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净损益分配原则

feion1992024-07-25  0

D。

原来21000减去已经计提折旧2100,现在账面价值就剩21000-2100= 18900,但是现在只卖了18000,目前已经亏900了,还搭里400清理费,一共亏了1300。

例如:

1、原值扣除减值后得20000元,是账上价值。

2、实际上市场发生了变化,东西只能卖s1900元了。

3、因此,实际上亏了=1900-20000-2500=-20600元。

扩展资料: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即:固定资产净额)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即“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净额”。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净损益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的净损益=处置固定资产收入-处置固定资产支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的价值根据其自身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上,可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物理磨损又称材料磨损,是指设备或固定资产在使用生产过程中或因自然力量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损失。根据其损失的发生情况分为两种。

Ⅰ类物理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中,因摩擦、腐蚀、振动和疲劳损伤和变形引起的设备。Ⅰ类物理磨损,应注意在使用设备的同时,降低磨损率,减少和消除不正常的磨损。合理使用设备,做好维护工作,及时检修。

Ⅱ类物理磨损设备自然力量的作用下,实体损耗引起的腐蚀,风化和老化。这种损失与设备的闲置时间密切相关。Ⅱ类物理磨损,应注意加强管理,减少设备空闲时间,做一个好工作的闲置设备维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净损益

配比原则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内在联系,要求将一定时期内的收入与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在同一期间内进行确认和计量。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所获得的净损益。配比原则作为会计要素确认要求,用于利润确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会带来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有利得必有所费,所费是为了所得,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利润正是所得比较所费的结果。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受益原则承认得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并非所有费用与收入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必须按照配比原则区分有因果联系的直接成本费用和没有直接联系的间接成本费用。直接费用与收入进行直接配比来确定本期损益;间接费用则通过判断而采用适当合理的标准,先在各个产品和各期收入之间进行分摊,然后用收入配经比来确定损益。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之间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进行期间配比。据此,配比原则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某产品的收入必须与该产品的耗费相匹配;(2)某会计期间的收入必须与该期间的耗费相匹配;(3)某部门的收入必须与该部门的耗费相匹配。处理方法配比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并与权责发生制共同作用来确定本期损益,最终受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两个前提的制约。收入在发生时而不是在收账时确定,与之相配比的费用成本就是为取得该项收入而实际发生的费用,不必考虑费用是否已经以现金付出。即会计主体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各期的收入费用进行核算,而按照权责发生制算出的费用并非全部都是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则确定的与本期收入或产品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才是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

清算损益是合营企业进行清算时,由于财产变现等原因所发生的损失或收益。为了反映和记载清算损益,以便清偿债务和进行剩余财产的分配。合营企业清算时应设置“清算损益”帐户组织核算。

该帐户的借方登记财产变现损失及清算费用; 贷方登记财产变现收益。“清算损益”如出现贷方余额(即发生盈余) ,其盈余部分应视同企业利润,按规定计缴所得税。

清算损益科目借方登记原公司己发生的费用和支出性质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转入数,清算费用结转数,清算财产变现净损失转入数;贷方登记无法付出的负债数,清算财产变现净收入数。

本科目借方余额为清算净损失,转入“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借方;贷方余额为清算净利润,按规定税率计提所得税后,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方。

贷方登记清算期间发生的各项收益,如:财产重估收益、财产变现收益、无法归还的债务等。借方登记清算费用转入数和财产重估损失,财产变现损失,无法收回的债权等,在清算结束时应将其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帐户中。

扩展资料

净资产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它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例如。在公司对原有股东送红股后,每股盈利将会下降,从而在投资者中造成错觉,

以为公司的获利能力下降了,而事实上,公司的获利能力并没有发生变化,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分析公司获利能力就比较适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8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