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只有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选择时,会计政策才具有实际意义,因而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将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企业会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按统一会计制度处理会计业务,即使是现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选择会计政策。应答时间:2021-03-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主要从资产负债表上看,总资产的增长迅速,即扩张规模较大,主要是由企业并购造成的。 从资产负债表上看,资本储备在前期积累较多,突然减少或资本中支付突然增加,说明企业正在扩大生产规模,这是由投资造成的。 从损益表中,主要企业收入迅速增长,增长率较大,说明企业有新的投资或新产品或新销售策略,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企业规模必然增加。这种情况是企业自身进步的结果,包括技术改进或发展战略调整。 在众多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公布的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损益分配报表和财务状况变化报表。 这三个表有不同的函数。 简而言之,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期报告期的财务状况,利润分配报表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报告期的利润和利润分配,财务状况变化报表反映了企业在报告期的营运资金的增减。拓展资料1. 偿付能力指标,包括当前比率和快速比率。 电流比通常为2,快速比通常为1。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企业的实际情况。 反映企业流失率高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经营能力。 流失率越快,操作能力越强。 盈利能力,如股权净利润、销售利润率、毛利润利润率等。 高盈利能力更好。 股权比:分析企业资产中股权与负债的比例。 结果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通过对企业毛利率的计算,我们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2. 相反,当企业毛利率下降时,应更多地考虑企业的业务扩张能力和生产管理效率。 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大量数据,你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首先,访问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 由此,您将初步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总额,以及各种内部项目的组成、增减。 当股东权益增长率高于总资产时,表明企业的资本实力得到了相对提高,而企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是负债的大规模上升,这表明企业的财务实力相对下降,债务偿还的安全性也在下降。 3. 进一步分析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些重要项目,特别是那些在开合数据变化较大的项目或大的赤字项目,如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固定资产、对价或利息的负债(如短期银行贷款、长期银行贷款、应付票据等)。
在前两篇基础报表认识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企业的资产里面分成两大类资产,按照对利润的贡献方式分,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经营资产;一类叫投资资产。与此相对应,企业的扩张也可以分为两个途径: 1、企业自主经营;2、对外控制性投资(对外搞投资、扩张) 不同的扩张方式对财务状况的表现与企业发展有显著差异。正如我们之前记录过的,现金流量表中三类,首先是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因为先有钱。有了钱就开始花,花钱有两个方式,一个是投资流出量,一个方向是经营流出量,这么一个概念。现金流量表本来是表现货币资金来龙去脉的关系。 筹资:股东给+银行借 股东入资一般在初期设立的时候,不可能一直供钱,在一开始的时候,股东提供了资金后,希望企业运营获得收益,给予他们报酬。因此,一般来说银行借款是企业经常性扩张的资金来源。如果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有利润的,那么在现金流量表中流入流出最终的余额是有相当的正规模的,当企业的货币资金规模沉淀的足够大的时候,它就可以对扩张形成支出。 其中在建工程问题比较重要,重要的扩张一般都不会先形成固定资产,它会先形成在建工程,有的在建工程一建建几年,有的企业做得很大,周期会很长,因此在建工程在报表中会留存很长时间。那么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假如一个企业固定资产周期比较长,在建工程要花很大的精力,在建工程的右边是贷款,或者股东给。那么大家可以发现它的负债规模会高,而这个负债又跑到在建工程去了,没有支持本公司近期的经营活动。那么可以感觉到这个是一个投资行为,并不是经营行为。如果对于现金流量表,是这样的概念:筹资多,投资多,筹资支持了投资。这样一看,问题就来了,有一种说法,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之和会小于0,表明企业一年以来都是有资金缺口的。只不过这个问题不用过度关心,还需要关注投资的效益怎么样。 这里还要注意一下,如果企业的在建工程时间过长,会出现两个后果。第一,单位产能成本可能过高;第二,由于建造期长,建造后发现全行业产能过剩,那么就导致重大投资决策失误的。可以发现,企业的利润表跟扩张业务暂时无关的。如果一个企业在建工程过长,就需要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问题。 假设企业有这样的情况,企业自有货币资金5亿元,但是可动用货币只有4亿元。由于有各种原因,企业的货币资金存量,根本不是完全可自由动用的货币资金。但是企业想上一个盈利能力很强的项目,需要6亿元货币。4亿元如何撬动6亿元,企业扩张如上述说的,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企业自己做,自己做得好处是利润全自己赚。4亿想办6亿的事情怎么办?股东给或对外借钱。第二个是对外控制性投资。 我们设立了一个子公司,子公司实收资本6亿元,而母公司占4亿元 到这个步骤,在自己不融资的情况下,实现了用4亿元撬动6亿元的扩张。如果编制合并报表的话,那么资产总额就膨胀了2亿元,在啥都没有干的情况下。再假如,子公司再对外借钱1亿元,母公司又实现了在不融资的情况下,由4亿撬动了7亿元的扩张。 再再假如,企业赊账入了存货1亿元。 子公司资产就变成8亿,对于母公司来说,就是用4亿的资金撬动了8亿资金,文字表述,即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果母公司自己融资,撬动效益就更大了。 控制性投资怎么看呢,就需要看母公司资产负债表,控制性投资的识别问题。涉及控制性投资的项目是长期股权投资,我们来看个例子: 但是作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控制性投资,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识别控制性投资的规模呢?我们看下合并资产负债表: 证明控制性投资占100%,控制性投资是3.2亿。 假设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是有数的,设为1亿,那么控制性投资就是2.2亿。这就识别出来了,因为很多企业经营和投资时并举的。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资产负债表另一个项目,叫做其他应收款,这个项目很活跃,因为母公司向子公司注入资金后,子公司的钱不够花,母公司提供流动资金给他们做事情。在集团管理条件下,通常由母公司统一借钱,按需向子公司分配投入,能形成较好的筹资效益。我们再来看一下母公司的其他应收款70.3亿。 合并报表的其他应收款为2500万 这样就能看到企业的控制性投资的全部占用资源,这是一个大概的判断关系。 顺鑫农业在2017年年底,对外控制性投资大概是73,25亿,暂时排除子公司还有对外投资的情况。 我们再看一下顺鑫农业的资产负债表总资产:182亿 大概占了40%,企业的投资性资产是占比了40%,经营性资产是即是60%左右。 我们如何看企业的撬动效应?母公司资产总额是182亿,合并报表的资产总额是184亿。 可以看到顺鑫农业的撬动效益从182亿元到184亿元,撬动效益不算明显,也证明子公司的效益不明显。我们再来看下子公司有没有借钱办事。 合并报表短期借款是34亿。与母公司相比, 短期借款的数额是一致的,证明子公司没有进行借款撬动效益,企业的扩张效应是不明显的。多比较一些其他报表,还存在一些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应收款的各自差额的和是不小的,但是资产总额中,合并报表的数额还不如母公司的大,证明子公司是亏损的。 撬动效应不明显的原因: 1、子公司整体亏损严重 2、可能子公司们整体扩张性不行,经营能力不行。也有可能未必亏损,有些企业经营管理还没达到应有的水平,尚在发展阶段。 母公司的控制性投资是被投资者的经营资产; 既然是子公司的经营资产,所以子公司的基本效益就应该表现在子公司的核心利润,融入在子公司的利润表里面,我们来看下顺鑫农业的母公司利润表。 我们简单就看净利润:7.7亿。 合并报表的净利润是:4.4亿 我们可以分析到,母公司花了73.25亿,对外撬动了2亿资产,子公司给带来的利润只有3.3亿,证明效果很普通,这只是简单来看,大致可以看到子公司的效益是不怎么好的。 再说另外一件事,如果子公司不分红,只能从合并利润表跟母公司利润表之间看子公司效益;如果子公司分红酒表现为母公司的投资收益。 我们来看顺鑫农业母公司的投资收益是2.3亿 说明子公司超50%的利润都分给了母公司。 最后总结一下子公司的扩张问题,扩张占用资源包含两大块,第一,直接占用的长期股权投资,是两个报表之间的差额;第二,提供其他资金是通过其他应收款,一般是提供流动资金;第三,扩张的效应在哪里,最关键是看核心利润的比,最简单的比可以用合并净利润与母公司净利润相比,因为这里面有风险,投资收益在里面。如果子公司不分红,子公司的效益就体现在子公司的净利润中,如果子公司分红,分的红就表现为母公司的投资收益。说明2017年子公司进行了分红。
管理者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估计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会计准则中有的时侯提供给我们多种方法供选择,管理者可以根据自由裁量权来增大财务报表的收入。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收入何时确定,有的公司为了扩张,提早确定收入,在确定买卖合同的时候或者更早的时候就确定了收入,这个其实甚至都违背了会计准则。还有货物的成本是先进先出还是平均法都会对最后的利润有影响。还有就是资产的计量是使用成本法还是公允价值对利润影响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