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培训初级会计实务利润

feion1992024-07-25  0

202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判断题判断题 73.由于许多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组织的特征,因此在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中不设利润要素。 答案:正确 解析:表述正确。 74.利润不包括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答案:错误 7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答案:正确 解析:表述正确。 76.应收及预收账款是资产,应付及预付是负债。 答案:错误 解析:预收账款是负债,预付账款是资产。 77.企业的债权人既享有企业的经济收益,也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答案:错误 解析:企业的债权人不享有企业的经济收益,也不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78.利润仅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答案:错误 解析: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79.负债是企业现在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现时义务。 答案:错误 解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80.费用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答案:正确 解析:表述正确。 81.利润的确定与利得和损失无关。 答案:错误 解析: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82.企业的债权人即享有企业的经营收益,也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答案:错误 83.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超过50%,则可以确认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答案:正确 解析:表述正确。 84.企业收入的金额如果不能够合理估计,则无法确认收入。 答案:正确 解析:表述正确。 85.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答案:错误 解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86.收入是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者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答案:错误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87.营业外收入同样确认为企业的收入。 答案:错误 88.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标准属于《企业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规范的内容。 答案:正确 解析:表述正确。 89.权益是所有者权益的简称。 答案:错误 解析:权益不是所有者权益,而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总和。 90.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计量称为现值计量。 答案:正确 解析:表述正确。

答:(1)会计界关于利润的概念。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会计理论中,对于利润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利润即营业利润,只有那些由本期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利润才属于本期利润,至于由非经营活动(如投资活动等)所带来的收益和前期的调整项目则单独列示,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另一种观点认为利润即全部利润,它是指根据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济交易所确认的企业资产净变动额作为该期间的利润额,它既包括企业由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利润,也包括企业由非经营活动带来的利润和前期的调整项目,这是对利润概念广义的理解。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目前在会计实务中对利润的理解是广义上的。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差额,它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成果,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体现。企业利润的实质是物质生产部门为社会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以及企业职工从事生产性劳动为社会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2)利润的确认。既然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结果,那么利润的确认必然与收入、费用的确认密切相关,直接受到收入和费用的影响,因此,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合理确认收入和费用,是正确确认利润的前提条件。根据配比原则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必须与相关的费用相配比,形成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严格意义上说,利润的确认时问与收入、费用的确认时间应该是一致的,即在企业有了耗费并取得收入时确认利润的实现,但由于收入和与其相关的费用的确认时间(时点)往往是不一致的,加上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支频繁,不便细分。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定时期所形成的利润,通常是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时确认。(3)利润的计量。企业的利润,既包括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而实现的利润,也包括通过投资活动实现的投资收益,还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收支差额。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差额四部分构成,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再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即为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当期的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费用,即为企业当期的净利润。(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活动)所实现的利润,它是企业利润的主要部分,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三部分。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期间费用(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也称基本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营业务所实现的利润,即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实现的利润,即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成本、费用及其他业务负担的流转税和教育费附加后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支出这里所说的其他业务,包括材料销售、包装物出租和出售、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转让等。其他业务收入即这些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即这些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以及应由其他业务负担的流转税和教育费附加。(3)期间费用。企业的期间费用即三项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①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进货费用,也包括在营业费用中。企业发生的各种营业费用,在"营业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发生营业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②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企业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管理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银行存款"、"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③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发生财务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二)投资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的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一投资损失一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三)补贴收入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按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企业的补贴收入在"补贴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实际收到先征后返增值税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出应收的补贴金额时,借记"应收补贴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将贷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该科目应按补贴收入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四)营业外收支差额营业外收支差额是指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扣减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外收支差额=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是企业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补贴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营业外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也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因而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相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严格划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罚款收入、现金的盈余收入、对外索赔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对于营业外收入的款项,企业必须按实际发生的数额及时入账,不准留作小钱柜或移作其他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开支。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企业财会部门应认真遵守财经制度和纪律,严格掌握营业外支出的列支范围,严禁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内乱列非法支出。需要指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应当分别核算,不得以营业外支出直接冲减营业外收入。由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所包括的项目互不关联,企业除了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分别进行总分类核算外,还应分别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企业取得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取得各项营业外收入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将贷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企业发生的各种营业外支出,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其他应收款"、"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五)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确定企业利润总额的构成要素和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列计算公式表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差额上列公式计算的结果若为正数,表示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若为负数,则表示企业发生的亏损总额。企业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上式中的所得税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综上所述,企业利润的形成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主营业务利润;其次是营业利润;第三是利润总额;最后是净利润。

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1、表结法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将损益类科目的本月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同时将本月末累计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年中损益类科目无须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减少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同时并不影响利润表的编制及有关损益指标的利用。2、账结法每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月余额反映当月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余额反映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在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 供当月及本年累计的利润(或亏损) 额,但增加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