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49年至1983年1949年1月设粮秣科,7月改设财粮科,1953年改称财政科,1961年改为财政局。1968年成立“财贸革命领导小组”,1969年改为“财政金融管理站革命领导组”。1971年5月将原财政、税务两局合并为“财政税务局”。1978年财政、税务分开,恢复财政局。基层财政机构,区一级财政曾设财粮区员、财政区员,人民公社化初期设财务科。1960年以后,派驻1名财政干部,1980年区设财政所。乡镇一级,1984年以后设财政所,每所3至4人。二、1984年至2001年1984年11月,财政局内设人秘股、预算股、企财股、农财股、财政监察股(1989年撤销,增设监察室),12月增设行政事业财务股。1986年后,先后增设外事财务股、财政信用资金管理股、会计事务管理股、国有资产管理股(1996年撤销,成立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后于2001年撤销)、农业税管理股(2000年撤销,成立县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局,挂靠县财政局管理)、农业税收稽查大队、社会保障股。1991年县纪委派驻纪检组、县监察局派驻监察室。隶属、挂靠和依属管理单位有县控购办公室、县国库券推销办公室、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庐江函授站、巢湖会计师事务所庐江分所(1997年撤销,成立庐江会计师事务所;1999年脱钩改制,不再隶属县财政局管理)、县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2000年更名为县财政监督检查局)、县债券服务部(1993年更名为县经济开发公司)、县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县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管理局)、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县政府采购中心、县会计中心。基层财政机构,1984年后,每个区设财政所,乡(镇)设财政所。1992年,撤区并乡后,每个乡镇设财政所。2001年,乡镇设立农税所,与财政所“二块牌子、一套人马”。三、2002年后2002年6月,县级党政机构改革,县财政局内设机构重新设置,原部分挂靠管理单位并入内设机构。内设人秘股、综合股、预算股(国库股)、行政事业股(政府采购股)、社会保障股、外资股、农业股、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局(挂农业税收稽查大队牌子,2005年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局更名为农村财政管理局)、企业股(经济建设股)、财政监督局、预算外资金管理局(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管理局与其合署,2004年预算外资金管理局更名为非税收入管理局)、会计股。2004年增设乡镇财政管理股。隶属和依属管理单位有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庐江函授站(2003年撤销)、县经济开发公司、县政府采购中心、县会计中心、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基层财政机构,每个乡(镇)设立财政(农税)所(2005年撤销农税所)。
1981.09-1983.07 安徽省财政学校学生1983.07-1985.01 庐江县南闸乡财政员1985.01-1985.04 庐江县白山区财政所会计1985.04-1993.03 庐江县财政局预算股副股长、股长(期间:1989.09-1991.09在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大专班财会专业学习)1993.03-2001.01 庐江县财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1.01-2003.02 庐江县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期间:2001.08-2003.12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管专业学习)2003.02-2006.06 庐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期间:2003.09-2005.07在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06.06-2007.11 庐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2007.11-2008.01 无为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党组书记2008.01-2010.04 无为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党组书记(期间:2010.01-2010.04主持县委全面工作)2010.04-2010.08 无为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2010.08-2012.01 无为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01-2014.10 无为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2014.10-2015.08 芜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无为县委书记 2015.09至今 芜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