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取数方法

feion1992024-07-25  0

《管理会计》重点章公式第四章 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净收益计算公式一、 变动成本法1、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 2、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税前净利 二、 完全成本法1、销售收入总额px-销售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产量-期末存货)=销售毛利2、销售毛利-全部销售与管理费用(含固定、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税前净利m其中: (P69)第五章 量本利分析的有关公式一、 贡献毛益(P73)1、贡献毛益总额 2、单位贡献毛益 二、 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P74)1、 可导出: 2、 可导出: 三、 保本销售量x0与保本销售额px01、 2、 (P76)3、多种产品保本销售额的计算(P77)(1)算销售比重 (2)算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 (3)算综合保本销售额 (4)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4、同保本点有关的几个指标(P79-80)(1)保本作业率 (2)安全边际(量或额) (3)安全边际率 (4)销售利润率 5、利润的计算公式(P83、121) 6、目标(利润)销售量或额(1) (2) 第六章 预测分析有关公式一、 销售预测(P106)1、算术平均法(P106) 2、趋势移动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 4、直线回归法 二、成本预测(P111)1、 目标成本预测目标成本=预计的产品销售收入-应交税金-目标利润2、产品成本水平发展趋势的预测(1)高低点法 (2)回归直线法3、因素变动预测法(1)直接材料消耗数量变动 材料消耗数量 计划期单基期单位基期 变动对单位成=∑ 位产品材-产品材料×材料本 的 影 响 料消耗量 消耗额 单价(2)直接材料单位价格变动 材料价格 计划期某基期某计划期单位 变动对单位=∑ 材料单位-材料单×产品耗用材成本的影响 价 格位价格 料 数 量(3)工资水平和劳动率变动 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变 1+平均工资增长%某期单位成 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1+劳动生产率增长% ×本工资费用(4)产量变动 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中 1基年单位成本固定费用的影响 = 1-1+产量增长率×中的固定费用(5)总之,各因素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影响 三、利润预测(P121结合第五章)1、 根据销售利润率测算预计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额=预计计划期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2、 根据销售成本利润率测算预测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额=预计计划期产品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利润率3、根据产值利润率测算 预测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额=预计计划期产品总产值×产值利润率

这个差别很大的,管理会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业务,而且要提示业绩更复杂了

管理会计相关公式和字母表示意思1、a(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2、b(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3、成本性态模型:y=a+bx4、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5、营业利润差额简算公式: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6、利润计算基本公式: P=px-bx-a7、贡献边际相关公式:贡献边际总额 Tcm= px-bx,单位贡献边际 cm= p-b,贡献边际率 cmR=cm / p,变动成本率 bR=b/ p bR+cmR=18、保本点分析 保本量 x0=a/ cm= a/ (p-b) 保本额 y0= a/ cmR= p x09、安全编辑相关公式:安全边际量 MS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量 安全边际额 MS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 安全边际率 MSR= MS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 保本作业率 dR=保本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 MSR+ dR=1利润=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10、保利点分析 保利量x’=a+TP/ cm= a/ (p-b) 保利额 y’= px’=a+TP / cmR= a+TP /(1 –br)11、综合贡献边际率(cmR’)=∑(cmRi�6�1Bi) Bi表示的是i种产品的销售比重12、经营杠杆系数(DOL)=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基期贡献边际/基期利润 = cm�6�1x/p预测利润额 P2= P1×(1+产销量变动率×DOL)预测销售量 X2=X1×(1+利润变动率/DOL)13、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14、差别损益法分析步骤:(1)差别收入 △R=RA-RB (2)差别成本 △C=CA-CB (3)差别损益 △P=PA-PB15、成本无差别点X0=(a1-a2)/(b2-b1)16、项目计算期(n)=建设期+生产经营期=s+p17、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资本化借款利息18、净现金流量 NCFt =CIt- COt简化公式:建设期 NCFt =-It生产经营期NCFt=Pt+Dt+Mt+Ct+RtPt为第t年利润;Dt为第t年折旧额为;Mt第t年摊销额;Ct为第t年在财务费用中列支的利息费用;Rt为第t年回收额。19、复利现值系数(P/F,i,n)=(1+i)-n20、复利终值系数(F/P,i,n)=(1+i)n21、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A,i,n)=[1-(1+i)-n]/i22、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A,i,n)=[(1+i)n -1]/i23、净现值 NPV,就是将各年现金净流量折合为现值NPV= NCF0×(P/F,i,0)+ NCF1×(P/F,i,1)+……+ NCFn×(P/F,i,n)24、内部收益率 IRR,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报酬率,即能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计算步骤:1)逐步逼近法(逐步测试法) 用利率i1进行测算,得到NPV1,如果NPV1>0,提高测算比率i2,两个利率相差不超过5%,测算后得到NPV2,如果NPV2>0,继续提高比率测算,一直到两个利率相差不超过5%,且一个NPV>0,一个NPV<0,然后就可以运用内插法;反之,降低测算比率,进行测算NPV 2)内插法的运用 假设通过测算得到两个NPV,起对应为如下:i1 —— NPV1 ,i2 —— NPV2 (符合条件△i<5%,NPV1>0,NPV2<0)IRR= i1+ NPV1/(NPV1- NPV2)×(i1- i2)

针对不同行业管理会计提升业绩方法会有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措施的不同,如下:

1. 管理会计的内容

1.1人与物的结合

管理会计有两种基本理论:一是经济理论,二是管理理论。一方面,管理会计强调数量方法与分析技术的运用,这是以物的运动规律为基础的,通过各种物质要素的组合,以期实现最大的利润或使成本最低,这就形成各种数学模型与最优解;另一方面,管理会计更突出人本主义的思想,强调人的行为与对人的组织会对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实际上,管理会计必须把人和物两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尽管预测、决策与规划、控制,从形式上看是要通过其实现物的低投入高产出,但从实质上看是要通过对人的组织和激励人的行为以实现利润最大或成本最低。

1.2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管理会计分为两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强调结果的确认与计算,并通过模型的方式实现;第二阶段强调过程的控制,并通过行为程序的方式实现:管理会计越来越多地采用实地研究设计,强调过程对结果的根本作用。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美国管理会计注重模型及其结果的研究,日本管理会计注重实现结果的过程研究。前者研究的结果大多是最优控制模型的产生,缺乏一定的操作性,但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目标性;后者研究的结果大多是一个管理控制过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前瞻性和目标性显得模糊。可见,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可以既目标明确,又能确保目标实现。

要实现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必须做到:(1)管理会计中的最优模型所得m的最优解不能仅仅是理论最优解,必须与模型中未考虑的环境因素结合起来,转化为可实现最优解。(2)为了确保最优解的实现,必须建立一个会计与业务的控制过程,并强调对不确定因素的控制。

1.3取数分析与结果计算的结合。

在经济行为分析中,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是否正确,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作为模型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决定了模型的可运用性。要实现取数分析与结果计算的结合,在管理会计中必须做到:

(1)进行模型的理论使用前提与现实前提是否存在比较分析,从而确定选用的模型或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

(2)应确定取数的一般过程及其分析要求。

(3)应确定取数的方法及取数的分析方法。

(4)取得的任何数据都必须进行确定性、可靠性评价,进而确定所取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5)对模型中运用的计算数据,凡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应提出控制措施。

2. 管理会计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2.1管理会计是内向型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主要体现在经济信息的功能和效益控制的功能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新的生存环境,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时,为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企业不但要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外部市场变化情况,制定最佳方案,作出科学决策,从而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2管理会计的预测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之一

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从建立计划管理手段人手,根据本企业的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科学地预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3管理会计的决策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管理会计决策从根本上讲是为企业的整体决策服务的,是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手段,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成本、资金等进行以价值为主要尺度的定量分析。它在预测经济前景和制定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确定理想目标、安排周密计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便科学地筹划企业的未来,使生产经营活动始终按照经济、合理、有效的原则进行。

2.4管理会计的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预算控制是企业目标的保证,标准成本控制与存货控制是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责任会计是加强内部目标责任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2.5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

是利用标准成本制度和变动成本法对企业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汇总、计算,把计算结果与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进行比较,计算的目的是能够通过数据反映当前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不同之处,将具体的细节以更实际的形式进行反馈,从而为企业下阶段的目标的制定和修改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强大的竞争机制下,首先应该对企业自身的实时不断的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从而与同行业竞争企业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自身的竞争核心优势和存在的威胁,直接详细的报告给领导核心,使信息为核心阶级所用。

从以上的论断可以分析得出,管理会计似乎贯穿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很多企业的管理都要经过管理会计的深入性的指导和分析。不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和指导企业的综合性发展,同时又能引申到各个部门,各个事项,各项决策中,能够将资金链更具合理性的使用,通过对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的分析,来不断的提高社会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为企业提供基础性参考信息和直观的反应企业的运营状态,力求通过一定有效的管理手段,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提升空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68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