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培训班的学费取决于你准备学到那个程度,现在市面上普遍的培训班把学会计分为两种,第一个是单纯的考证班,这个学起来时间不长,费用一千左右,主要要搭配考试时间,单纯考个证不建议报班。第二个是上岗班,这种主要教做帐报税,为就业做准备,大概要四个月,包含考证,费用4千到六千不等。准备学会计的同学会计既要懂理论知识,这个需要考证来获得,还要懂实际上岗的操作,这个是学做帐报税这些。但要两个都搞定了再去找工作时间跨度太大,所以建议你先学会上岗操作这些,先就业为主。考证这些涉及到官方的时间安排,比如往年是11月报名,5月左右考试,即使考过了也要六个月以后才能领到证书。所以要双管齐下,考证为辅。具体的情况建议你找到自己附近的培训班了解。培训班建议你多找几家对比,要找那种大机构,有保障一些,不要找那种刚兴起得小培训班,免得当小白鼠。
1、会计培训收费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不同的考种之间收费也是不一样的。主要还是看你考什么证。会计培训分考证培训和实操培训。会计考证类分为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等等,实践类的就是会计实操做账等。2、初级会计考试的线上培训来说,一般两科的费用几乎在500-1000元左右,当然选择不同价位的辅导班,享受的服务也是不一样的。而对于零基础的考生来说,找一个会计培训班帮助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大家快速入门。中级四五千,注册会计师一两千到两三万都有,这个难度比较大,含金量也高,所以费用会贵一些,管理会计有MAT和MACC,还有CMA,前面两种一般情况是五六千,后面这个含金量高点,难度也大点,大概也七八千左右。大概就这样,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要考的证书,然后报班的时候可以选择试听课程之类的,自己做个考量。3、对于会计实操培训班呢,其实顾名思义就是能够锻炼大家的实操技能,让会计人员能够独立处理工作,在会计培训班学习的也只不过是一些简单的实操技能,是能够帮助大家独立处理工作的技能,通过上会计实操培训班来增加自己的实操经验。所以一般来说两到三个月就基本上足够了,一些简单的会计账务处理就基本上能够掌握了,对于一些复杂的账务处理,和自己没有见过的账务类型,就需要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慢慢学习探索了。全盘实操,职称考试可以通过机构报考人数,通过率来考核。而全盘实操不同,全盘实操是通过就业案例来了解。一定要试听,要自己适合该机构的学习模式才报名实操没有教材,实操没有教材,国家政策随时变化,本来不及印制教材,如果实操以教材的形式来授课,是脱离实战基础的。还有报名前要求缴纳任何费用的都是耍流氓。职称考试可以是视频教学,但是缺点是没有办法及时询问老师自己不懂的地方,所以实操和职称都建议面授机构。特别是实操,很多筹划类的案例,方式不能上台面上来说。老师要是全职的,比较靠谱和稳定。最好看你咨询时候的工作人员是不是懂该专业,很多机构都是交钱前电话销售和你洽谈然后直接订单发送到机构,这样不利于分析你的情况之后给你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一定要交费前就是专业的会计人员给你做出职业规划。如果你是一个初步接触会计的初级菜鸟,我建议先报个价格最便宜的班,先学着,等这个班学完了还有激情,再加钱继续学。又或者是在网上找相关的免费课程来学习。其实会计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需要会计的地方很多,首先,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次,各个企业、再其次,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掌握的是一个团体的经济命脉,所以,每一个团体都需要他们。且每年新增的企业数以万计,有企业产生,就有对会计的需求,所以,会计是一个永不衰退的产业。不过近几年因为就业形势也是很严峻的,所以会计市场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只要你的技能过硬相信不管走到哪儿都不会面临失业。
1998年是青县职教中心的“滑铁卢”之年。国家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新考入大中专的学生国家不再包分配,完全推向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当职教中心的毕业生同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共同走入人才市场的时候,职教中心的毕业生顿时成为了“舅舅不亲,姑姑不爱”的丑小鸭。职教中心门前顿时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了。不得已,学校拨出了招生专项经费4万多元,印制招生宣传材料15000多份,派出13路人马50多人到县内外招揽生源。韩振东至今仍记得他送13路人马出发时讲的那句非常无奈的话:“过去是别人追着咱的屁股,现在该咱们追着人家的屁股了!”然而,现实并没有给放下了“皇帝女儿”架子的青县职教中心留一点面子。这一年,尽管国家分配给青县职教中心的中专指标仍然是300人,学校降低学费,可经过“求爷爷,告奶奶”总共才招来155人。所有的收费加在一起只有60万元。13路人马铩羽而归,学校顿时军心大乱。有人建议韩振东去找县长,让县政府给各乡镇下达生源任务。殊不知,韩振东在此前早已找过县长,县长亲自给各乡镇下达过生源任务,但是各乡镇报送来的生源总共只有6个人,县长的“权力”一夜之间失去了往日的作用。韩振东这位干了十几年职业教育,多次获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被誉为“职教专家”的老校长,一夜之间似乎对职业教育看不懂了。四道思考题职业教育到底该怎么办?出路在哪里?韩振东开始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寻找这样一个答案,他给全校教职工出了四道思考题:在国家堵死了“包分配”这扇大门之后,哪里才是职教中心毕业生就业的“门”,怎样才能找到这扇大门,敲开这扇大门的“砖”又在哪里?一方面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无门。一向以“培养经济建设急需人才”而自诩的职教中心没有人愿意来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靠“政策”扶持兴盛起来的职教中心,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计划思维模式即“上学——拿文凭——分配工作”,在新的形势下,这种思维模式要变,办学指导思想要变,职业教育的观念要变,办学定位要变,但这一切要怎样变?“职业教育是为农村培养热爱家乡,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基地。”按这种理论,职业教育没有理由在一夜之间出现连学生都招不来的局面。但事实却恰恰与此相反,这是为什么?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招生的压力下,一些“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职教中心或偷偷摸摸地,或挂上“联办”、“综合高中班”的牌子名正言顺地招起了高中班、初中班,这又是为什么?韩振东说,从科举制产生开始,读书人走的就是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职业教育是在这样的道路上兴盛起来的,也是因此而滑坡的。在新的形势下,职业教育必须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由“学而优则仕”向“学而优则工(就业)”转变,由面向政府办学向面向市场办学转变,必须由学历教育向终身和技能教育转变,必须由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向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铺路搭桥转变。由找县长到找市场韩振东找县长要生源,只招来6个学生。找县长碰了壁之后,青县职教中心把目光转向找市场。学校成立了“招生就业处”专门研究就业市场,明确提出“以就业拉动招生”的口号。同时,派出几个调查组,分赴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对其用工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学校根据调查结果,对专业进行调整。学校还把各地用人单位请来,在校内召开就业洽谈会,让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面对面地双向选择,经过短短的两年,学校便与省内外6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固定的用人联系制度。如华北石油第一机修厂动力分厂急需25名柴油机修理工,学校就专门开设了柴油机维修班。 近年来,青县职教中心毕业生中就有1132人分别到天津、青岛、江苏、广东等地就业。沧州司马庄蔬菜高科技园每年全部聘用青县职教中心农林专业毕业生。学校毕业生迅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业拉动了招生,2002年,计划招生600人,报考生源达到1000多人,实际录取820人;2003年,计划录取800人,报名1500多人,实际录取1000人,报名人数、实际录取人数第一次超过了县重点高中。今年,为了满足招生需要,学校又投入了1500多万元兴建了新大楼。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青县职教中心毕业生之所以迎来了许多用人单位的回头客,靠的还是学生的能力。在职教中心的中专学历失去了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之后,青县职教中心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后,关于教学质量,他们是这样定位的: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就业和创业能力。为了实现上述“质量”定位,他们以“双证书制”、“多证书制”带动学生技能训练,改革专业课教学,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针对每个专业、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训练计划、训练目标。学生毕业时,必须具备本专业的“技能证书”,有的还需获得其他专业的技能证书。据介绍,青县职教中心毕业生取得两个以上证书的达99%。该校曾三次参加河北省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一次获团体第一,两次获团体第二,在全省职业高中专业技能考核中名列第一。从“为我服务”到“为你服务”还是在1998年下半年,韩振东又一次来找县长。一推门,没等韩振东开口,县长先说了话:“老韩,你不能让我这个县长亲自去给你招生吧,要什么政策,我都会支持……”韩振东一摆手说:“这次既不向你要生源,也不向你要政策,这次是为你服务来的。”看县长一脸诧异,韩振东说:“在工作中,在干部队伍素质上有哪些不适应,我来帮你解决。”县长一听,顿时高兴起来,列举了干部队伍计算机水平低,不适应现代化办公;外语水平低,不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法律水平低,不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韩振东一拍大腿说:“找我呀,职教中心全包啦!”两人一拍即合,从1998年开始,职教中心举办了公务员计算机培训班、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外语培训班、驾驶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项目。几年来,仅短期培训一项,就培训数万人次,总收入达到400万元。韩振东说:“真正把目光由学历教育转到终身教育之后,一下子发现这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大市场。”从“就业有门”到“升学有路”韩振东说:“除了培养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实用人才外,对口升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高质量的生源是职业教育快速前进的另一条腿。”许多人把职教中心搞升学看作是“走歪道,不务正业”。韩振东对此另有看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有一份好工作,这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学生学好了技能能找到一份工作,考上了大学将来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并不矛盾。学生能考上大学,老百姓满意,大学满意,又适应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要求,何乐而不为呢!”韩振东认为,出现上述认识的思想根源还在于人们只把职业教育局限于为本地培养人才,为当地经济服务。事实上,由于本地的经济发展的限制,人才的容量、就业岗位是有限的,许多只瞄着本地经济发展而开设的专业,办了两三年,最多办四年,就业市场就要饱和。市场饱和了,专业就要萎缩,许多学校就是在这样一个怪圈下出现了滑坡的。韩振东说:“有不少学生就是冲着青县职教中心对口升学率高才报考职教中心的。”以2002年为例,青县职教中心毕业生632人,其中214人对口升入大学;2003年毕业生772人,290人对口升入大学。许多职教中心的农、林、牧等老专业早就办不下去了,而青县职教中心的农、林、牧专业始终很火,究其原因,除了就业搞得好外,对口升学的升学率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单位”称号。在采访中,韩振东不无骄傲地说:“农村的孩子只要上了青县职教中心,真正是升学有路、就业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