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剧最扎心一幕!赵丽颖被丈夫抛弃,在城市举目无亲!
看着看着,为何越来越让人揪心生气呢?何幸福那么优秀,那么能干,真想不通为什么会嫁王庆来这个窝囊废?真的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我个人倒是觉得,何幸福最初嫁给王庆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命运注定,而最终是否缘尽而散,也许只有导演才知道。何幸福和王庆来:两个父亲缺位的人,碰到一起,一拍即合有人说,选择是人生最基本的智慧,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都是在做选择,那选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其实是内心诉求被碰撞的外在表现。何幸福和王庆来结婚,是何幸福做出的一个选择,那么她选择背后的诉求又是什么呢?这要从何幸福的童年说起,何幸福是单亲家庭,父亲英年早逝,母亲独自扶养何幸福和妹妹何幸运。
在农村里,家里如果没有了男人,就相当于没有了顶梁柱,何母这样一个典型农村女性,向来都是逆来顺受,和人说话和声细语,这种性格的柔弱女子,在村子里更是立足艰难,肯定经常是受欺侮的对象。而何母的倾诉对象只有幸福幸运两姐妹,所以,可以想象,无数个夜晚,无力对抗命运的何母,总是神情酸楚的告诉女儿,“我们家和别人家不一样,一定要懂事,不要给妈妈惹事,要快快长大,找一个可靠的男人嫁了,这样妈妈就有指望了。”甚至在何幸福结婚当天,何幸运遭欺负后,何母也是这样对女儿说的:“忍了吧,这就是咱们这种人家的命,受了委屈,往肚里咽。”
“咱们这种人家的命”是何母对自己家的定位,也是从小就给何幸福贴的一个标签和烙印,这种原生家庭的烙印很难消除。在这种环境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何幸福,内心其实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父亲没有了,母亲又是这样,不能为自己撑起一片天,那她能怎么办呢?我们再来看看王庆来的童年,小时候总让别人家孩子欺负。
本来孩子之间打架拌个嘴,动个手也是正常,可是每次明明是庆来吃了亏,却回回都是母亲领着自己,到人家家里去赔不是。这种场景一定深深地刺痛着王庆来,他告诉自己,为什么我总是犯错,不能再犯错了。而这个时候,庆来的父亲是缺位的,虽然有父亲,但聊胜于无,因为庆来父亲从没有为庆来出过头,因为老王家是没有一个硬气的男人。
这样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性格自然变得十分自卑。遇事不敢表达,总害怕犯错,甚至大声说话都紧张的结结巴巴。王庆来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人生经验和做事方法,就是有人为难自己,忍一下,让一下,实在没办法了就算了吧,没有父亲撑腰的庆来,又能怎样办呢?
童年是人生的源头,一个人所有的幸福或不幸,都能从童年的经历里找到端倪。俗语龙配龙,凤配凤,瞎子配个独眼龙,两个从小父亲缺位的孩子,人生都是不完整的,一个缺少安全感,一个极度自卑,都需要外来者的拯救才能圆满,那为何一定是王庆来呢?缺乏安全感的何幸福,看中的是王庆来的老实可靠,即使能力差点也没有关系,越老实这份安全感就能长久,不像父亲那样,曾经让她很踏实,但后来却早早的失去了,这才是何幸福心底的诉求,她人生底色中欠缺的那一块,王庆来可以给她补上,所以选择王庆来就显得理所当然了。而极度自卑的王庆来呢?其实从小到大,都是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只要对方愿意,他都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是他的命运,也是他的悲哀。
何幸福和王庆来会离婚吗?两个越走越远的灵魂还有必要纠缠在一起吗?两个人结婚一定是有一方需要另一方,或者是两个人彼此互相有需求,而两个人离婚,一定是这个需求没有了,或被替代了。随着何幸福的外部世界越来越宽广,个人能力越来越强,性格越来越独立,和王庆来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离婚看起来好像也是必然的。
湖南师范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是211工程高校,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湖南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湖南师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的部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等国际组织重要成员。
学校历史
国立师范学院
国立师范学院于1938年创立,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76年由北宋潭州太守朱洞所创建的岳麓书院。
1938年10月2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湖南省安化县的蓝田镇成立国立师范学院。
1944年。学院西迁溆浦。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迁衡山县南岳镇。
1949年底,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从南岳迁址长沙岳麓山。
湖南师范学院
1953年8月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成立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学院,其中湖南师范学院以国立师范学院为基础。
1954年1月,原湖南大学员工子弟小学、幼儿园改为湖南师范学院附属单位。
1955年1月,长沙市第四中学(现附中)改为湖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57年,长沙师专并入湖南师范学院。
1960年,湖南师范学院迁至长沙河西二里半,同时赠予湖南大学部分图书及动植物标本,两校以岳麓山坡下新老至善村、屈子祠、麓山门、凤凰山山脊为界,其以北及以东划归师院。
1961年9月,湖南艺术学院、湖南体育学院并入湖南师范学院。
1966年至1969年,学院停止招生,1970年9月恢复招生。
湖南师范大学
1984年9月,学校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
1996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2012年11月,获批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7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35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选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5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6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3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6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7人、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6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人选27人,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27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开设招生本科专业89个,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5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心理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旅游管理、音乐学、美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数学、物理学、历史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国家重点学科: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
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数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
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政治学、心理学、中国史、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中心)4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研究中心3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3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1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2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5个、省级专业特色智库3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8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
根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仅2016年,学校共新增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7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7项、省部级项目46项,厅局级项目81项,横向等其他项目186项;其中,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先后同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1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人员交流、教学和科研合作,并分别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美国南犹他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格林卡音乐学院、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拥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和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美国研究中心等三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进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湖南大学既是一所985院校又是一所211院校。湖南大学位于湖南长沙,简称“湖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一所双一流大学。也入选了“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等等。截至2022年3月,学校共设有研究生学院和27个二级学院,开设了74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湖南大学拥有2个一级学科,14个二级学科。学校共设有两个校区,分别是南校区和财院校区。
2020年的疫情让一切陷入了停滞,解除隔离后许多工作叠加在了一起,考研的准备略显仓促,因为喜欢学术氛围、向往北航的红色基因,我没有报名其他学校的提面,而是坚定的选择成为了一名北航正常批考生。我从6月份开始陆陆续续背单词、听课,8月底正式集中复习,按照考试涉及的所有知识点排了复习计划。本以为跟着计划走就不会出错,但是一开始学习才发现自己的知识面有多么匮乏,很多地方竟然看不懂,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博雅汇的MBA课程,这个课程只用了两个小时就让我把之前看了两个月都还是很糊涂的内容全搞透了,兴奋至极以至于晚上不敢睡觉,怕睡着之后学的会忘,怕醒来再也见不到这个视频。后来我顺理成章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到了北航的校园,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不逃避、不放弃的精神,回首那段平淡、充实的学习时光,我才发现这次考试经历,竟是一段自我发现,自我寻找的旅程。可能我多年后还是会回想起这段时光,回想起这段时光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 终身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