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子学院初级会计实务成本

feion1992024-07-25  1

1、分配机修车间费用1200chu'yu480=2.5万元。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300*2.5=750万元。

制造费用—第二车间 120*2.5=300万元。

管理费用 40*2.5=100万元。

销售费用 20*2.5=50万元。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200万。

2、分配供电车间费用2400/16=150元。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9*150=1350元。

制造费用—第二车间 4*150=600元。管理费用 2*150=300元。

销售费用 1*150=150元。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2400元。

扩展资料:

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该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

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2018初级会计71:辅助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法讲解

-4.03%表示本月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节约了4.03%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未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在计划成本下材料的总分类核算,明细分类核算,收发与结存都是按计划成本价登记的)所以会计分录为:借:材料成本差异—L材料(2900000*4.03%=116870) 11687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80600 ---辅助生产成本 24180 制造费用 10075 管理费用 2015

《初级会计实务》公式: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

1.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即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提示】具体方法是:收到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到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的优缺点: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烦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提示】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初级会计实务》公式:存货的计价方法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记得查看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9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