。这时候职能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年度总绩效目标往往就是个别项目、某些单个任务,其余就是职能部门的自说自话自己拍脑袋,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也很难得到决策者的认同。

所以,反过来看,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本身也应当是从决策者开始,从公司的经营目标就去探索思考,才能从上而下的梳理出合理的职能部门绩效目标。

比较系统的从顶层开始构建职能领域的绩效目标常用的工具就是BSC(平衡记分卡),其中有两个核心部分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与成长,则是与人力、财务、运营等后台部门高度相关甚至直接关系的指标维度。

通过用战略地图、KSF的方式将相关维度进行可实现性的层层分解,这要求最高决策者在经营视角上就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组织内部的业务流程、学习发展问题,当前的业务流程在明年、后年的业务目标上是否能支撑、员工的能力是否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恰恰获取这些信息来决策又是反向的,是从下至上来汇总分析相关信息数据所得。

经营目标肢解至部门维度后就形成了部门的绩效目标方向、再次分解还能到岗位的绩效目标方向。没有最高决策者对管理目标的系统认知,职能部门就找不到其所属领域的业务方向,更谈不上绩效目标,只能流于日常管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82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