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经济法烟草

feion1992024-07-25  0

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2021)

目录

第一章 总论(5)

第一节 法律基础(5)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6)

第三节 法律责任(7)

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9)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概述(9)

第二节 会计核算与监督·(9)

第三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10)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11)

第五节 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11)

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12)

第一节 支付结算概述(12)

第二节 银行结算账户(13)

第三节 票据(13)

第四节 银行卡(16)

第五节 网上支付(16)

第六节 结算方式和其他支付工具(16)

第七节 结算纪律与法律责任(17)

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18)

第一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18)

第二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19)

第三节 消费税法律制度(20)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23)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23)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25)

第六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29)

第一节 房产税法律制度(29)

第二节 契税法律制度(30)

第三节 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31)

第四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31)

第五节 车船税法律制度(32)

第六节 印花税法律制度( 33)

第七节 资源税法律制度(34)

第八节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35)

第七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40)

第一节 税收征收管理法(40)

第二节 税务管理(40)

第三节 税款征收与税务检查(41)

第四节 税务行政复议(42)

第五节 税收法律责任(42)

第八章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44)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44)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46)

以上就是2021年《初级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目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会计分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账户的变化,乃至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分录怎么学?许多小可爱,每次都被分录难到,经常跟之了君吐槽,分录不会写,记不住!难道真的只能靠死记硬背吗?牢记这些会计口诀,你会发现原来会计分录可以这么简单。01如何编制会计分录第一: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第二: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第五: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大家一定觉得这样的学习比较单调,整天都在和会计分录以及公式计算打交道。实务学习没有什么捷径,但是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窍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下面教大家几个会计口诀,这里所说的口诀为借贷记账法口诀。口诀如下: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02会计核算的步骤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03会计核算的步骤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它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忆: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走预提。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看了以上的口诀,是不是对考试更有信心了呢!之了君也祝愿,所有备考的小可爱们,能够取得高分,勇夺证书!

初级会计经济法小税种主要是以小题,涉及不定项选择大题的概率比较少。

首先要按照房产税>契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环保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关税的重要性排序进行掌握;

其次是掌握各个税种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收优惠、计税依据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税收优惠掌握老师强调的重点即可;

最后是要把涉及小税种的真题练熟,真题涉及的小税种考点都要掌握,因为有几年在重复考察。

初级会计经济法第六章考情分析

在备考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各税种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收优惠、计税依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初级经济法基础第六章备考建议

本章涉及的税种较多,比较容易记混,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对比总结,避免走入“张冠李戴”的误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71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