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专业分数线是503分。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成立于2001年3月,是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本科层次教育的独立学院。学院坐落在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太原,占地近千亩,面向山西省及国内部分省招生。
学院环境优雅,办学设施完善。校舍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多媒体教室142个,现代化实验室102个,其中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ERP实验室、同声传译实训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微波与天线实验室、无线传感网实验室均居全省领先水平。
教学用计算机3100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7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校园网采用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方式提供现代网络服务,信息点达到4100多个,体育场馆面积8万平方米。
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
会计专业领域涉及面广:鉴证,审计,税收,公司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破产清算,法务会计,预算制定,商业咨询等等都是会计专业将要涉及的领域。
由于1992年前的会计制度是分行业的,你可以按不同行业的搜一下,以下仅贴出股份制试点企业的(含制度名和文件号):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财会[1992]27号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序号|编号|会计科目--|---|---------‖--|---|----------||一、资产类‖35|251|长期借款1|101|现金‖36|252|应付债券2|102|银行存款‖37|253|长期应付款3|103|其他货币资金‖||三、股东权益类4|111|应收票据‖38|301|股本5|112|应收帐款‖39|311|公积金6|113|坏帐准备‖40|312|集体福利基金7|114|其他应收款‖41|321|利润8|121|在途物资‖42|322|利润分配9|122|库存材料‖||四、成本类10|123|低值易耗品‖43|401|生产费用11|124|库存商品‖44|405|工程施工12|125|委托加工物资‖||五、损益类13|141|待摊费用‖45|501|营业收入14|151|短期投资‖46|511|投资收益15|152|长期投资‖47|521|营业外收入16|161|固定资产‖48|601|营业成本17|162|累计折旧‖49|611|营业税金18|163|固定资产清理‖50|621|销售费用19|165|在建工程‖51|631|管理费用20|171|无形资产‖52|641|财务费用21|172|开办费‖53|651|进货费用22|173|长期待摊费用‖54|671|营业外支出23|181|待处理财产损溢‖||||二、负债类‖||24|201|短期借款‖||25|202|应付票据‖||26|203|应付帐款‖||27|211|应付工资‖||28|212|职工福利基金‖||29|214|应付股利‖||30|221|应交税金‖||31|222|其他应交款‖||32|223|其他应付款‖||33|231|预提费用‖||34|232|待扣税金‖||---------------------------------附注: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上列会计科目作如下补充:1.有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企业,可以设置“137包装物”科目。2.有调进外汇的企业,可以设置“131调进外汇价差”科目;调出外汇的企业,可以设置“233调出外汇价差收入”科目。3.采取分期收款销售的企业,可以设置“132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同时设置“234已收分期销货款”科目。4.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140内部往来”科目。5.城市开发企业可以设置“134经营房”和“135周转房”科目。6.施工企业可以设置“136周转材料”科目:“166临时设施”科目。7.文教企业可以设置“133期销发出商品”科目:“142待结算发行支出”科目:“605发行业务支出”科目:“606放映(演出)支出”“241待结算发行收入”科目:“505发行业务收入”:“506放映(演出)收入”等科目。8.外贸企业可以设置“507出口退税收入”科目:“652出口风险支出”科目:“653供货出口奖励支出”科目。9.金融企业原则上应以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可以根据金融企业的特点设置专用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企业设置上述会计科目,以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公布的统一会计报表的要求为前提。
有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净资产类科目、收入类科目、支出类科目
一、资产类科目
第一,往来款项中,行政单位会计只有一个“暂付款”科目,而事业单位会计则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四个科目。
这是因为行政单位往来业务内容比较单一,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在会计核算中简化为暂付款项的核算,而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科目同企业会计一样。
第二,行政单位的存货仅有“库存材料”一项,而事业单位有“材料”和“产成品”两个科目。
二、负债类科目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负债类科目不同之处在于,行政单位“暂存款”科目对应事业单位“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都纳入“暂存款”科目核算,包括临时暂存(存入的押金、保证金等)和应付未付款项、不明性质的资金以及收到外单位委托办事的资金等,而且对于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账,不得长期挂账。
而事业单位“借入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借款和向其他单位借入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事业单位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负债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科目核算。
三、净资产类科目
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行政单位净资产类科目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两个会计科目。
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用的资金,固定基金的数额与固定资产的数额始终是相等的。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正常经费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
而事业单位净资产除固定资产的净资产形态用“固定基金”表示外,还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结余分配”等五个会计科目。事业单位用事业基金来核算其所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用专用基金来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四、收入类科目
行政单位收入类科目包含“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收入范围非常广泛,包含“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多个科目。两者之间具体的区别包括:
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行政单位计入“拨入经费”,事业单位则计入“财政补助收入”;为核算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事业单位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需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事业单位计入“拨入专款”科目;
因事业单位有市场取得的收入,因而分别设有“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科目;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下来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将其并入“事业收入”核算,而行政单位则单独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来进行核算。
五、支出类科目
行政单位支出类科目包括“拨出经费”、“经费支出”、“结转自筹基建”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设置了“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结转自筹基建”等多个科目。
行政单位的“拨出经费”对应事业单位“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两个科目,用来核算单位按核定预算将财政或上级单位拨入经费转播给下属单位的预算资金或专项资金,因为只有在采用实拨资金方式时才会有这类业务
因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这类科目基本不再使用;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对应事业单位“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等多个科目,来对单位为完成各项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支出进行核算。
扩展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会计科目的名称与核算内容应具有统一性
为了便于会计资料在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全国范围内汇总分析,特别是为了反映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应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会计科目的名称未经财政部同意不得改变和合并;其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亦不得随意改变;如因自身业务活动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可以增设科目,报请财政部同意;对于明细科目,可由各地区、各部门和基层单位按一定要求自行规定。
(二)会计科目要适应各单位业务活动的特点,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一样,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也有各自不同,
如部分事业单位实行有偿服务,有一定的业务收入,行政单位只按规定履行公务,没有自身业务收入;有的事业单位要求进行成本核算,行政单位则不存在成本核算问题等。
会计科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各单位业务活动的实际需要,也便于将核算结果同政府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加强预算管理。
(三)会计科目要适应单位内部管理的要求
会计科目提供的信息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需要,又要满足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为单位领导预测、决策和日常管理提供详尽有效的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科目的设置既有统一性,又要因地制宜。如有些单位内部的二级单位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设置内部资金结算中心,进行成本核算,这样就需要增设一些会计科目,增加会计科目的级次。
参考资料:中国会计网-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