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记账的基础假设

feion1992024-07-25  0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会计假设 又称“会计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决定会计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总结而成的。只有规定了这些会计假设,会计工作才能得以正常地进行下去。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在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如果是盈利性经济组织,就是一个企业;如果是非盈利性的单位,就是一个事业、机关、团体单位。会计主体假设把会计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严格地限制在这一特定的空间范围,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同时也从根本上确认了会计信息系统立足于微观,主要为微观经济服务的属性。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以会计主体继续存在并执行其预定的经营活动为前提。除非有充分的相反证明,否则,都将认为每一个会计主体能无限期地连续经营下去。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会计信息应按划分期限收集和处理。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的补充。如果假设一个会计主体应持续经营而无期限,在逻辑上就要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规定期限。这是会计这一信息系统的发挥作用的前提。货币计量假设 是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而且假设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主要是提供定量而不是定性的信息。这是因为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接受、加工并发出在每个会计主体中进行的价值运动的信息。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它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第一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它界定的是空间范围。它告诉我们应该对谁进行核算。

第二个基本假设: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它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所界定的是时间范围。

第三个基本假设: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它所界定的,同样也是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是人为的分期。分为:年度、中期(月度、季度和半年度)

第四个基本假设: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告诉我们,要选用同一尺度的货币进行计量,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我们国家采用的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收支业务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在报送财报的时候,必须折算为人民币。

拓展资料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具体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为应计制,简单的说,就是: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确认;适用于企业和政府财务会计。

收付实现制,又称为现金制。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时候收付,什么时候确认;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和政府预算会计。

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就是我们看到的财报上的那个公司名称,意思就是财报上反映的所有数据和信息,仅限于公司自身的经济活动,它能与其他经济实体完全区别开来。持续经营是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期限内,会一直经营下去,不至于破产清算。会计分期其实是持续经营假设的技术延伸,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上市公司一段时间内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那么我们就必须人为的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划分区间,比如划成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和一年。货币计量假设是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用货币来进行准确计量。这个假设分成两层含义,一是假设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用货币来准确度量,二是币值一直能维持稳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3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