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会计原理

feion1992024-07-25  0

应该是会计学原理吧.主要是一些会计科目,账簿,报表的简单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整个会计学原理的重要等式.

平行记账原理的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平行记账的基本原理”,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要求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平行记账”。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上述所提出的“适度分离”对应的理论体系是“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相互衔接”对应的理论体系是“平行记账”和“勾稽关系”。所谓“双功能”,指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所谓“双基础”,指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所谓“双报告”,指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正确理解“平行记账原理”,应把握其两层含义:一是核算。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二是调整。要解释清楚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编制“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即本期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与本年预算结余数(本年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差额)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原理》有相应的配套练习册,里面附有课本课后习题的答案~

MBA会计学课程--会计学的基本原理(3个DOC) 一、什么是会计?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伴随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的。生产实践活动一方面要创造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要发生劳动消耗。自然,人们会很关心耗费带来的成果,力求以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可能多的成果。这样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当生产活动日益复杂、广泛时,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要求时,就产生了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随着生产活动的日益复杂,会计又从原来的“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为一种专职的、独立的管理生产活动的工作。 很显然,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 (1)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 (2)有文字、数字和计量单位。 直接从事社会生产的人员提供的剩余产品,一方面成为会计反映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用以供给专门从事会计管理活动人员的的需要。 文字、数字和计量单位是记录、计算的基本手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