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小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分别于2011年10月18日、2006年12月4日公布。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18日由财政部以财会〔2011〕17号印发,该《准则》分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10章90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会计准则是指财政部2006年12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发布的一项条例,且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值得关注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特点:
1、较好地解决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与行业会计制度及其有关专业核算办法等之间的关系问题,确立了以基本准则为主导,以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为具体规范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奠定了我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
2、创造了一个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建立了一个既能让国人认可,又能使国际认同的准则趋同平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 - 小企业会计准则
以上内容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41号
1、应用场景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促进小企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财税政策,形成以减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以免税、财政支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为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 .2、适应时间不同: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相关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鼓励早日执行;根据财政部财务会计[2011]17号文件,小企业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废止。3、使用要求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符合《中小企业分类标准》规定的小企业准则的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募集资金、小规模经营的企业。拓展资料:相同方面 (一)制定依据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会计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总则第11条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总说明第11条都要求企业遵循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五)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1. 会计科目设置基本相同。《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85个一级科目,《小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60个一级科目,其中有58个一级科目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不仅名称相同,而且核算内容也基本相同。 2. 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如资产计价方法都以取得时发生的货币支出,或以形成前所发生的料工费支出,或以换出非货币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或以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都要计提减值准备,并且估计资产损失的方法也相同。资产增减,负债增减,所有者权益增减,收入的分类及其确认,费用的分类归集,利润形成等的账务处理基本相同。 3. 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基本相同。如都要求定期编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同时提供会计报表附注,但《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相对更为简化。
不同方面 (一)适用范围不同(二)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比《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25个一级科目。(三)账务处理不同 1.资产清查的处理不同。2.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3.简化长期投资的核算。小企业投资的业务比较少,按重要性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简化了的成本法或简化的权益法核算。4.简化了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5. 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6. 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7. 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简化。
1、《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所以2012年度仍按照原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记账,年末进行相关的账项调整并结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2、2013年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在期初建账的过程中,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确定各会计要素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所以,应将2012年个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各科目的核算要求将原科目的余额按新科目的要求进行调整和结转,对于科目内容没有实质变化的项目,可直接将旧科目的余额转入新科目,如果科目名称不同或核算内容发生了变化则需要进行账项调整,编制调整会计分录。由于新准则和旧制度相关会计政策的变化,涉及到损益的调整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数据作为新年度的期初数。3、根据调整后各科目的数据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的年度期初余额,据此建立和登记新年度的账簿。4、为满足资产负债表期初、期末数据进行比较的需要,根据调整后按《小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各科目的期初数据重新确定新的年度资产负债表期初数。 5、需要调整会计分录的科目:1)将“现金”科目的余额转入“库存现金”借:库存现金贷:现金2)将“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科目的余额转入“其他货币资金——备用金”借:其他货币资金——备用金贷:其他应收款——备用金3)将“应收账款”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转入“预收账款”明细科目,如果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则不做此调整。借:应收账款——XXX单位贷:预收账款——XXX单位4)如果”坏账准备“科目有余额,将“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转回借:坏账准备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将“应收股息”科目的余额转入“应收股利”科目借:应收股利贷:应收股息6)将“材料”科目的余额转入“原材料”科目借:原材料贷:材料7)将“低值易耗品”科目的余额转入“周转材料”科目,如果保留“低值易耗品”科目则不做此调整借:周转材料贷:低值易耗品8)将“待摊费用”科目的余额,属于尚未摊销完的应由下期摊销的费用,转入“预付账款”科目借:预付账款贷:待摊费用9)将“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的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10)将“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的余额转入“应交税费”科目借: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贷:应交税费11)将“预提费用——利息”科目 的余额转入“应付利息”科目借:预提费用——利息贷:应付利息12)将冲减坏账准备所增加的利润按调整应交所得税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13)扣除应补交所得税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当然,如果没有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也就不需要做12和13两笔分录了。根据调整后的科目余额表,来建立并登记新账簿,同时据此编制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作为新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期初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