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思政

feion1992024-07-25  0

“按照课标,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五个,即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

1.从“素养”到“核心素养”

“素养”与“核心素养”的提出发端于工业社会职业教育与培训或者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与发展的产物。它与劳力市场需求及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特定知识技能与态度有关,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逐渐应用于教育中。

具体来讲,“能力”可以看作是“素养”的前身,而“素养”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及未来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发展了的“能力”,由此基于素养的教育则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代表性的观点有:素养是成功素养,是指人们走向成功所需要的知情意、技能与经验、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对素养的理解应该和一定的具体情境相结合,任何素养所涵盖的能力、技术知识、技术经验以及社会认知都是对情境的反映,都折射出人们在一定情境之下的种种表现,而且这种表现可以将已有和新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延伸到新的情境之中。

因此,素养具有稳定性和迁移性。与这种观点类似,也有学者认为,素养是满足既定需要或者实现某种目标过程中所体现的认知、技能的综合能力、心理情感与价值观念等,也变现为特定情境中的适应性和调适性。由此可见,素养是个体参与社会交互的结果,素养作为个体特质必须与特定情境、场域、社会发展需要之间具有粘性。

个体素养所包含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在相关领域发挥作用并促使个体发展,这是个体学习经验、社会经验的碰撞和整合的结果,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外在的社会性和发展性。素养具有内在属性,也具有外在属性。

其内在属性指向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指向认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其外在属性指向知识、技能、能力的行为表现,情感表达、道德表现。

2.从“学科核心素养”到“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素养具有综合性和多面性,而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领域中指向个体成功表现做重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外的行为表现,情感表达、道德表现。

教育领域中的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学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学科意义上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说,在教育层面上,应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具体学科上的形象表现与落实。

会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他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政治水平,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价值,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内化找准恰当的融合点后,不能只靠老师去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更重要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有机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情景教学法,安排学生课前观看《华尔街》、《大空头》等电影,就不同角色在电影中的行为选择在课堂上讨论,阐述自己如果是某角色会做如何选择以及选择的理由;比如各类财务造假案例、审计案例,让学生代入不同的角色角度,思考相关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如果自己处于那个位置,会做出什么选择,理由是什么。比如就实务相关的热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实务具体问题的真实想法,比如是否支持“996”是爱岗敬业的表现、如何看待社_中的“关系”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作价值判断,而是要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学生不同的看法进行启发并引导,不要设置明知实际存在但禁止学生讨论的限制,否则学生会觉得所谓讨论不过是流于形式。课程评价方式也可以更灵活,比如课前就某一问题发表问卷,收集学生的观点,课后就同一问题发表问卷,比较学生观点的变化;某些课程思政的教学甚至可以不设置结果的评价,只要求学生参与,但课程要留有余韵,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专业课程建设角度,要避免各自为战,课程与课程之间就同一主题,可以设计安排不同深度的教学活动,避免重复,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专业精神、三观塑造等的持续正面影响。锦绣·下旬2020年10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69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