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差异会计处理

feion1992024-07-25  0

目前,大多教材举例应用或一些研究者观点一致认为外购材料计划成本核算的流程如下:①采购时,按实际成本借记“材料采购”科目: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贷:银行存款②入库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③结转差异时,若是超支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若是节约差异,则做相反分录。其实上述__会计__处理,初学会计的学员很难一下子看明白,其实上述处理对“材料采购”科目的应用并不妥当。主要原因有二:________一是“材料采购”科目,借方核算实际成本,贷方核算计划成本,还要在不同的方向核算差异额,这样科目缺乏一致性,对初学者很难接受。二是②、③分步骤做,需要转一个大弯,先按计划成本入库,然后去比较“材料采购”借方的实际成本和贷方的计划成本孰大孰小,形成超支差异或节约差异,再进行结转,一不小心就写反了。可见,这样做不仅麻烦,还容易出错。________因此我认为,采购时,①②③合到一块做,即入库并形成差异,借记“原材料”(计划成本),贷记“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借贷平衡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记超支差异,贷方记节约差异。这样处理,“材料采购”只核算实际成本,入库并结转差异一步完成,操作简单,容易理解,举个例子帮助大家来理解一下。____例:甲公司购入A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30000元,增值税税额51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为32000元,已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__________会计处理为:①采购时:借:材料采购3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贷:银行存款35100②入库并形__成差异:借:原材料32000贷:材料采购30000材料成本差异2000.若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就会形成超支差异,这种情况下材料成本差异就要跑到这个会计分录的借方了。__________工商注册多少钱?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办安全高效,税务顾问专业,曼德企服一站式服务专家。

1.4月份共采购A材料7000千克借:原材料——A材料105000 贷:银行存款100500 贷:材料成本差异45002.借:生产成本75000 借:制造费用30000 借:管理费用15000贷:原材料1200003.分摊领用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材料成本差异=4500-750=3750 材料成本差异率=3750/(15X3000+15X7000)X100%=2.5%借:材料成本差异3000(120000X2.5%)贷:生产成本1875 制造费用750 管理费用375

题主您好,之了很高兴为您解答

“材料成本差异”是计划成本法下需要运用到的会计科目,在计划成本法下,我们按照计划成本购入和发出材料,而期末要调整为实际成本计价。

也就是说: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其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只是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

(从公式可以看出来,这里是以计划成本为基数/标杆,超支为正数,节约为负数)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原材料计划成本+本期购入原材料计划成本)*100%

即: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总成本差异/总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2.材料入库(按计划成本结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3.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材料采购

或反之【节约差】

4.材料出库(按计划成本结转)

借:生产成本等【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5.期末结转出库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差】

贷:生产成本等

希望能够帮助您,我是之了,您的会计挚友!望采纳!免费领取2019初级会计全套课程,欢迎一起探讨会计问题,不定期分享干货哦~

合规的发票+√信; dug 996 可在税务系统验证《5.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有关资料。(二)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当场核对纳税人的申请资料,经核对一致且申请资料齐全、符合填列要求的,当场受理,制作《文书受理回执单》,并将有关资料的原件退还纳税人。对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填列要求的,应当当场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三)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申请以后,根据需要进行实地查验,并制作查验报告。查验报告由纳税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税务查验人员共同签字(签章)确认。实地查验时,应当有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同时到场。实地查验的范围和方法由各省税务机关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四)认定机关应当自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并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6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