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计算公式:(一)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此处税率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三)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五)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六)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一)制造业:1.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4.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5.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6.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二)商业:1.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4.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三)服务业:1.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四)其他行业:参照以上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个人负担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中方人员1600元/月,外籍人员4800元/月。扣除1600元(外籍4800)以后按照下表查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适用个人负担税款时)。(公司负担税款时参见。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超?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
一、应纳税所得额该如何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公民缴税的比例是3%至25%。具体如下:1、不超过3千元税率3%;2、超过3千元至1.2万元税率10%;3、超过1.2万元至2.5万元税率20%;4、超过2.5万元至3.5万元的部分税率25%。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作为我国公民,每个人都应纳税,一般个人所得税会在工资发放时自动扣除,再扣税务时,工资税收比例一般是多少?根据规定:一般只有工资达到5000才会扣取个人所得税,具体扣除标准请看律图小编在下文详细为您讲讲。工资扣除标准5000元/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个税缴纳标准:以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标准(居民个人所得综合所得,每一纳税年度收入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1级:不超过3.6万元的,3%2级:超过3.6万元至14.4万元的部分,10%3级:超过14.4万元至30万元的部分,20%4级:超过30万元至42万元的部分,25%5级:超过42万元至66万元的部分,30%6级:超过66万元至96万元的部分,35%7级:超过96万元的部分,45%企业税怎么交(一)企业应当自季度或月份终了之日起十五日之内,需要到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的申报表,预缴税款。(二)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之内,要到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的申报表,并且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的款。(三)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需要根据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它相关资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