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资产确认条件

feion1992024-07-25  0

比如:公司购入一种生产用原材料ABC100KG,不含税价格10000元。经检验合格入库。这就是可以确认为公司资产--原材料了。因为首先:这笔材料可以生产成产品;其次,成品作为商品卖出收到货款后,这批材料成本就可以收回来了.也就是经济利益流入了企业。定义中"很可能"意思是因为在确认当时还没有生产为成品,但买时就知道是为生产产品用,因而这材料是很可能导致经济能流入公司。一、产的确认条件:(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2).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候,资产才能予以确认。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间接导致资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者是减少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形式。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控制。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企业有购买某项存货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因此而确认存货资产。二、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任何营商单位、企业或个人拥有的各种具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 [2] 资产按其流动性(资产的周转、变现能力)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 非流动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资产是会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与负债、 所有者权益共同的构成的会计等式,成为财务会计的基础。在会计恒等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简单的说,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口袋里钱的金额开个收据给别人。三、按照不同的标准,资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耗用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根据具体形态,长期资产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类;按是否有实体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中国会计实务中,综合这几种分类标准,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递延资产等类别。

比如企业购置一项固定资产用于生产产品,购置的时候,可以确认为资产,因为后期使用中,可以用来生产产品,将产品出售,就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作为固定资产,是因为符合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确认条件。

予以确认的经济事项,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标准:

1、可定义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

2、可计量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应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应予以确认的 交易或事项要能够以某种计量属性可靠地进行计量。

3、相关性,即应予确认项目的有关信息,在使用者的决策中导致差别。

4、可靠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的有关信息应如实反映,可验证和不偏不倚

扩展资料

原则:对收入和费用确认,应遵守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

1、对收入(营业收入与其他收入,包括西方会计中的利得)的确认,应遵循收入实现原则,即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和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方可确认为收入。对跨期的长期工程(含劳务)合同,一般应根据完成进度法或完成合同法确认收入。

2、对费用(含资产处理损失)的确认,应以是否与确认的收入相关联为基本衡量标准。对一切预支的成本或费用,要递延到有关的收入取得时,才能计列;而一切同本期收入有关的未来费用,则要在本期内预提;对预期经济利益业已消失的原确认资产,应确认损失(如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净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

一、必须符合某个会计要素的定议;

二、可计量性,即确认的项目能够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进行计量;

三、相关性,即确认的项必须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关;

四、可靠性,即确认的项目纳入会计系统的信息是真实可靠可核实的。

扩展资料:

初始确认和再确认

从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来看,会计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环节。(也有观点认为,会计确认可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

但这种观点侧重的是从会计确认对象的角度进行划分)初始确认是指在一项交易或事项发生之后,明确其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然后登记相关会计账簿,对其所涉及的会计要素变动以文字和货币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过程。

初始确认是对交易或事项进行正式的会计记录的行为,关注的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应该被记录,应在何时、以多少金额、通过哪些会计要素在会计账簿中予以记录的问题。

从会计账簿的会计信息到财务报告信息,是财务会计加工信息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会计的再确认。再确认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

再确认有四个特点:第一,他的数据来自于日常的记录;第二,对会计要素的表述即用数字,也用文字;第三,把账簿记录转化为报表的要素,有一个挑选、分类、汇总 的加工过程。

第四,在财务报表中的表述,资产负债表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

会计确认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辨认其是否为会计要素,应予在会计帐簿中正式加以记录;其次,对应予进行会计记录的经济业务,要确定其是属于哪一会计要素,如何在会计帐簿中加以分类记录。

其次、编制报表时的确认,主要解决应为经济管理和报表使用者提供哪些会计核算指标问题,确认已记录和贮存在会计帐簿中的会计数据哪些应列示在报表的具体项目中。最后、进行会计确认。必须以会计确认的标准为依据。会计确认的标准是指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求。

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

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主要有:会计假设、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规等。只有符合这些会计核算特定规范要求的,会计才予确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确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65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