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的六个要素

feion1992024-07-25  1

会计六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关系,是中级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从事会计实务的同志几乎每天都要和会计科目打交道,但是对于会计科目,我们必须要上升到会计要素乃至会计对象的高度来理解,惟有如此,才能明确使用会计科目进行日常核算的目的,进而把握会计实务的实质。

会计对象

任何工作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对象,会计工作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资金运动呢?

首先,资金运动是客观的。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的投入、运用和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不因企业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也正因为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才使得会计能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其次,资金运动是抽象的。资金运动的抽象性是相对于具体的会计核算而言的,因为在会计实务中,任何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必须要具体化直至量化,若仅有“资金运动”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无法落到实处的。这就需要对抽象的资金运动作进一步的分类,于是就有了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

如前所述,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由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所以会计要素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会计要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确认,如或有资产;(2)企业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并不都拥有所有权,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3)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则不能作为资产加以确认。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负债不能确认,但或有负债在符合条件时则应该确认(见“或有事项”准则);(2)负债需要通过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或者借新债还旧债。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所有者权益是表明企业产权关系的会计要素;(2)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着本质的不同,负债需要定期偿还,但所有者的投资则不能随便抽走。

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收入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但对外投资的收益则不包括在收入要素中;(2)收入应该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所以营业外收入不包括在收入要素中。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在中国应该属于利润要素。

5、费用。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费用和收入之间存在配比关系;(2)费用中能够对象化的部分形成产品的制造成本,不能够对象化的部分则形成期间费用;所以,一项费用要么是产品成本,要么是期间费用。

6、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金额表现为收入减费用后的差额。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利润应该是指企业的净利润,即利润总额减所得税之后的差额;(2)利润总额由四部分组成,即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3)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在以上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析中,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便构成了这里的知识点和考试点,它们均可以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会计对象要素有哪些?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资产类 库存现金 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其他货币资金 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外的其他货币资金,如:银行本票存款应收票据 企业因销售,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应付账款 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应收股利 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应收利息 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其他应收款企业除存出保证金、买入反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股利、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坟包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 坏账准备 企业预收款的坏账准备 贷款 企业(银行)按照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等 材料采购 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在途物资 企业核算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 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库存商品 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发出商品 企业未满足收入确定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商品进销差价 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委托加工物资 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的实际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存货跌价的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预收款 企业的长期预收款项,包括融资租赁产生的预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预收款等 固定资产 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 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 工程物资 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包括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装的设备以及为生产准备的工具等 固定资产清理 企业因出售、报废、损毁、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 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无形资产 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土地使用权 长期待摊费用 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待处理财产损益 企业在清理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损毁的价值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 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付票据 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收劳务供应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款和商业承兑汇款 应付账款 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收劳务等营业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预收款项 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应付职工工资 企业根绝相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薪酬 应缴税金 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款 应付利息 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应付股利 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其他应付款 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工资,应缴税金,应付利息,应付股利,长期应付款等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 递延收益 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 长期借款 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长期预付款 企业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预付款,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预付款项等 预计负债 企业确认的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亏损性合同等预计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三:共同类 四: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企业接收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在其注册资本或股本所占份额的部分 盈余公积 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利润分配 企业利润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 库存股 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公司股份金额 五:成本类 生产成本 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制造费用 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六: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 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投资收益 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其他业务收入 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货币交易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 营业外收入 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 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营业税及附加 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销售费用 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以及为销售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管理费用 企业为组织生产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费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税,矿产资源补助费,研究费,排污费等 财务费用 企业为筹建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等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营业外支出 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损失,盘亏损失等 所得税费用 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会计六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1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