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借鉴阶段 借鉴的前提是了解,借鉴必须建立在切实吃透、弄懂国外会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博采众长。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深入了解国外会计的丰富内涵,吸取其精华,借鉴其合理内核。由于会计协调在这个阶段大都是自发进行的,因此自发性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学习借鉴国外会计中先进的合理的成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了解借鉴阶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加强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活动,和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会计经验。 ②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乃至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机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资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③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借鉴国际会计组织的经验和,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走回头路”、“朝令夕改”的现象。 ④加强会计协调的超前性与务实性研究。超前性要求会计研究具有预见性,研究国内已经存在但不普遍、甚至还未出现的会计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研究国际上已经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探讨其在中国运用的可能性。务实性要求会计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⑤深化改革会计,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如开设西方会计、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国际税收、经贸外语、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 (2)协调阶段,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个现实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商业语言作用去沟通、发现、寻求与各国会计的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调整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某些内容,以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基本一致,为第三个阶段的规范统一打下基础。 在协调阶段,应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加强国际性的会计双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国通过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积极地、辩证地学习和吸纳西方各国会计理论与及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国际讲坛向国外介绍中国会计,使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的决议中包含适应中国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又便于我国对外投资。 ②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中与国际会计准则中不一致的内容,与主要会计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共同协商解决,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 ③建立健全政府或民间会计协调组织机构,具体领导和负责我国会计协调活动,以它们的强制性或权威性来引导会计协调活动走向新的阶段,取得更大的成就。 ④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进程,保证我国财务报告鉴证的广泛适用性。
同意楼上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有一个过度期。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哪些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答:2006年2月15日, 中国 在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并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2002年国际会计准则更名)准则具体项目比较就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而言,整体架构保持一致,具体项目做到对应(附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由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解释公告三部分构成,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整体结构一致:一、我国有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会计准则中起统驭作用,是具体准则的制定依据。二、我国的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部结构相同;三、我国会计准则实施后,财政部根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解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中的公告相互对应。
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反映和报告国际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国际化也成为中国会计发展的方向。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国际化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入WTO,要求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主要方面必须与国际惯例相协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外国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筹措资金。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自己的会计标准,这些会计标准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应地根据这些会计标准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自然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这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而要在国际投、融资或者国际贸易中经常性地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又会大大增加资金成本和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全球化。因此,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推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而推进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毫无疑问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二)会计国际化是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将逐步放开资本市场,企业到国外上市和发行证券的规模也将逐步扩大,为了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提高我国国际投、融资和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必须加快会计的国际化,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和透明度,降低国际投融资成本,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会计国际化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较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通过会计国际化,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来规范和指导我国的会计实务,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将产生重要作用。 (四)会计国际化是增强我国会计监管水平的需要。会计与财务报告规范,既是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标准,也是相应的监管依据。会计国际化,可以使我国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国情的会计规范,进而指导我国的会计实务工作,使我国的会计规范和实务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也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管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增强会计监管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自己在修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