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会计遇害

feion1992024-07-25  1

1984年河北张家口的一处工地正在紧张地施工。6月14日这天,突然传来一件怪事。

原来负责此块基建的工人在挖掘地基时,竟然发现了一块厚厚的水泥,显得十分显眼。要想继续之后的工作,就必须把这块水泥处理了,不然之后会有很大的麻烦,但是仅仅依靠双手自然难以撬开这块厚厚的水泥,因此只能借用于工具。

这位工人叫来几个同工地的工人,准备合力克服这一困难,尤其是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才能赶赴下一步的工程。可是,当他们合力将水泥破开之时,他们竟然在水泥之中发现了几块人骨。

在工地之上挖出人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这块土地之上已经辗转了诸多的人类 历史 ,一般并不会引起工人多大的注意力。但是,随着将这块水泥的逐渐破开,完整的尸骨也展现在了面前,如果说发现尸骨不是什么怪事的话,那这具尸骨的脚上还有着一双女士皮鞋,一看就是现代 社会 的产物,这具尸骨背后会有着怎样的秘密呢?一时之间,也引起了诸多工人的围观。

远处的包工头们看到这么多的人围观,便立即赶了过来,在了解一番经过之后,他们也起了疑心,为何人骨会用厚厚的水泥包裹呢?这会不会涉及人命案件呢?一时难以抉择之下,他们选择了报警。

在警察赶来之后,立即对现场进行了封锁,在一番工作之下,经过刑侦人员的判断,这应该是一具60年代的尸体,很可能是一件20年前的案子。

刘杏珍此言一出,也引起了办案民警的注意,一些参与过此前刘会计失踪案的人也开始怀疑是21年前失踪的刘会计,当年毫无头绪的办案过程,在此刻难道真的有了线索了吗?

那么这位刘会计到底是谁,她又会牵扯出怎样的一桩案件,她又真的是如群众口中所说的那样携款私逃了吗?

1963年11月22日这天,河北张家口桥东区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丈夫小冯答应中午会为自己的妻子李扬准备一桌丰盛的午餐,以庆祝李扬的生日。另外,作为河北矿山机械厂的会计,今天也是到了发工资的日子,作为会计的她不仅要给其他工人们发工资,同样今天自己也会拿到工资。所以双喜临门,对于李扬来说一切都充满了期待,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今天会成为噩梦。

李扬先是来到了厂子里,在整理好相关材料之后,她便向银行赶去,争取尽早将工资发到工人的手上,自己也能早点回去和丈夫庆祝生日。

只是,李扬这一去却迟迟未归。

按照之前发工资的习惯,李扬应该会10点左右赶回厂子里,尽管今天她出门晚了一点,但也不可能会拖延这么久。

而着急等发工资的工人们也焦虑起来,因为不仅是李扬,工人们同样也在期待今天发工资将会改变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这一笔钱也是支撑一个家庭的希望,在苦等之后,不见李扬归来的工人们,选择向厂长去反映这个情况。

起初厂长也只是说再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愈来愈晚,李扬依然没有回来,厂长也不免好奇起来,因为银行距离厂子的距离不算太远,平常李扬在一个小时之内完全是能够往返的,而李扬也是个十分小心之人,对于这份工作很有经验,因此常常是一个人前去。

没有办法的厂长,只能派人去银行询问情况。

到了银行之后,工人们和银行工作人员了解了情况,却更是让他们一头雾水。

银行工作人员因为李扬常来的关系,所以其实已经十分熟络了,自然也认识这位会计,她说道:

李扬早就走了,她8点多就到了银行,我们的柜员给她点了16187.9元之后,她就离开了。

工人们听到此便慌张了,赶紧回去向厂长报告了这个情况。

听闻此的众人们,也是一时之间吵闹了起来,不少人说是不是李会计携款私逃了,毕竟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

可能在今天看来,1万6的钱并不是很多,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有限,一个人的工资每个月只有几十元的情况下,这完全是一笔巨款,携款私逃完全是有可能的。

但是厂长对于工人的非议并不关心,按照李扬平常的工作习惯,完全不会有携款私逃的行为,因为如果她是这样的人,完全可以之前就这样做,何必等到现在呢?但是这样一笔巨款丢失了,作为厂长他是需要负责任的,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他决定先去李扬的家里寻找。

在众人敲开李扬家的门之后,丈夫小冯也是十分诧异,他苦等的妻子没有回来,怎么来了一群大老爷们。在一番了解之后,她才知道自己的妻子和1.6万元一起失踪了。

而工人们怀疑李扬躲在家里,是小冯把她藏了起来。拗不过众人的小冯,还没等反应过来,众人就已经冲击了他的家,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但就是没有发现李扬的身影。

无奈的众人一时之间也慌乱了起来,这位会计到底是去了哪呢?

丈夫小冯也是十分焦急,妻子怎么会无端消失呢?他不明白上午两人还商量一起过生日,怎么中午却不见踪影了呢?

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厂长和小冯等人商量之下,决定选择报警。

警方自然是注重这个案件,因为这不仅仅涉及1.6万余元的资产,很可能还会涉及一桩命案。只是当时没有先进的监控设备,更是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破案技术手段,所以一切完全就是靠人工来进行。

而根据众人提供的线索,警方先是初步拟定了两种可能的方案,一种就是李扬很可能已经被人杀害了,也就是有人见钱眼开,将其绑架,还有一种就是李扬携款私逃,去了外地。

因此,警方一方面在河北、山东等地的火车站、 汽车 站展开调查,开有没有类似李扬的人出现过;另一方面在河北当地寻找线索,发现李扬可能的踪迹。

在和银行柜员沟通的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李杨在取款的时候,还主动搭配三百元的票币,这完全不像是携款私逃的行为。因为如果要这样,他完全可以换成方便携带的大额票币,何必这么麻烦换成诸多零碎呢。所以警方判定,李扬很可能是遭遇了什么不测。在经过一番搜寻之下,也没有什么有效的线索,实在是十分奇怪。

这时银行的保安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就是李扬在取完钱之后,有个男子和她搭讪,之后两人就一起离开了。

而这无疑让警方十分重视,这个男子很可能是导致李扬消失的直接线索。但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所以关于这位男子的样貌,警方也没有什么头绪,而且保安也因为距离太远,并没有看清。

警方同时又对去往银行路上的商铺进行调查,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用的线索。

据一位商店老板说,当天早上,路上有一位男子和女子相谈甚欢,很可能就是李扬和那位男子,但是具体怎样,他也没有记清楚。

有了线索之后,警方立即对李扬的 社会 关系进行调查,除了工厂的工人们之外,李扬其实并没有多少相熟的男性。

不过之后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细节,使得李杨的丈夫成为了被怀疑的对象。

原来当天中午十点多,丈夫小冯在家准备为李杨庆生,可是还没有李杨的消息,就想着打电话催下妻子,可是这个电话一直没有打通。警方经过询问,得到一点消息是,小冯基本上不会给李杨打电话的。那为何就当天打了电话呢?警方难免会对其起了疑心。

警方和小冯经过一番了解之后,也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当天小冯为妻子做好了饭,但是迟迟没有妻子的消息,所以就特意打了电话了解情况,但是一直没有打通。而且如果李扬当天碰到的男人是小冯的话,更是不可能,因为银行距离小冯家有半个小时的路程,这一来一回之间怎么可能打电话?而且也有邻居说道,他当天10点多还和小冯打过招呼,他不可能外出和妻子私自见面。

所以最终经过调查,小冯的嫌疑也逐渐被排除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警方再未发现什么有效的线索,而且他们怀疑李扬已经遇害,所以他们将重点放在了郊区、垃圾场等一些可能抛尸的地方,希望能够有什么线索发现。

但是,还是没有什么效果。案件也逐渐成为了一件悬案,尤其是一位大活人就这样神秘消失,实在是太过奇怪了。

李 扬的消失也让各种各样的流言兴起,有人坚信李扬是携款私逃,带走了工人们的血汗钱,还有人说李扬是特殊身份的。至于小冯也被归结为了李扬的同伙,整天活在各种各样的质疑声中。

但时间最终会抹平一切,尤其是在这些毫无线索的案件之下,人们的兴趣也会逐渐消失,尽管有些时候会成为一些人茶余饭后的闲谈,但这样一桩悬案就逐渐被人忘记了。

如果不是工地之上尸骨的突然发现,这桩悬案谁也没有想过会有再次成为焦点的一天。

当他们将小冯带到尸骨面前之时,看到熟悉的女士皮鞋以及手提包,小冯第一时间确认这就是自己失踪21年的妻子,而且这个手提包很明显看到是工厂配备的。李扬的携款私逃论在这一刻终于有了结果,只是能够证明她清白的方式却是这一种方式。

那么既然尸骨已经发现,那真正的凶手现在到底身在何处呢?

在经过一番了解之后,他们发现这个房子当年的主人叫做乔世凯,只是因为他们已经搬家,所以还得查找一番。

通过对乔世凯的身份调查,警察发现他曾经做过警察,但是因为恶行众多,最后被开除了,之后家里人给他安排到市委党校、物资局等处,但最后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不法行为被剔除了队伍。最终,他还因为挪用公款,被判处了5年的罪行。所以说,就这样一个恶行众多的人,警方怀疑他很可能就是案件的凶手。

有了初步的嫌疑对象之后,他们立即展开了行动。

而工地之上挖出尸骨的消息也传到了小城之中,乔世凯最终也有所耳闻。当警察找上门之时,妻子张葆珍告诉警察乔世凯已经服毒自杀了。

警察询问乔世凯为何要自杀,张葆珍只是说道因为身体有病,忍受不了,就这样解脱了。

随后,警察就将张葆珍带到了警局了解情况,看到这样阵仗的她,其实内心早已慌乱了起来。

来到警局之后的张葆珍十分慌乱,尤其是在问道她认不认识李扬之时,她更是一时间难以平静。

警方判断,她很可能涉及这起案件,所以就对她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警员发现张葆珍和李扬竟是老乡,而且张葆珍曾经在百货大楼卖衣服,而李扬恰好就是喜欢逛商场,所以两者很可能有所联系。

在警方有力的证据之下,张葆珍只能详细交代了案件的经过。

乔世觊两口子是做服装生意的,生意一般般,日子也勉强能过。一次李杨去逛街,正好选中了乔世觊店里的一件衣服,可是没有她的尺码了,乔世觊老婆热情地说帮她进一件。一来二去,两人成为了朋友。

而随着关系的逐渐熟络,李扬也将自己是工厂会计的身份说出,而这无疑就引起了乔世凯夫妇的兴趣,他们决定赌一把。

起初张葆珍并不同意,因为这很可能涉及人命。但是在丈夫的劝说之下,他也同意了这个计划。

当李扬去取钱当日,恰好碰见了乔世凯,一切都显得十分平常。在一番闲谈之后,乔世凯提到自己要去药店买药,因为妻子生病在家不便,希望李扬能去照顾一下。

起初李扬并不同意,因为工厂之中还有诸多工人等待发工资,但是奈何好朋友生病,一推二就之下,就只能去她家看望一下。

当李扬刚刚打开乔世凯家大门之后,跟随之后的乔世凯就用斧头狠狠敲击了李扬的头部,李扬顺势就倒了下去。但是,又害怕李扬只是昏迷,他又补了几下,最终,李扬就这样被信任的朋友夺去了性命。

至于为何用水泥将尸体浇灌,原因是尸体几天之后就发出了臭味,他们又不可能将其抛尸,这样警方很可能很快就找上门来。所以就用水泥浇灌,既能掩盖臭味,也能方便处理。

这些人的心实在是太过狠毒。

拿到钱的乔世凯夫妇,虽然也过上了几天的好日子,但是因为害怕邻里看出什么端倪,所以一直也不敢大手大脚,整天活在惶恐之中。

21年之后,会计失踪案终于真相大白,乔世凯已经畏罪自杀,而张葆珍本人也因为犯罪情节恶劣,被判处了死刑,一切都受到了应有的报应。

色字头上一把刀,70年代最大女贪官,同时与7个情夫,遭情夫举报

都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人,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纵欲过度的话,那么最终遇害的也就会是自己,早在70年代的时候就有一位最大的女贪官,同时包养了7个情夫,最终遭到一个情夫的举报结束了自己荒淫无度的一生。

汤兰英,她生前是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信用社的女会计,早在1965年的时候汤兰英到马塘信用社工作之后,在1975年的这一段时间中,汤兰英利用自己的职务,通过各种的手段,先后贪污了4万5千余元,一度的将马塘信用社的自尽全部盗走。

在1970年以后,由于银行同财政合并,削弱了银行的职能作用,银行人员的减少,汤兰英在信用社10年的时间里长期都是一人办公,资金和账本都是经由她的手中,她将库存的自尽放在家中,随时都可以使用,后来发展到开支票到银行支取现金,支票存根不入账。汤兰英通过各种的手段达到窃取信用社的钱财。当时的4.5万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一个人一百年的工资,换作现在的资金将会有千万元的资产。

面对汤兰英盗窃如此之多的资金,为什么当时没有人能够查到她呢,再加上当时的汤兰英非常喜欢打扮自己,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身为她的邻居看到之后也是没有一点反应。对于当时的汤兰英民间有着一些顺口溜,“龙井茶叶天水泡,猫儿胡子嘴上翘,吃喝玩乐真逍遥,最后奉陪睡一觉。”当时之所以没有人举报揭发她,都是因为她通过女色以及金钱的诱惑才会幸免于难的。

当时的汤兰英有着一定的姿色,也可以算得上一个美女了,她与多个高级的干部发生不正当的关系,靠着姿色征服了一大批的领导干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她尝到了许多的甜头,平常的时候她也会给那些需要办事的人送上一些吃的或者喝的,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他们那些人都没有举报汤兰英。

汤兰英本来就有着一个丈夫,但是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她通过贪污下来的钱财,前后包养了7个情夫,可是好景不长,该来的总是会来的,在某一天,汤兰英与其中的一个情夫发生了一些矛盾,于是这个情夫向部门举报了汤兰英的种种罪行,当时汤兰英就预感到自己的事情已经无法隐瞒,于是她交出了24份的委托书,就这样,一件令人震惊的贪腐案众人所知,汤兰英也结束了她的一生。

由于汤兰英贪污的钱财数额巨大,经过多次的批判大会以及法院的最终判决,判处汤兰英死刑,汤兰英想要上诉,但是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刑,在汤兰英执行死刑的那一天会场上人山人海都在观看着这个罪恶女子,随着一声枪响,汤兰英结束了自己荒淫无度的一生。

案件

1977年,7月,南通市的一所中学操场举行了群众们期盼已久的公审。台上是贪污犯汤兰英,台下是人山人海的百姓。

公审结果毫无意外的是死刑,汤兰英被荷枪实弹的武警带走,流下泪水的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终结,如今后悔无用,退路全无。

汤兰英其人

1945年,汤兰英出生在江苏南通某县。她出生没多久,新中国就历史性的成立了,妇女地位也空前提高,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实现了男女平等。

生在红旗下的汤兰英从小接受了相对较好的教育,虽然只是相对较好,但已经足以为她带来一份稳定的工作。

二十岁的时候,汤兰英被分配到当地信用社工作,一切都是那么的顺风顺水。

贪污养奢

建国之初,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国家的银行财政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严格来说,银行单位的管理和制度水平并不高,其中就包括各地的信用社。

不完善的管理和不健全的制度被汤兰英钻了空子。汤兰英的工作兼管资金和账本,她利用所谓的“便利”堂而皇之地大行贪污来满足私欲。

据说,在那个物质还十分匮乏的年代,普通家庭能吃饱就算不易,有很多百姓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相比之下汤兰英的家乡各种蔬菜、水果、肉蛋、水产几乎从来不缺。

不仅仅是吃,穿戴上各种衣服、鞋袜也是各式各样,连80年代初大家常说的“三大件”,她也应有尽有。甚至不光她本人,连她家中的姊妹也多少享受到了她带来的好处。

如此奢侈的生活,外人如何看不到呢?

以色侍人

按理说,汤兰英如此奢靡本应早早查处。

可是,有了贪污的钱,汤兰英又打起了组建自己小圈子的念头。凭借着出手阔绰,外加形象不错,出卖肉体和灵魂的她先后勾搭上六七位当地官员。

以至于所在信用社在整顿查账中,有官员安排她借口生病逃离南通,接着买通查账有关人员,本来的严肃调查,成了花架子,最终整顿草草结尾。

不久,上级又来调查,汤兰英和她的同伙如法炮制再一次躲掉。可以说,凭借着自己的姿色,汤兰英已经两次躲掉了法律的制裁。

东窗事发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虽然一些当地官员们吃汤兰英那一套,但老百姓可不答应。突如其来的举报带来了县有关部门的突击审查。

审查发现,汤兰英所在信用社账头上有数千块钱的窟窿。

当即对汤兰英带离审问,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虽然汤兰英坦白了自己的违法行为,但她仍然心存侥幸而不甘任命,仍然试图通过关系网来保全自己。

人算不如天算,关系网里的各个官员也被调查法办。

正义宣判

通过调查汤兰英,上级政府发现这是一桩大案。

于是,组织有关力量深入调查,理清楚了资金的来龙去脉,查明了涉案人员的所作所为。

原来,汤兰英为了满足个人物质上不正当的需求,经常以公肥私,导致信用社账面上金额不足,于是她又拆东墙补西墙,将各单位、个人的存款挪到对应账户上。

这种做法显然不可能填补被她贪污掉的窟窿,只能是滚雪球越滚越大。

由于汤兰英贪污数额巨大,在江苏全省、甚至全国发生了恶劣影响,当地政府将其行为昭示天下,最终判决汤兰英死刑,立即执行。

汤兰英不服,进行上诉。二审维持了死刑的原判,汤兰英终于被绳之以法。

你这人不要去把己故人再翻出来议论了,这样很不好,错己犯了,人也去了,这一页已翻过去了。就让她去吧,不要再去惊动她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8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