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凭证分类--首先,拿来原始凭证后,要检查是否合乎入账手续。你们看到这些原始凭证后面的签字,实际就是报销手续,这张票据最初拿到的人就是经手人,他要先签字,然后拿到财务部门鉴定这张票据是否正规,如果是发票,要检查是否有税务监制章,然后看以下四点:1.付款单位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位、金额等要素是否完备;2.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与剪口处是否相符;3.是否有开发票单位的签章;4.是否有相关人员的签名。2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的分类,我们就可以做凭证了,凭证也叫传票。我们拿到一张1000元的借条,我们根据它做记账凭证。先写日期,再写摘要,写上科目,写上金额,附凭证有几张原始凭证,就填几张。记账凭证编写完毕,还要进行审核,因为都是自己做的,一不留神可能就出错。3登记会计账簿--凭证审核无误后,就应该登记账簿了。先给凭证按时间顺序编号,再根据记账凭证上的科目,逐笔登记到对应的账簿上,你看这是现金吧,就登记到现金账上。账簿中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要做到日清月结,现金账的余额要和库存也就是保险柜中的现金数目核对,银行账的余额要和银行对账单定期核对,其他的明细账是每个月结一次就行了。记账时和做凭证一样,字体要工整,要让别人也能认出来,数字金额要斜着写,写在格的二分之一处,一是好看,二是为了改错留有余地。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有专门的练习本,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了。记账凭证做完了,记账就是抄账,把凭证上的内容抄到账簿上就完事了,很简单。4记账凭证汇总--就是把记账凭证的科目和金额汇集到一起,我一般看积累的凭证有到看看够两三公分厚了,就进行一次汇总。汇总的顺序是:按凭证上的编号排好顺序,然后根据凭证上的科目做丁字账,一个科目一个科目的抄写,最后合计,看借方总合计数是否等于贷方总合计数,相等了,说明平了,然后把数据抄写在记账凭证汇总表上。要是不相等说明你做错了。你看这凭证,怎么做都是平的,汇总不平,不是抄写错了,就是数字打错了,或者借贷方写反了,一查就出来了,所以做会计的一定要细心,会省很多麻烦。这个错了还好找,账记错了查起来才闹心呢。不过现在都电算化了,点几下键子就完事了。你可能又要问了:我们还学手工账干嘛呀?就像现在都能用电脑打字了,还学写字干嘛呀?学手工会计,学的是账理,不懂这些,给你个财务软件也不知道怎么用5登记总账--根据试算平衡的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账。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有点不同,在明细账上,借方、贷方各自记一行,而总账是借贷方在一行上。还有,明细账是按照凭证记的,总账是按着汇总登记的。如果业务量小,一个月汇总一次,登记一次总账就可以,这些都看具体的情况。顺便说一下总账和明细账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总账,就是记各个明细账总数的,明细账,是总账的细分类。总账记的是会计的一级科目,而明细账除了一级科目,还有二级科目,比如固定资产一级科目,固定资产的项目就是它的二级科目。还有费用帐、低值易耗品账、应交税金账等等。到了月末,各个明细账的余额必须等于相对应的总账余额,如果不等,那多半是明细账记错了或记落了。造成的差错可能是记错借贷方了,或者记错科目了,或者数字写错了,随着经验的积累,发现错误,很快就能找到,这一点也能衡量出会计对业务的熟练程度,都说会计有经验,也指的是这个,就像有经验的老大夫,看一眼病人,大概就知道哪儿不对劲。6对账结账--记完总账就该对账和结账了,只要凭证是正确的,登记完的账也应该是正确的,现在用财务软件的,这个可以保证,但是手工记账,就不保了,因此要经常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结账就是结算出把一段时间内本期的发生额合计和余额,然后将余额结转下期或者转入新账。7编制会计报表--记完总账后,试算平衡了,就可以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了。就是我最初给你们看的那两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还有一张是现金流量表,因为小企业很少有要这张表的,而且制度上没有硬性规定必须要报,所以我们先不学它,到了岗位,如果需要编报的话,那时候你们已经可以独立编制了,等学到报表的时候我们看情况定。这大概就是一个会计每个月做账的基本流程了,看似复杂其实并不难,需要的是细心和认真,财务是一个公司的命脉之所在,我们会计人应该守护好它。
会计核算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多,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讲透彻,本文仅就会计核算的基本常识作简单的介绍。 一、会计与会计目标 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用有系统、有组织的科学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记录、计算、分析、报告、预测、检查、监督,并为决策者提供有关的经济信息。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资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 对于企业来讲,会计的目标主要有三点: 1、会计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会计信息。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宏观经济的微观个体。没有企业的微观个体,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整体。在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所需的大部分信息来源于会计信息。没有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对国民经济作出准确的判断,是很难想象的。 2、会计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民营企业要走自己发展的道路,必须改进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技术水平,走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效益高的路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会计提供的可靠的信息,决策者才能进行合理的决策,会计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是会计服务于企业的一个重要内容。 3、会计要为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所必须的会计信息。满足社会各有关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的。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条件。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项。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它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我国13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可分为三大类: (一)总体性要求和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一贯性原则 4、相关性原则 5、及时性原则 6、明晰性原则 (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余成本性支出原则 (三)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 1、谨慎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3、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四、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二)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2、利润=收入-费用 五、资产 一般认为资产就是企业的财产,但是,会计上的资产有其特定的含义。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根据上述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1、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2、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 3、资产必须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的经济资源,必须具有使用价值。 因此可以说,凡是有助于企业目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且企业有权使用,并且能够以货币进行合理计量的经济资源,则应当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在会计实务中,资产通常按照其流动性分类。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又可分为速动资产和非速动资产。速动资产是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随时可以变现的资产;非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在长期资产中,又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六、负债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负债是指已经发生的,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必须偿付的经济义务,这种偿付可以用货币、物品、提供劳务、再负债等债权人能接受的形式(包括债权人放弃债权)来实现。 2、负债是可计量的,有确切的或可预计的金额。 3、负债一般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到期日。 4、大部分负债是交易的结果,而这种交易一般是有契约,或合同,或协议,或者法律约束为前提的,由于交易并受法律约束形成的负债,可认为是一种法定负债,即依法必须履行的义务。 5、负债只有在偿还,或债权人放弃债权,或者情况发生变化以后才能消失。 负债按照偿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这种区分的目的是要通过了解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相对比例,以大致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同时,通过对可用于支付的流动资产与近期需支付的流动负债的比例,可以了解企业的清算能力。 七、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亦称产权、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表明企业的资产总额在低偿了所有的负债后的差额,包括企业投资者投入资金以及留存的收益等。在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中,为了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便于投资者和其他报表阅读者了解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及其变动情况,会计核算时,将所有者权益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四部分。 实收资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会计核算作为实收资本进行核算。 资本公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中有些不能作为实收资本进行核算,包括资本(或股票)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这些项目构成了企业的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 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这部分净利润还没有分配给投资者;二是这部分净利润还没有指定用途。 八、利润的核算 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生产经营不当,则将出现亏损。 利润的计算公式如下: (1)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构成上述公式的名词解释: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购买债券、股票所获得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和投资减值准备后的数额。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照规定应收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和出售收入、罚款收入、呆帐收入、教育费附加的返还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处理固定资产损失、非正常停工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主营业务收入:所以企业的营业执照都有规定该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在主营业务范围取得的收入称为主营业务收入。例如: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的服务收入等。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与上述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成本支出。例如: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成本、服务业的服务成本等。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销售产品和销售商品的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在该科目反映。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租赁收入等。 其他业务支出:是指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其他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的税金及附加等。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业务费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福利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用、差旅费、待业保险、劳动保险、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排污费、研究与开发费等。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贷款利息支出、存款的利息收入、外币的汇兑损益、金融机构的手续费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所发生的其他费用等。 九、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过程中最后提出的结果,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总结。 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其在经济决策中有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资料。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主要有: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的有关部门、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 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2、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依据。 3、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 会计的主要报表有: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即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需偿还的债务,以及投资者所拥有的净资产的情况的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它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业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 它的作用主要有:(1)能够提供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表明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是分析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资料;(2)反映了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以及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3)反映所有者权益情况,表明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了解权益结构情况;(4)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了解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格式(略)。 2、利润表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会计期的营业收入与其相对应会计期的税费进行配比,计算出企业一定会计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企业收入、成本、税费等情况,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利润表的基本格式(略)。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它反映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略)。 以上介绍的,只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常识。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常识只能算入门,要具体掌握、灵活运用会计核算知识,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
会计实务有两种,一种是理论也就是《会计实务》这本书,还有就是会计的实际操作的经验。《会计实务》是201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惠亚爱周洁。本书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可为读者获取会计资格从业证书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本信息
书名会计实务
丛书名职业教育财经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标准书号ISBN 978-7-115-30737-8
作者惠亚爱周洁主编
责任编辑刘琦
开本16开
印张11
字数284千字
页数168页
装帧平装
版次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2013年2月
本印次2013年2月
首印数--册
定价26.00元
内容提要
本书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将基础会计的知识体系划分为6个项目,即认识会计与会计职业、运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工业企业业务核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财会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还可作为财会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通过本书学习,可为读者获取会计资格从业证书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录
项目一认识会计与会计职业1
[ 学习目标? ]1
[ 技能目标? ]1
任务一了解会计的职能、目标及特点1
[ 任务引入? ]1
[ 任务分析? ]1
[ 相关知识? ]1
一、会计的含义2
二、会计的职能2
三、会计的目标3
四、会计的特点3
[ 技能训练? ]4
任务二知道会计的对象4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4
二、会计要素5
[ 技能训练? ]8
任务三理解会计基本准则9
一、会计基本假设9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0
三、会计核算基础11
[ 技能训练? ]12
任务四掌握会计核算方法13
[ 任务引入? ]13
[ 任务分析? ]13
[ 相关知识? ]13
一、会计核算方法13
二、会计循环基本流程13
[ 技能训练? ]14
[ 项目总结? ]15
[ 项目结合练习? ]15
项目二运用借贷复式记账法16
[ 学习目标? ]16
[ 技能目标? ]16
任务一理解会计恒等式16
[ 任务引入? ]16
[ 任务分析? ]16
[ 相关知识? ]16
一、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17
二、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关系18
三、六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18
[ 技能训练? ]19
任务二熟悉会计科目19
[ 任务引入? ]19
[ 任务分析? ]20
[ 相关知识? ]20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20
二、会计科目的名称21
三、会计科目的种类24
[ 技能训练? ]26
任务三掌握会计账户的内容及其关系27
[ 任务引入? ]27
[ 任务分析? ]27
[ 相关知识? ]27
一、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27
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29
三、会计账户记录的内容及其关系30
[ 技能训练? ]30
任务四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法30
[ 任务引入? ]30
[ 任务分析? ]31
[ 相关知识? ]31
一、记账方法31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32
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分类32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35
五、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分录37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38
[ 技能训练? ]40
[ 项目总结? ]41
[ 项目结合练习? ]41
项目三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工业
企业业务核算43
[ 学习目标? ]43
[ 技能目标? ]43
任务一核算资金筹集业务43
[ 任务引入? ]43
[ 任务分析? ]43
[ 相关知识? ]43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44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46
[ 技能训练? ]49
任务二核算供应过程业务50
[ 任务引入? ]50
[ 任务分析? ]50
[ 相关知识? ]50
一、供应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50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53
三、材料采购的核算55
[ 技能训练? ]56
任务三核算生产过程业务57
[ 任务引入? ]57
[ 任务分析? ]57
[ 相关知识? ]57
一、生产费用与成本57
二、生产费用的发生与归集的核算58
[ 技能训练? ]64
任务四核算销售过程业务64
[ 任务引入? ]64
[ 任务分析? ]65
[ 相关知识? ]65
一、销售过程业务的主要内容65
二、账户的设置65
三、销售过程业务核算的应用69
[ 技能训练? ]70
任务五财务成果的核算71
[ 任务引入? ]71
[ 任务分析? ]71
[ 相关知识? ]71
一、财务成果的含义71
二、利润的构成与分配72
三、账户的设置72
四、财务成果业务核算的应用77
[ 技能训练? ]79
[ 项目总结? ]80
[ 项目综合练习? ]80
项目四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82
[ 学习目标? ]82
[ 技能目标? ]82
任务一认识会计凭证82
[ 任务引入? ]82
[ 任务分析? ]82
[ 相关知识? ]82
一、会计凭证的作用82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84
[ 技能训练? ]85
任务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87
[ 任务引入? ]87
[ 任务分析? ]87
[ 相关知识? ]87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87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填制方法90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90
任务三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95
[ 任务引入? ]95
[ 任务分析? ]95
[ 相关知识? ]95
一、记账凭证的主要内容95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填制方法97
三、审核记账凭证98
[ 技能训练? ]100
[ 项目总结? ]111
[ 项目综合练习? ]111
项目五登记会计账簿116
[ 学习目标? ]116
[ 技能目标? ]116
任务一认识会计账簿116
[ 任务引入? ]116
[ 任务分析? ]116
[ 相关知识? ]117
一、会计账簿及其种类117
二、会计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规则118
[ 技能训练? ]119
任务二登记日记账120
[ 任务引入? ]120
[ 任务分析? ]120
[ 相关知识? ]120
一、普通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120
二、特种日记账的格式121
三、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121
四、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122
[ 技能训练? ]122
任务三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123
[ 任务引入? ]123
[ 任务分析? ]123
[ 相关知识? ]123
一、明细分类账的格式123
二、登记明细分类账的方法125
三、总分类账的格式125
四、登记总分类账的方法125
五、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129
[ 技能训练? ]131
任务四对账136
[ 任务引入? ]136
[ 任务分析? ]136
[ 相关知识? ]136
一、对账的内容136
二、对账的方法137
三、财产清查137
[ 技能训练? ]144
任务五更正错账145
[ 任务引入? ]145
[ 任务分析? ]145
[ 相关知识? ]145
一、划线更正法145
二、红字更正法146
三、补充登记法147
[ 技能训练? ]148
任务六结账152
[ 任务引入? ]152
[ 任务分析? ]153
[ 相关知识? ]153
一、结账程序153
二、结账方法153
[ 技能训练? ]154
[ 项目总结? ]154
[ 项目综合练习? ]154
项目六编制会计报表157
[ 学习目标? ]157
[ 技能目标? ]157
任务一认识会计报表157
[ 任务引入? ]157
[ 任务分析? ]157
[ 相关知识? ]158
一、会计报表及其种类158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159
任务二编制资产负债表159
[ 任务引入? ]159
[ 任务分析? ]159
[ 相关知识? ]160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160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161
[ 技能训练? ]162
任务三编制利润表164
[ 任务引入? ]164
[ 任务分析? ]164
[ 相关知识? ]164
一、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164
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165
[ 技能训练? ]166
[ 项目总结? ]167
[ 项目综合练习? ]167
参考文献168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会计实务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