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邢赢文.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子元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吕岳林.基于时间阈值的SF公司快递超网络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
[3]林楠.O2O背景下传统零售业的盈利模式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4]崔欢欢.公众网络诉求与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5]吴小满.ST跨境电商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4.
[6]周姣岚.服务型制造业网络的成本控制及优化[D].广西科技大学,2015.
[7]赵广坤.可优宝贝网络商城融资方案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8]赵圆.电商网络融资模式优化及风险管控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
[9]宋杨.远程教育环境下多模式财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
[10]钟文韬.肉类加工企业销售物流成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1]张婉婷.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2]范超群.芜湖市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6.
[13]汪灏.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财务风险研究[D].安徽大学,2016.
[14]蔡翠.B2C网上超市成本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6.
[15]章锦华.J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6.
[16]张妍.服装网络定制个性化服务成本及定价模型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17]李佳琦.电子商务下B2C企业会计收入确认时点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18]杨洁.第三方互联网交易平台服务费定价机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19]黄义成.CQ公司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问题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
[20]罗浩.O2O商业模式下的交易成本问题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6.
[21]张婷.“互联网+”神州租车的盈利模式及财务效果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6.
[22]陈沈升.网络交易C2C模式的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23]钟明君.高维因果网与高校资产管理的模糊推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24]文勇堂.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的通信设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辽宁大学,2016.
[25]徐文静.电商环境下协同配送模式的协同效率及成本节约值分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6]陈维煌.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
[27]苏伟.市场竞争环境下供电企业购售电风险分析及应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28]张文梦.C2C模式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29]纪彩峰.B2C电商零售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30]胡芳.基于B2C模式下D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31]熊亚楠.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价值创造驱动因素与传导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6.
[32]何珊.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湖南大学,2016.
[33]江楠.考呀呀线上会计培训的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34]杨芬.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6.
[35]沈威.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5.
[36]黄诚.苏宁云商营运资金管理的OPM策略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6.
[37]戴宙松.P2P网络借贷相关会计核算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5.
[38]贺书品.B2C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下的.W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5.
[39]饶萌.网络环境下差异化会计信息披露系统构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
[40]李芳.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决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
[41]郝震.B2C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5.
[42]彭菁菁.Black-Scholes与DCF模型在B2B商务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互补应用[D].云南大学,2015.
[43]张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风险控制[D].云南大学,2015.
[44]张美琳.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个体商铺价值评估[D].云南大学,2015.
[45]高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6]康爱冰.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7]贺璐.基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持续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48]李祖福.我国生物医药上市企业盈利能力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9]樊华.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矿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
[50]安校良.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
[51]顾永明.电子商务零售企业价值评估[D].昆明理工大学,2015.
[52]邬蕊竹.基于复杂网络的云会计AIS可信需求演化传播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2015.
[53]陈诚.基于复杂网络的云会计AIS产品可信性结构及其演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
[54]王涛.通信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55]冯康进.电网企业集团财务报表自动生成及数据挖掘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56]李玉.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
[57]李博泉.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上市外贸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
[58]邵欣欣.顾客视角的网络品牌资产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
[59]赵伟.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力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60]李砚砚.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制造网格资源配置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
[61]彭一俫.中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62]黄勇军.知识管理理论视野下网络课程设计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5.
[63]邹松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烟草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64]王骏海.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规划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65]郝青.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D].河北大学,2014.
[66]刘魏星.网络时代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模式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67]孙卓琳.网络零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68]刘振坤.云会计环境下基于社会网络的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
[69]曹彤.山东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70]王威.基于F2C的物流配送网络成本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4.
[71]黄良润.县域小微企业的融资方案设计[D].安徽财经大学,2014.
[72]蒋蔚.基于供应链的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73]王培培.基于商业银行复杂资金网络富节点同配性及弱连接强度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74]陈锡江.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75]邵露.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凭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
[76]马雪萍.基于网络DEA的河北省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
[77]陈丹萍.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4.
[78]冯元勇.电子商务环境下家电行业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79]孟爽.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发展视角下的中国南车税收负担研究[D].湖南大学,2014.
[80]程姗姗.复杂贸易网络对外贸交易成本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4.
[81]何婷.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应用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4.
[82]刘聪.会计网络培训需求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
[83]刘艳红.运营能力对O2O初创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
[84]杨燕.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相关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85]邢婧.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应用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86]王培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87]卢建勋.基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持续审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88]张泽南.基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及其在我国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3.
[89]郑保生.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应用效果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3.
[90]马菁.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91]陈秀伟.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
[92]李梦.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沈阳大学,2012.
[93]焦珊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长安大学,2013.
[94]陈治奎.企业逆向物流网络成本优化与决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
[95]秦晓静.“银行-企业”资金融通网络演化机理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2.
[96]陈敏.基于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的财务预警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
[97]刘凯.网络财务报告决定因素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
[98]张书娟.网络财务信息披露对公司财务绩效作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99]付冉冉.我国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100]彭翎.基于生产实践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醋纤企业制造成本分析[D].云南大学,2012.
[101]郑园.基于价值网络的经济型酒店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02]钟灵芝.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我国外贸上市企业财务预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03]毛建.川投化工网络费用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104]薛婷.网络财务报告的决策导向特征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
[105]姜博.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架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06]邵丽.基于新通道的中国进口原油运输网络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107]余姝纬.XBRL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应用评价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108]王丹丹.基于BP神经网络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
[109]孙祖妮.基于成本动因BP神经网络的铁路物流货运成本预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2.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路秀平.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习.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13.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一、推行高职会计专业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1.会计行业已经形成规范、明确、社会高度认可的岗位分工制度。会计职业岗位分工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分明,岗位操作规程已经成熟,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基本确立。总体上看,规模大的企业、上市公司、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三种类型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会计监管要求严格,也由于业务复杂业务量大等原因,其会计岗位划分很细,相对而言,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小规模民营企业,其会计岗位划分很粗,但岗位划分粗细程度并不改变岗位工作流程和内容,为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可行性。
2.会计行业已经形成体系完善、管理规范、考试常规化的资格证书制度。我国会计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证书考试和管理制度,另外,一些国外的财会证书也逐步引入我国,尽管高职学生并非适应所有证书,但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终极目标来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初级会计师证书考试,另外,还有一些会计职业所需的技能类证书也已经开设,有些比较成熟,如珠算、中文输入、电脑传票、点钞,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证书,但为证书培训提供了可行。
3.校企合作为“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平台和保障。高职院校紧紧依托行业和企业办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道路的背景下,依据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等方面入手,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外部保障、内部共同需求以及合作机制的分析,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实现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共赢,为“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开发“基础+培训”、“课岗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的岗位能力课程和证书培训课程,打破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形成“课岗证一体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岗位要求、证书培训等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整合“课岗证一体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考证大纲、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整合和序化,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创设具有职场氛围的教学情景,构建互通互融的教学内容体系。
3.“课岗证一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基于“基础+培训”与“岗证互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选取,与行业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项目教材、实训教材以及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讲义,满足项目教学、资格考证、岗位技能训练的应用型会计职业人才培养的综合需要。
4.践行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教学与工作结合,课程与岗位结合,实现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和“教、考、训”零距离。
5.制定适合“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岗位培训、证书培训、课堂教学、学训指导要求,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建设方案,形成由专业带头人领衔、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学团队。
6.基于“四化、三性、两高、一中心”原则和实现“课岗证一体化”培养目标,实践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项岗实习基地建设融通的校企组合运行模式,培养“三项业务”联结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一体化,提升岗位实训的仿真度和职业性。
7.构建过程化考核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资格证书培训制度等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制度、组织保
三、高职会计专业“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并重
(1)建立“基础+培训”课程体系。打破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建设“基础+培训”的新型课程体系。开发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证书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审计实务培训课程和银行实务培训课程。同时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融会贯通于《会计学原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专业基础学科之中,让在校学生学完这三门专业基础学科之后,有能力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融会贯通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主干学科之中,让在校学生学完这几门专业主干学科,掌握会计岗位的操作技能,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实际工作后,有能力通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2)建立实训教材体系。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编写突出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教材。重点建设融财税审三大业务、银税企三个行业,从文音像三个维度表现职业操作流程和场景,服务于项目教学和实训练习的特色教材《财会实务情景专题》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程》。
2.建立适用“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团队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领衔、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适合岗位培训、证书培训和订单培养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是践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
(1)加强教学队伍能力培养。通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专职教师从事基础课程讲授、实践课程设计、聘请兼职教师、开展教学监控和服务社会的工作机制。
(2)加大行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力度。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工作机制,打造专兼比例不低于1 ∶ 1 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提高职业会计的`教育教学能力。
3.建设实训实习功能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1)以“四化、三性、两高、一中心”为原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设先进开放、覆盖面广、兼具资格培训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服务于以“四化”为基础的实验课程体系。重点建设财税审和银税企实训室,通过财税审平台实现财务、税收、审计三项业务联结的平台,培养学生三项业务联结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银税企平台实现企业、银行、税务三个模拟单位业务联结的平台,培养学生三个单位联结的动手操作能力。我院按照实践课程的内容,将会计专业的实验实训室构建成三个技能培养平台:即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包括手工账会计实训室3 个;专项能力实践平台,包括电算会计实训室1 个、税务实训室1 个,审计实训室1 个;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即进行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的场所。目前,这些实训室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完成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任务。
(2)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与学生规模相当的校内仿真的模拟实训基地。设置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会计岗位模拟系统、会计业务模拟系统、银行结算模拟系统、纳税申报模拟系统等,让会计各岗位的业务都能在会计模拟实训中体现,并能提供相应的模拟操作训练,还可以将各个环节进行组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校内模拟实训应聘请企业兼职老师提供实训指导。与此同时,可以运用校内师资的优势,组建会计服务机构,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承担社会代理记账、会计咨询、审计等业务,组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在会计老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和审计基础工作实践课程体系。
(3)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校外顶岗基地,促进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力求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
(4)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学识、能力、兴趣方面的差异,同样的实训内容和要求,完成情况却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为了满足不同个体的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时间之外,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将学生的课外活动纳入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积极探索公共实践、岗位实训、综合实训、暑期工学结合、综合实习等多种形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
4.开展学生技能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会计技能大赛是实现学校教育要素与企业实践要素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鲜明的类型特点。将高职会计技能大赛融入会计专业教学,探讨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与会计专业教学的协同性是当前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改革深水区的关注热点问题。组织竞赛的内容,包括专业基础技能(珠算、点钞、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中英文打字、会计书法)大赛;专业单项技能(出纳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等)大赛;专业综合技能大赛;手工业务处理技能大赛和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大赛。还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有关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5.构建过程化考核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资格证书培训制度等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为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制度、组织保障。从课程、教材、考证与竞赛、师资、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就业指导、项目教学、毕业设计、工学交替等方面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编写《会计专业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开展项目教学和精细化质量管理培训,力争成为精细化管理的示范。
四、会计专业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效果
1.从总体效果上看,推进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提高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互动服务模式的成效,基本实现了以会计职业资格为框架弥合会计职业教育与岗位能力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实践型、职业型和开放性水平。
2.从具体指标上看,将使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资格证书和点钞、珠算、电脑传票、中文输入等技能证书的通过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3.从社会功能上看,课题研究能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发挥辐射功能,引领同类院校财经类专业建设,提升会计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新颖性、先进性、开创性、适用性以及写作的难易程度等。下面重点谈谈选题的原则:1.要客观需要,颇有价值。选题要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例如“企业联盟问题研究”,就是这样。正如一汽集团李启祥副总经理说,我国汽车与国外的汽车竞争,无论是技术、质量、品牌、功能、成本和规模经济等都比不过人家,只能靠一体化,战略联盟,与“大众”合资进入世界大汽车集团,靠国外发展自己。因此,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2.要捕捉灵感,注重创新。论文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的含义非常广泛,是指一种新的观点,创立新说,新的论据(新材料),新的补充,新的方法,新的角度。也有人说创新指研究的内容是新的,方法是新的,内容与方法都是新的。还有人认为创新指独特见解,提出前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对前人成果进一步深化、细化、量化和简化等。由上可见,一篇论文总要有一点创新,否则就算不上真正的论文。创新靠灵感,灵感靠积累。只有在长期的艰苦砥砺中才能偶然产生一点思想的火花,而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就可能变成学术创新的起点。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提取码: ne8r
论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的现状与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管理会计的 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会计应用体系。本文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中国 企业管理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方 法与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现状措施 1管理会计的含义及职能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 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 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包括成本 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 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会计界一般都认为会计具有“反 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这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所 作的科学概括———即“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来理解的。但是,到 了50年代以后,企业会计系统为了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于是会 计实践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事后反映和定期监督的范围。管理会计 把传统的职能扩大到以下四个方面:规划的职能主要是利用财务会 计的历史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帮助各级管 理人员对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的决策分析;然后在 这个基础上编制企业的整体计划与责任预算,确定各方面的主要目 标,用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组织的职能主要是结合本单位 的具本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 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 的配置与使用。 2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管理水平落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意识尚待增强目 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虽然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许多企业运 行机制并没有太大的改观。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 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经 营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 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低效、混乱仍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治理结构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2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导致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良 好的社会环境。在主观思想上,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 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这样使得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 明显不足,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由于我国目前 还没有为之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没有从客观上消除传统 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管理会计在 企业中的作用事倍功半,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这是企业难以应用管 理会计的关键所在。 2.3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 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理论和方法基 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 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首先,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专著较少, 而且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队伍薄弱,缺乏高 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其次,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操作性差,没 有创新能力;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 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 究与总结。 2.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偏低。由于一些 企业的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 应有的重视,造成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素质偏低、知识的层次和 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使企业难以应用管理会 计。所以,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 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 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 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 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 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3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 为了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充分发挥为 决策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充分 认识管理会计的特性,转变观念,结合企业具体管理情境,积极探索 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的运用途径,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提出以 下改进措施: 3.1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企业领导人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 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企业领导没有 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将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 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可能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 增强企业领导人尤其是重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就显得尤为重 要。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 用;适时组织企业领导人培训管理会计的内容;经济师等职称考试中 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企业领导人自身也应不断完善自己 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 3.2管理会计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之 路。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 广,形成示范效应。要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 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建 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 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的管 理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 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 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3.3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首先是加快企业改革,尽快 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只有 企业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变成 “企业自己要用”,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其次 是对投融资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样,自我 投资的项目完全由企业自己决策,将来责任也完全由其负责,真正做 到谁出资,谁审查,谁负责。这将有利于科学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 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3.4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虽然二十多 年来,我国管理会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会计在实践 中加以推广应用,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 人员队伍。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组成以高智力的员工为 主体,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大大扩展,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 的综合素质。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在经 济类、管理类专业中均设置管理会计学科,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 材,解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引进案例教 学方法,增强所学模型的实用性。 总之,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 经济的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及我国企业法人 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际化企业的不断涌现, 企业组织结构及环境的变化,加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已成 为大势所趋,其发展任重道远。只要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认真 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管理会计在我国必将形成一门系 统科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