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点:遵循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一致,本质上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论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
不同点:
一、所用的计算工具不同
手工会计使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等。
电算化会计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及一些辅助设备。
二、数据载体不同
手工会计的所有信息主要以纸张为载体。
电算化会计的数据载体除必要的原始凭证外,记账凭证、账簿均可用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
三、账簿形式和错误更正方法不同
手工会计中规定日记账,总分类账要用订本式账簿,明细账可以用活页账册;账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更正法或红字冲正法更正。
电算化会计打印输出的账页是卷带状的,可装订成活页式,作为会计档案保管;电算化会计中,输入数据要经过逻辑性校验(例如,会计科目逻辑校验、借贷金额平衡校验),因此不需要用划线更正法来更改账簿记录,如果账簿记录有问题,那么一定是合法性问题,往往采用输入“更正凭证”,加以更改,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便留下改动痕迹。
四、账务处理程序不同
手工会计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选用其中一种,规定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来进行记账,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会计人员和处理环节增多,不加强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免不了出现错误和舞弊。
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中,整个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其控制的重点是在输入这个环节,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账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过程都在机内操作,是肉眼看不见的,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查询得到满足。
五、账户设置方法和账簿登记方法的不同
手工会计中,要为会计六大要素分别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等六大类账户,并要设置总分类账和不同的明细分类账。
在电算化会计中,把设置账户定义为:为了将来取得某种信息,预先设置好塑造该种信息的模型(亦称房间)。所有的账户都给予一个科目号(房间号),这个科目号的*9位,就标志这个会计科目的大类别,前三位标志了总账的会计科目,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各种处理。
六、内部控制制度不同
手工会计中,内部控制是通过凭证传递程序(规定每个工作点应完成的任务,并在传递程序中选择控制点),相互校验、核对来实现的,此外,还通过对账,检查是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等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堵塞漏洞。
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仍由原会计人员手工操作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很明显,原来的内部控制方式部分地被计算机所代替,由人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后者的控制要求更为严密,范围更扩大,因此,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中的内部控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手工会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算会计
设计适合企业的会计制度;对新设企业而言,首先要设计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制度建 帐:开设相关账户,建账后才能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取得原始凭证:进入会计系统的所有数据,都要有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对取得的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方可编制记账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即编制会计分录,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反映,确定借贷方向,反映金额和业务内容登记账薄:依据企业的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后,才能记账。核算(记账)程序有若干种,如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等。要按平行登记的方法登记明细账、总账、日记账编试算表:有发生额试算平衡、余额试算平衡两种。目的是要检验会计记录与过账有无差错调整分录: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调整,包括折旧账户调整,应收应付调整,预收预付调整调整后试算表:调整后编制,检验调整分录与过账有误差错结 帐:在会计期末,要结转损益第三次试算:全面试算,检验总分类账户余额的正确性报表编制: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有:增值税明细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利润分配表会计报告: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正式对外报告,还要编制附注及说明提问者评价hao
1.相同点: ①数据处理步骤相似; ②会计信息相同且最终目标一致; ③遵守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相同。 2.不同点: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的收集、会计数据的处理、会计信息报告的编制都是人工完成的;会计数据存储在纸张上,其表现为数据处理工作量大、差错多、效率低。而计算机账务处理则可以克服手工数据处理的这些缺点。
1、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a、及时性于准确性 b、集中化与自动化 c、规模化与标准化 d、会计信息存储磁性化与传输介质化 2、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a、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b、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 础 c、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a、指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b、指定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 督 c、促进各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4、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三个发展阶段: a、会计核算电算化 b、会计管理电算化 c、会计决策电算化 5、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a、提高会计现代化管理思想 b、促进建立会计现代化组织管理模式 c、推进会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d、加快信息传递,提高会计的反馈与控制能力 e、促进经济管理现代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f、推动会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