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1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15.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16.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17.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18.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19.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20.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2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22.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23.“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24.“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货款的结算情况的账户。25.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用,叫做生产费用。26.“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27.“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各项间接生产费用。28.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29.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30.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31.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32.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33.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34.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35.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36.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37.备抵账户:亦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3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39.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40.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帐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账簿又是积累、贮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41.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42.联合账簿:是指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企业设的日记总账。4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帐页内按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在同一张帐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44.总账:是指按总账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账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总括的核算,提供总括性指标。45.明细账:是指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46.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47.结账:(理解)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48.帐证核对: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49.帐帐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50.帐实核对: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51.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帐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帐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52.日记总账:是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是将全部科目都集中设置在一张帐页上,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登记,月末将每个科目借、贷方登记的数字分别合计,并计算出每个科目的月末余额。53.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54.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55.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56.未达帐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57.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书面文件。58.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静态。59.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60.会计工作的组织: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一、会计理论基础学习。会计名词是会计基础学习第一个重要内容,零基础学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所有会计名词的概念都记住,做到烂熟于胸,这关系到你以后能否学深会计和熟用会计。有些人学到后都学不下去,主要还是基础概念没有理解透,这样在以后的经济业务中分不清类别,从而做不好分录,以至于财务管理混乱。二、在理解会计理论概念的基础上,要把各章节联系起来,会计各章不是独立的,而是各有联系,互有逻辑,比如资产负资表和损益表的互相连接。三、在学习的同时要学习一些会计实操,在实操中去理解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学会会计实操,在实操中发现了问题用课本上的理论相对应来解决。四、任何方面的学习都需要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会计学习也是一样,从开始就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确定多长时间学到何种程度,并且明确学习会计是因为爱好还是为了谋生,毕竟会计还是一份非常烦锁非常枯燥的工作,要有很多的耐心,责任感和细心。给自己明确一个目标,知道自己要学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一步步地去学习工作。
第一,准确理解和熟记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要按会计要素分六类根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费用类及利润类各自的特点理解和记忆.第二,准确理解和熟记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牢记等式左方的资产类是借增贷减;等式右方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借减贷增.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的是收入类.费用类及利润类要素之间的关系.因利润是新增的所有者权益,俩个等式和在一起得出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所以收入类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一样也是借减贷增,费用类借增贷减.三、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和别人沟通交流
自考基础会计怎么复习?
1、首先要了解财务工作与单位特性息息相关。政府部门、工作单位、公司都不一样的,各行各业中间有很大区别,因此你首先要确定下来提前准备从业什么行业的财务工作;
2、财务核算便是如实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真实的具体内容,那样,那就能从掌握该领域、单位的工作内容下手,掌握单位每一个经济活动的前因后果;
3、将你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和单位的经济活动具体情况,加上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紧密联系下去;
4、谦虚向有社会经验的老会计考证,不懂就要问。自然问那些你发觉工作实践与基础理论各有不同的区域、自己弄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提,一定不要急于求成;
5、会计工作层面,将会计原理联络工作实践,搞清楚会计账户、会计分录和借款方等基本知识;学习培训《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及其一般核算方法;根据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学得好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则。
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优势是什么?
1.自考会计专业就业机会高、收入稳定、办公环境轻轻松松,是越老越吃香的专业之一,不会出现吃青春饭。
2.自考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本来就包括了会计从业证初中级课程内容,很大一部分层面上节省了时长和开支。
3.自考会计专业从事范围广,像财务出纳、财务审计、税收、统计分析,这种职位是任何行业单位都要这一块的优秀人才。
4.自考会计专业测试灵便,历年2次考试报名时间都为分配周末不受影响工作中。
5.专业薪酬高,像税所、会计事务所、银行业等相关工作岗位薪资全是非常高的。
需要至少1.5年至2年,自考专升本是并没有修业年限标准的,无固定大学毕业期内管控,学生什么时候考完就能何时申请毕业,自考的考试内容有12门到16门,一年两次测试,一次最多可以考四门,学生考试通过所有学科,在注册毕业的时候还需要提供国家认可的大专及以上的毕业证。
自考专升本的课程内容一般有12~16门,因为报考大学和专业的差异,用考课程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课,自考推行每科的考试方式,合格一门授予一门合格证,直至全部考试内容都合格后就可以申请大学毕业。
自考公共课:公共课就是指自考一切专业都要考到的学科,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等。自考专业课:专业课是通过招生院校依据专业规定设定的,例如自考大学本科小学教学可以考中外教育简史、发展和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