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对账规定

feion1992024-07-25  0

对账,是指核对账目。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可靠,对账簿和账户所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就是对账工作。应坚持对账制度,通过对账工作,检查账簿记录内容是否完整,有无错记或漏记,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数字是否相等,以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月终要对账簿记录和会计凭证进行核对,以发现错误之处,并进行更正,这也是保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核对账证是否相符的主要方法如下:1 .看总账与记账凭证汇总表是否相符。2 .看记账凭证汇总表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3 .看明细账与记账凭证及所涉及的支票号码及其他结算票据种类等是否相符。账账相符,是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核对相符,主要包括本单位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指标应该核对相符,本单位同其他单位的往来账项应该核对相符。具体方法如下:1 .看总账资产类科目各种账户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各账户的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即:( 1 )总账资产类账户余额=∑总账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 2 )总账各账户借方发生额(或贷方发生额)=∑总账各账户贷方发生额(或借方发生额)。2 .看总账各账与所辖明细账户的各项目之和是否相符。( 1 )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各个明细分类账户之间本期发生额的合计数应相等。( 2 )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各个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期初、期末余额应相等。3 .看会计部门的总账、明细账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账、卡之间是否相符。( 1 )会计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应该同财产物资保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经管的明细记录的余额定期核对相符。( 2 )各种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的余额应当经常或定期同有关的债务人、债权人核对相符。( 3 )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应该同总分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定期核对相符。( 4 )己缴国库的利润、税金以及其他预算缴款应该同征收机关按照规定的时间核对相符。账实核对,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际数额相核对。主要方法如下:1 .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额每日核对,并填写库存现金核对情况报告单作为记录。发生长、短款时,应即列作“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查明原因经批准后再进行处理。单位会计主管应经常检查此项工作。2 .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核对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不允许以借条、收据充抵现金。要查明库存现金是否超过限额、是否存在坐支问题。3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对账单核对。每收到一张银行对账单,经管人员应在 3 日内核对完毕,每月编制一次银行存款余款调节表,会计主管人员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写出书面检查意见。4 .有价证券账户应与单位实存有价证券(如国库券、重点企业债券、股票或收款票据等)核对相符,每半年至少核对一次。5.商品、产品、原材料等明细账的账面余额,应定期与库存数相核对;对其他财产物资账户也要定期核对。年终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6 .各种债权、债务类明细账的账面余额要与债权、债务人账面记录核对、清理。对于核对、清理结果,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会计主管人员汇报,并报单位领导人。对于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措施,积极解决。7 .出租、租入、出借、借入财产等账簿,除合同期满应进行清结外,至少每半年核对一次,以保证账实相符。通过上述对账工作,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使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正确、可靠。

财务人员如何对账

所谓对账,就是核对账目。其目的是防止和避免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差错,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切实做到账证、账账、账实相符。各单位应定期(每年至少一次)核对各种账簿记录,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对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应就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记录中的'各项经济业务核对其内容、数量、金额是否相符以及会计科目是否正确。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可逐笔核对,也可抽查核对。如发现有差错,应逐步查对到最初的依据,直至查出差错的原因为止。

2.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要求做到账账相符,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检查总分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有差错。可以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检查,如果借贷双方金额试算平衡,一般说来没有错误,如果借贷双方金额不平衡,则说明记账有错误,要作进一步的检查。

(2)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记录是否有差错。有如下两种方法:

①通过编制明细分类账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或财产物资的收发结存表与总分类账户核对,如有不符,应进一步查找差错所在原因。

②加计各明细分类账户中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合计数,直接与总分类账户的相应数字相核对。这种方法可以省略上述明细表的编制工作。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要求账簿记录余额与各项财产物资和现金、银行存款及各种有价证券的实存数核对相符。核对的方法是财产清查。对固定资产、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现金等,均应通过盘点实物,并与账存数核对,看其是否相符。

一、会计的记账原则(一)账簿页码必须连续为了规范记账,记账人员在登记账簿时,必须按照编订的页码连续登记,不得隔页、跳行等。对于订本式账簿,不得任意撕毁,对活页账簿也不得任意抽换账页。记账时页码的连续性还包括登记账簿时要按账页项目要求和账页、行次顺序进行。账页中各栏(日期、凭证号数、摘要等)要填列齐全,摘要文字要简明扼要,数字要正确整齐。当账页记到最后第二行时,应留出末行,加计本页合计数,在摘要栏注明“转次页”字样。并将合计数和余额转入次页的第一行,在摘要栏注明“承前页”字样。这对于记账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防范措施。(二)在账簿上注明记账符号记账人员在账簿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记入账的符号(在记账凭证上,设有专门的栏目并注明记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以免发生重记或者漏记。(三)按照规定定期结账结账就是结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转记到下期的过程。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而结账时,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内画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画单红线。年终进行结账后,除某些继续使用的明细账外,其余各账簿都应在建立新账簿以后归档妥善保管,以免丢失,并严防坏人盗窃。在一般情况下,所有账簿未经会计主管人员许可,不得携出本单位或借给与本单位工作无关的人员翻阅,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账簿进行归档。(四)不容忽视认真对账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准确性必须进行对账,这样做既是方法也是手段。对账是指在一定时期末了,对有关账簿的记录进行核对,以保证账簿记录正确性的过程。对账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阶段,是与记账同等重要的工作,应当重视,认真做好对账工作。八大会计记账原则读懂了,就懂了会计做账二、会计记账基础八项原则1、可靠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可理解性原则4、可比性的原则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6、重要性原则7、谨慎性原则8、及时性原则

对账的内容主要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1)账实相符。是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实有数核对相符的简称。保证账实相符,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由于会计账簿记录是实物款项使用情况的价值量反映,实物款项的增减变化情况,必须在会计账簿记录上如实记录、登记。因此,通过会计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发现财产物资和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查明原因、明确责任,有利于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有利于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账证相符。是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有关内容核对相符的简称。保证账证相符,也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由于会计账簿记录是根据会计凭证等资料编制的,两者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因此,通过账证核对,可以检查、验证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内容是否正确无误,以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其相应的会计凭证(包括时间、编号、内容、金额、记账方向等)逐项核对,检查是否一致。如果发现有不一致之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规定予以更正。(3)账账相符。是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记录核对相符的简称。保证账账相符,同样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由于会计账簿之间,包括总账各账户之间、总账与明细账之间、总账与日记账之间、会计机构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保管部门、使用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明细账之间等相对应的记录存在着内在联系,通过定期核对,可以检查、验证会计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便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无误。(4)账表相符。是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有关内容核对相符的简称。保证账表相符,同样也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由于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及有关资料编制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关系。因此,通过检查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与会计账簿有关数据是否一致,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6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