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需要分两步进行成本分配:一、按照计划成本分别核算辅助生产成本(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销售费用(D),进行相应的分配 借: A-----a1 机修 a2供电 B C D贷:A--------a1 --------a2在上分录中A、B、C、D,包括a1,a2科目均是按计划价核算的,在上述数据中内部交互部分,数额为472和50,因此在核算机修和供电实际成本时,机修的耗电和供电的耗工应按计划价核算,从而保证核算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的准确。二、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计入管理费用借:管理费用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供电如还有疑问,欢迎LZ交流~~~
优缺点1.成本计算对象优: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并据以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缺: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就需要以每一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2.成本计算期优:产品成本是定期按月计算的。缺:由于大量大批的生产是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无法按照产品的生产周期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因而只能定期按月计算产品成本,从而将本月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生产成本配比,计算本月损益。因此,产品成本是定期按月计算的,与报告期一致,与产品生产周期不一致。3.生产费用是否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优:如果是大量大批的简单生产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简单生产是一个生产步骤就完成了整个生产过程。所以月末(或者任何时点)一般没有在产品,因此,计算产品成本时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缺:如果是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复杂生产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复杂生产是需要经过多个生产步骤的生产,所以月末(或者任何时点)一般生产线上都会有在产品,因此,计算产品成本时就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可分析具体情况,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各种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配。
按完工产品定额与在产品定额各占总额的比例分配成本: (1)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400×300=120 000(千克)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消耗=100×300=30 000(小时)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消耗=100×3000=30 000(小时) (2)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400×40=16 000(千克) 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消耗=50×40=2 000(小时) 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消耗=50×40=2 000(小时) (3)计算定额比例: 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比例=16 000÷(120 000+16 000)×100%≈11.76% 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消耗比例=2 000÷(30 000+2 000)×100%≈6.25% 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消耗比例=2 000÷(30 000+2 000)×100%≈6.25%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比例=120 000÷(120 000+16 000)×100%≈88.24%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消耗比例=30 000÷(30 000+2 000)×100%≈93.75%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消耗比例=30 000÷(30 000+2 000)×100%≈93.75% 分配成本: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 360 000×88.24%=1 200 064(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 360 000×11.76%=159 936(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640 000×93.75%=600 00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640 000×6.25%=40 000(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960 000×93.75%=900 00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960 000×6.25%=60 000(元) 通过以上按定额比例法分配计算的结果,可以汇总D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D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 200 064+600 000+900 000=2 700 064(元) D产品本月在产品成本=159 936+40 000+60 000=259 936(元) 根据D产品完工产品总成本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D产品 2 700 064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 700 064
【导读】管理会计当然是管理职位了,需要对于公司财会事务做出决策,好的决策自然能有效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作为初级会计实务重点之一,想要更好的发挥财会账务处理能力,就需要对于实务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目前,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已经结束,我们对于考试考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作为2021年考生的复习参考依据,因为这些是初级会计考试的必考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变化,让考生们以更好的状态迎接2021年考试,今天给大家整理的是2020初级会计实务重点:管理会计,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吧。
一、产品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原则
1.受益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成本效益性原则
4.基础性原则
5.管理性原则
二、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材料、燃料、动力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企业发生的直接材料,能够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否则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制造企业外购燃料和动力的,应当根据实际耗用数量或合理的分配标准对燃料和动力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生产部门直接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动力,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生产部门间接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动力,计入制造费用。
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燃料也可按照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材料、燃料、动力分配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2、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按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
如果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按照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3、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直接分配法
特点: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优点:分配一次,计算简单
缺点:分配结果不准确
适用范围: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2)交互分配法
特点:辅助生产费用经过两次分配
优点:提高了分配的准确性
缺点:加大了工作量
3)计划成本分配法
特点: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都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车间与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费用差额计入管理费用
优点:便与考核和分析,利于分清经济责任
缺点:成本分配不够准确
适用范围: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计划单位
4、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或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或生产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2)制造费用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分配标准之和(如,产品生产工时总数或生产工人定额工时总数、生产工人工资总和、机器工时总数、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1)废品损失的内容
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注意:不属于废品损失的情形:经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以及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和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均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
a.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b. 可修复废品损失
2)停工损失核算
a. 正常停工(计入产品成本)
包括季节性停工、正常生产周期内的修理期间的停工、计划内减产停工等。
b. 非正常停工(计入当期损益)
包括原材料或工具等短缺停工、设备故障停工、电力中断停工、自然灾害停工等。
关于2020初级会计实务重点:管理会计,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这是实务的必考考点,希望准备2021年考试的大家能够关注起来,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一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必要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做好,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