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数据标准建设

feion1992024-07-25  0

随着我国会计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国内各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种类多达数百种。虽然这些软件都遵循财政部的相关会计制度,但由于采用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和数据库结构,不同会计核算软件之间以及会计核算与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产生障碍,导致审计机关等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快速、全面获取会计数据。为解决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准确获取会计核算数据这个难题,审计署早在1999年就开展了研究探索;2002年会同财政部一起着手组织编写《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并于2004年9月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发布《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 19581-2004)国家标准;2007年底启动与新的会计制度相配套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目前,《财经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第1部分:企业》(GB/T 24589.1-2010)、《财经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第2部分:行政事业单位》(GB/T 24589.2-2010)、《财经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第3部分:总预算会计》(GB/T 24589.3-2011)和《财经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第4部分:商业银行》(GB/T 24589.4-2011)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表现是:会计电算算话的各个子系统自动生成凭证传递给总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运用会计所特有的方法,通过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或输入,借助特殊的媒介对信息进行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并以此对经营活动情况进行反映、监督、控制和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必须建立在会计工作的计算机化、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这与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着根本的区别。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可分为电算化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支持三个子系统。分别用于会计的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决策。尝试阶段(1983年以前):少数企业开始了会计电算化的试验工作,做一些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在某些单项会计业务上实行电算化,最为普遍的就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自发展阶段(1983-1989年):国务院成立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全国掀起计算机应用的热潮,全国14%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由于在宏观上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与管理,在基层缺乏各种配套的组织管理制度和其他控制制度,采用工程化方法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和开发的软件很少,多数是低水平重复开发和各自为政。计划发展阶段(1989-1994年):1989年1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明确了以财政部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各地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主管部分组织开发、推广的会计软件取得卓著的成效;会计软件已经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初步培养和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会计电算化队伍。普及阶段(1994年至今):1994年6月,中国财政部相继颁发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评审核算准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关于大力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等法规和通知。同时对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做了全面、系统的更新。 3.会计信息化时代1981年《会计研究》第四期发表的《成立会计电算化研究会倡议书》等几篇相关文章拉开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研究的序幕。会计电算化强调的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手段的电算化,学者胡仁昱就在其著作中认为如果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快速运转的工具,追求如何模拟手工会计处理流程,替代手工处理方法,减轻劳动人员强度,这样并未从更本上提高财会信息质量,忽视了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在企业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较弱,也难以促进财会科学的发展。李素真在其文献中也指出,“会计信息化”这一提法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传统会计的组织工作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运用主要由财务部门把握。财务部门的工作非常专业化,与其他组织没有紧密的联系,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系统缺乏交流。这种状况不适应现代管理一体化,集成化的要求。进入本世纪后,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信息化,已是许多实力型企业参与竞争和图谋发展的现实呼唤。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括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的信息化、会计实施的信息化、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等。

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管理理念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样也使得社会经济不断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欢迎阅读。

1 财务会计流程的定位

财务会计流程在进行设定时,要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需求者提供信息,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实现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跨越,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信息的传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际的流程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和管理流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的业务流程,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被财务会计流程获取,然后进行加工和处理,最终提供给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利用会计流程提供的信息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同时也能对未来的经营过程进行计划。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三个流程是相互影响的,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要在会计流程设计思想上进行更好的完善,同时在相关数据采集效率方面要进行必要的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企业管理活动也是有直接的影响的。

2 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分析

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在理论基础方面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是一种在劳动分工下的业务流程,因此,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关的顺序来进行工作,先要进行凭证的填制,然后进行账簿的登记,最后编制报表。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工作,不能出现跳跃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中各个核算系统出现了不能分割的情况,导致会计数据出现传输过程中的不及时和不一致,导致各个核算系统出现彼此分离的情况。

传统的会计流程在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时无法更加的准确和全面,因此,非常容易导致在经营业务发生的时候出现财务系统不能进行如实反映的情况,很多的情况下在财务系统在进行经营业务反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只反映一小部分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无法得到更好准确的反映,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在真实性和一致性方面出现很多的问题。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对企业发生的业务不能进行实时的控制,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在流程方面对资金的使用情况通常是滞后于物流信息的,这样就会导致财务信息和经营业务出现分离的情况,导致会计数据在对业务进行反映时不能做到实时采集,同时,在进行信息加工时也是存在着滞后于采集数据的情况,这样导致财务报告的内容也会出现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现象,管理者在利用会计信息时也会存在着信息不能直接使用的情况。

3 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核心理念

财务会计流程优化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时候,核心的理念就是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这样能够更好的使企业管理从传统的模式转变到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也是改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改变的过程中,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诊断,在进行流程重组之前,要对企业的原有工作方式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这样能够更好的对重组的范围进行确定,同时对重组的深度和方式也能进行确定。在对流程进行分析和诊断的时候,要对企业现有的流程进行描述,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能更好的进行诊断。然后进行流程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在流程分析和诊断的基础上,这样在重新设计和改进现有流程时才能更合理。在进行流程再设计时不能只是对以前的手工流程进行照搬,要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融合在流程设计中,同时要体现信息集成和实施控制的目的。

最后是流程重组之后的实施,在这个阶段,重新设计的流程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进行落实,同时,要根据重组的流程对组织进行调整,对人员职位进行改变,这样能够更好的形成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流程重组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但是,如果实施不当的话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将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一定要对流程重组进行重视。

4 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第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建设,这样能够更好的使会计数据和信息形成统一的标准,能够更好的将原始数据加工成为标准化的数据,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形成统一的信息标准,这样能够更好的设置凭证、账簿以及报表的数据结构,在会计核算的时候能够更加迅速的得到正确的数据,同时也能实现会计记录的电子化和标准化发展。

第二,要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简化,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增值环节进行消除,同时也能更好的建立统一的业务一体化。在应用流程再造的环节,能够更好的实现记账凭证中的非增值环节,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这样能够够对数据进行更好的利用。在优化财务会计流程方面,可以利用计算机及时对经济业务进行的处理,这样能够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做出经济决策的时候能够对会计信息更好的利用,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打破顺序化业务流程,实施“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人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第四,应用动态会计平台IT 模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构建财务一体化流程,需要借助动态会计平台IT 模型,自动将业务单据转化为记账凭证,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事件接受器、凭证模板、生成器和实时凭证。

第五,将控制机制嵌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实时控制策略。一方面,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控制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系统)。在初始设置时,财会人员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事件接受器接受事件信息,控制器根据数据库中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准则,自动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格性进行判断,从而支持实时控制。另一方面,将财会人员嵌入经营活动过程,使其发挥实时控制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