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要素的定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的要素。二、资产负责表要素(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的资产按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1.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2.非流动资产是指在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资料,使用期限长,能够连续参与若干生产经营过程,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基本不变。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二)负债:指企业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的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现在义务,不得确认负债。 负债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的债务,以及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 应交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等。(三)所有者权益:也称为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内容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三、利润表要素(一)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所从事的经常性的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不能确认收入,而应当作为利得。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企业收入的来源:a.销售商品收入b.提供劳务收入 c.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二)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按照功能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营业成本是企业本期已实现销售的商品产品成本和已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 期间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以及销售商品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期间费用应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项目列示,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管理费用:公司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等。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和相关的手续费等。销售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商品维修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志设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三)利润:指一个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具体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果是收益就相加损失就相减)+投资收益(减损失)=(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果是收益就相加损失就相减)+投资收益(减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外净收益所得税=利润总额*适用税率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四、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一)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二)重置成本(管理会计范畴)(三)可变现净值(只有资产的计量,无负债计量)(四)现值: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五)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AIA的考试课程如下: 基础阶段(1)财务会计、(2)经济学、(3)成本会计、(4)商务法、(5)审计和税法、(6)统计与数据处理。 专业阶段(一)(1)审计学、(2)公司学、(3)管理信息、(4)商务管理、(5)财务会计、(6)管理会计。 专业阶段(二)(1)财务会计、(2)金融管理、(3)高级审计、(4)税法和税务计划。 考试细则为:前12门每年四次考试机会,分别在1月、6月、7月、12月。最后4门考试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每次考试的课程大纲可从AIA网站上获得。 前12门功课报考不分先后顺序,最后阶段必须在前两个阶段全部通过后,才可报考。所有课程必须在10年内完成。 三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证书,择业领域主要是会计银行业和金融业财务管理公司。
“这样在计算机上填制有关课题业务的凭证时速度就非常慢,”你们单位看来也应该是用财务软件的吧。如果是,要解决你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在研课题费用--横向(纵向)--三级科目为各项费用,然后把这个科目设置为项目核算和部门核算。就是勾选这2个。把你们的各处所名称在部门档案里面录入,课题号在项目里面录入。这样在做帐的时候,比方在研课题费用--横向--差旅费,你一录入这个三级科目,回车后,软件就会让你选择部门和课题,你点查找并选择就行了。这样在月底或年底,在项目帐和部门帐里面,你想统计什么数据就有什么数据。很方便。供参考。具体的还要你自己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4)收入。收入来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5)费用:主营业务收支和其他业务收支都是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但主营是经常发生,而其他是偶然发生,比如工业企业销售商品是主营,而工业企业销售材料就是其他,营业外收支是与日常无关.(6)利润(一般指净利润,但此教材指的是利润总额):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等量关系,这些等量关系构成了不同的会计等式,而会计等式又是会计报表的框价,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学者又将会计要素称之为会计报表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