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指出每笔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方向。资产类为借方科目,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为贷方科目。借方科目、贷方科目有发生额计入反方向或同方向。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
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
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账户的贷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凡账户贷方有余额。
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其结构是不同的。
运用借贷记账法加以处理如下: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扩展资料:
主要原理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相应变动。但无论发生任何经济业务,它们对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外乎是以下的几种类型。即:
(1)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贷方。
(2)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借方。
(3)发生经营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收入账户的贷方。
(4)发生经营费用,一般会导致资产减少与费用增加,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费用账户的借方。
(5)资产内部项目互相转化,即两个项目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资产账户的贷方。
(6)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贷复式记账法
分清会计里的借贷,实际就是分清每一笔发生的业务,减少了什么,增加了什么,例如:收到一笔应收帐款,那么,你的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资产类,借方表示增加),也就是你的资金增加了,你应收(应收帐款也是资产类,贷方表示减少)回的欠款减少了,所以: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负债类,例如,你采购了一笔原材料,这时你的存货增加了,要记入“原材料”科目(因原材料属资产类,借方表示增加),而你要支付的帐款也增加了,记入“应付帐款”(应付帐款是负债类,贷方表示增加),所以,分录: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帐款-供应商名称很多业务都可以根据发生,看哪一项增加了,哪一项减少了,就能分清借贷了
资产:归你所有和控制的东西就是资产了(别管来源了)负债:你需要给别人的东西就是负债了权益:就是用你的资产还完负债以后剩下的东西借:资产的增加(你的东西又多了) 负债的减少(你还别人的钱,致使你的东西少了) 费用支出的增加(你开支的增加致使你的东西少了) 权益的减少(你的净资产减少了) 贷:资产的减少(你的财产少了) 负债的增加(你找人家借东西或是欠人家东西) 收入收益的增加(你又拣着钱了) 权益的增加(你的净资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