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分摊是指将各部门、各产品之间的共同费用进行分摊,便于各生产成本的科学计算。具体的分录如下:本月摊销的直接做管理费用: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其他相关的摊销:借:长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每月分摊时,借:管理费用,借:销售费用等,贷:长期待摊费用。
如办公类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贷:低值易耗品。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人均分摊费用计算=总费用÷总人数,食堂一个月平摊人均费用是这样计算的:食堂平摊人均费用=(食堂当月的总支出-餐补5元和招待费)÷当月的用餐人数比如当月购买菜米油等共支出1000元,用餐总人数10人,每月补贴10人*5元=50元,补贴招待费200元,那么,(1000-50-200)÷10人=85元每人平均分摊85元。
报表里的分摊费用是用比例来计算的。你单看财务报表是看不出来的,需要结合财务报表附注来看。在企业经济运营中,按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时,对当期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属计算的都叫摊销费,不一定专指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需在1年以上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开办费、不能由股票溢价和发行股票冻结期间利息收入抵销的股票发行费用等。由于这些费用不同于列作流动资产需在1年或1年以内摊销的待摊费用,在会计中将它另行设置“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采用企业会计制度的开发企业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发生时将它记入“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扩展资料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或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我国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要求,均由统一的会计制度作出规定,要求企业定期编报。国营工业企业在报告期末应分别编报资金平衡表、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基建借款及专项借款表等资金报表,以及利润表、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等利润报表;国营商业企业要报送资金平衡表、经营情况表及专用资金表等。做财务报表的时候,有些工作不需要看账簿也可以做出来。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