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会计师

feion1992024-07-25  0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那三个阶段:

山西票号、晋商钱庄是现代银行业、金融业的雏形。山西票号在明清时期“执全国金融之牛耳”,曾创造“汇通天下”的奇迹,是当时非常完善的以民间信贷为主要形式的民间金融。

晋商钱庄称雄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长达500年之久,当时,晋商钱庄票号几乎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市场,更将事业推进到了俄罗斯、印度、朝鲜和日本等国,堪称中国商业史、金融史上的一大奇迹。

晋商经营的钱庄、当铺、票号、理财等金融行业都敬奉关公为本行业祖师爷。

《中国戏曲志》记载;清代当地民间流传有“先盖庙,后唱戏,钱庄当铺开满地”的民谣。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李洪春《京剧长谈》说到行会戏时,就曾提到汇票庄奉关公为祖师爷。北京典当业建有当业会馆,馆中挂有崇祀关帝的清代牌匾,嘉庆七年匾:“昭灵锡祜”,宣统元年匾:“广福祈多”。民国年间,北平当业同业公会李澜谈到该会馆祀神活动,旧历三月十五日为祀财神之期,六月二十三日为祀关帝之期,届时演戏酬神。

究其缘由:

一是,民间传说,中国会计师的祖师爷之一便是关公。

据说关公生前非常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了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对于记账非常详明清楚,所以后世有的财务及会计专员便奉关公为祖师爷。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

《三国演义》也有记载:关公关公作书辞曹,“一面将累次所受金银,一一封置库中,悬汉寿亭侯印于堂上”,护送二位皇嫂奔刘备而去。

民间传说不仅仅是封在库中,关公还有一本账册,详细记录了曹操的赏赐,而且记账的方法是按“原、收、出、存”四项来进行记录的。这种记账方法非常详细清楚,后世商人便按此方法开始了商业的会计核算。

“原、收、出、存”的记账方法,与后来宋朝的四柱清算法有极其类似之处。四柱清算法是按照“旧管、新收、开除、见在”进行核算的。原,对应旧管;收,对应新收;出,对应开除;存,对应见在。关羽发明的记账方法就成为了我国古代会计核算的四柱清算法雏形。

二是,晋商的钱庄票号作生意,讲究的就是“信义”二字。

山西票号对外承诺的是无限责任。票号对顾客必须做到言而有信,即使损失再大,甚至破产,也在所不惜。所有票号,从日升昌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原则,即只要储户手拿汇票,不管何时何地,都必须无条件兑换。

晋商尊崇关公精神,以信义为先,在历史上赫赫有名。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中王公贵族都随着慈禧和光绪逃往西安。随身携带的只有山西票号的存单,一到山西,便纷纷跑到票号兑换银两。当时,山西票号在这次战乱中损失惨重,它们设在北京的分号不但银子被劫掠一空,而且账簿也被付之一炬。没有账簿,就无从知道什么人在票号里存过银子,更无从知道储户到底存了多少银子。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票号原本可以向京城储户言明自己的难处,等总号重新清理账目之后再行兑付。但,以日升昌为首的所有山西票号都没有这么做。他们在分号账目无法核对的情况下,采取了他们自认为最恰当的做法——所有储户,只要拿出存单,只辨认存单真假,不核实账目余欠,不管银两数目多大,一律立刻兑现。

正是这种信义为先的精神,为晋商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推动了晋商的发展和票号的兴旺。

1888年,一位汇丰银行的英国经理曾经评价说:“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的商人会像中国商人这样值得信赖,25年来,汇丰银行与中国商人做了大量生意,数目达几亿两之巨,但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欺行为。”

究其根本,这就是山西票号让西方人很难理解的一种行为习惯:所有票号,都要供奉关公,视关公为本行业的祖师爷和价值圭臬。在所有的票商心目中,关公就是信义的化身。只有关公的信义精神,才能解释票号“无限责任”的内涵。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自学习会计以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对于会计的发展史始终没有去很认真的了解下,今天突然有兴致就在网络上搜了一下,简单整理了和大家分享下~~1.古代会计发展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当时的会计基本上只是些简单的记录,复式记账也还未出现,是会计的雏形。2.近代会计发展阶段: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薄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PS: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3.现代会计发展阶段:“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此外,管理会计也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我国的会计发展阶段同大多数国家一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原始记录计量、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大约在西周王朝前后,我国进入了单式簿记阶段。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进入12世纪后,南宋设置了“审计院”,明朝时又出现“都察院制度”、财物出纳印信勘合制度、黄册制度,还有继承两宋之制所实行的《会计录》编纂制度与钱粮“四柱清册”编报制度等都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此同时,在公元1O世纪至15世纪中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经济萌芽在沿海地区的出现,中国的民间会计也有了一定发展。以“四柱结算法”为核心的中式会计的方法体系建立完善,并且账房组织制度已经形成,故中式会计在当时世界会计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明末清初还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法”和“天地合账法”等记账方法。但是,从15世纪中叶起,中国在会计方面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会计的发展向着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为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会计在吸收西方会计精华的同时,自身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会计相关制度不断的完善,2009年1月1日起实行了新会计准则,说明中国在会计理论与实践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