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为:Ks=Dc/Pc+G。式中:Ks----留存收益成本;Dc----预期年股利额;Pc----普通股市价;G----普通股利年增长率。一.留存收益包括哪些内容:留存收益是指留存在企业中的净利润。留存在企业中的净利润按其是否指定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即盈余公积;二是未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即未分配利润。因此,对留存收益的核算就是对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核算。二.盈余公积的概念: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它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累,属于具有特定用途的留存收益。企业实现的盈利首先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提取盈余公积,然后才能在出资者之间进行分配,这是公司制企业区别于非公司制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作为对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而言,只规定最低限度的出资额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盈利的分配作出限制,迫使企业在向出资人支付利润之前,提取一定数额的盈余公积,以便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积累资金,并为维护债权人权益和应付企业经营风险提供资金保证。三.盈余公积的分类: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1.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公司法》规定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并留在企业的积累资金。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应按当年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但当法定盈余公积的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不再提取。2.任意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任意盈余公积是公司自愿提取的留存收益的一部分,是留存收益中已确定用途的积累资金,其数额应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提取比例由股东大会决定而非法律强制。
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算起来的数额比当年的净利润都还多,因为有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 打个比方,09年利润总额100万元,扣所得税100*25%=25万元,税后净利75万元,盈余公积一般是税后利润的10%,即7.5万元,如果分红22.5万元(即税后利润的30%),留存收益率=1-股利分配率,本例的留存收益率1-30%=70%。 是留存收益率,没有保留盈余率一说。
留存收益资本成本计算公式:留存收益成本=预期年股利额÷普通股市价+普通股利年增长率,Ks=Dc/Pc+G。式中:Ks----留存收益成本;Dc----预期年股利额;Pc----普通股市价;G----普通股利年增长率。
留存收益的资本成本的公式有三种,如下:
1、风险溢价法
根据某项投资"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的原理,普通股股东对企业的投资风险大于债券投资者,因而会在债券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上再要求一定的风险溢价。依照这一理论,留存收益的成本公式为:
Ks=Kb+RPc
式中:Kb----债务成本;
RPc ----股东比债权人承担更大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
Ks=Kb+4%
2、股利增长模型法:
一般假定收益以固定的年增长率递增,则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s=Dc/Pc+G
式中:Ks-留存收益成本;
Dc-预期年股利额;
Pc-普通股市价;
G-普通股利年增长率。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则为:
Ks=Rs=Rf+β(Rm-Rf)
式中:Rf----无风险报酬率;
β----股票的贝他系数;
Rm ----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率。
留存收益率=留存的收益/净利润*100% =(净利润-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净利润*100%。
估计直接去资产负债表里的数字了吧,那里是累计的数字,不是当年数。
而留存收益率是计算某年的留存收益情况。
扩展资料:
收益率意义方法:
一、收益率研究的是作为一项个人(以及家庭)和社会(政府公共支出)投资的收益率的大小,可以分为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前者。自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人力资本理论以来,对收益率的研究就非常重要。
二、由于人力资本理论确立了把收益率看作一项投资的基本理论模型,因而成为估算收益率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对收益率的研究有如下意义:
1、收益率既可以作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投入到收益率中资源的判断标准,提供资源配置效率的信息,又可以激励个人和政府投资于收益率。
2、如通过比较收益率的收益率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就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收益率上投资的多寡;再如根据大部分研究发现的收益率较高的值,这样可以激励个人和政府把更多的资源投资于收益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留存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