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是基础你想继续往上考的话,他是基石,记住要找规律,比如取得取得一项资产,相关的费用都应该计入购入资产的成本,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费用而是计入“投资收益”,为什么这样做,我在这里不做解释。初级会计实务比较简单,掌握规律,记住特殊。 经济法基础,我没有学,我直接跳到中级的经济法,中级经济法的考试50%左右是于现实相结合,所以在理解相关定义以后,多结合实际,然后背或提出问题,印象比较深,不过经济法通篇我就看见了1个字--“背” 这个是的一点心得。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是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工作,并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该考试于十月份进行,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报名时间为考试前一年的十月左右,有些地区12月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公布时可以补报。
初级会计最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其中不乏很多非会计专业人员,那么初级会计难吗?会计小白应该怎么备考才好?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级会计职称
初级会计难吗?
对于“初级会计难不难”这个问题,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就初级会计考试本身来说,难在覆盖面广,知识量大、杂而多;易在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比较浅显,点到为止,重在理解。
《初级会计实务》主要测试考生进行会计核算基本业务的处理能力,《初级会计实务》相对较难,大部分的考试内容需要核算,并且题目灵活性较大,对于多数考生来说,这一部分很可能会丢分。
《经济法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目,所涵盖的内容都是会计工作者所必须掌握且经常应用的,因此试题的特点为在熟悉具体的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各个法律制度的应用。
客观来说,初级会计是比较好考的,考试难度并不大。不过,初级会计考试的通过率并不是很高,最主要原因就是考生低估了考试难度,没有好好准备,导致失败。因此,不管考试难还是简单,好好复习备考才是最重要的。
初级会计考试会计小白应该怎么备考才好?
1.按计划进度复习
对不太熟悉的课程,一般是背五遍以上(成功率在80%以上)。这样在二个月的时间里,一定要准确算出每天必须完成的背书量(如每天30-100页),即使再苦再累也必须完成,保证在参加考试时,已背五遍,成功率很高。
对于基础不好的考生,应该用四个月的时间进行复习,规划出每天应该完成的读书和做题时间,一般每天不能少于2小时。做出计划后,最关键的是严格执行,即使再苦再累也必须完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2.适度练习
现在考试题量大,难度也大,平时要多练习,考试时才能从容应对。一般是读书占70%的时间,练习占30%的时间,效果较好。一些工作中的业务骨干,考试时通不过,很不服气,主要就是因为工作中的经验转换不到试卷中去,练习做少了。
更多关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这要看你的基础,你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实物比较容易些,因为实物考试和实际会计操作有紧密联系的,经济法基础政策性较强,每年都有新的变化。你现在应该多做些练习题,在细节方面多下些功夫。
初级会计职称即助理会计师。担任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包含:职高、技校、中专)以上学历。
中国的会计师制度,创始于中华民国时期的1918年。当时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会计师暂行章程》,对合格的会计师发给证书。1927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师注册章程》;不久会计师划归工商部管理,另颁布了《会计师章程》;1929年,立法院公布了《会计师条例》。
1945和1946年又先后颁布《会计师法》和《会计师检核办法》。对会计师资格的取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开设和业务范围、会计师公会、会计师的惩戒处分等,都作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10月24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制定了《核定会计师管理规则》,规定经所在地市工商局或县人民政府核准的会计师,可以在当地执行业务。
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颁发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规定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经居住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考核批准,可以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在执行工作任务时,用注册会计师称号。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顾问处统一接受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