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法成本会计

feion1992024-07-25  0

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1400+5600-6000-20=980(元)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率=(-20-400)/(6000+980)=-6%完工产品应负担得到原材料定额差异=6000*(-6%)=-360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定额差异=420-360=60本月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5600-400)*(-2%)=-104本月完工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6000-360-104+20=5556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980-60=920

(1)材料差异计算单位产品实际材料用量=实际总用量÷实际产量=6500÷880=7.3864千克/件单位产品标准材料成本=单位标准用量×标准单价=4×1.5=6元单位产品实际材料成本=实际用量×实际单价=7.3864×2=14.77元单位产品材料成本总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14.77-6=8.77元其中: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7.3864-4)×1.5=5.08元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2-1.5)×7.3864=3.69元(2)直接人工差异计算单位产品实际工时=实际总工时÷实际产量=2000÷880=2.2727小时/件单位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直接人工费用÷实际总工时=12960÷2000=6.48元/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实际单位直接人工费用-标准单位人工费用=12960÷880-10000÷1000=4.72元其中: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2.2727-2)×5=1.36元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6.48-5)×2.2727=3.36元(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计算实际标准总工时=计划产量×标准工时=1000×2=2000小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12000÷2000=6元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总额÷实际总工时=26000÷2000=13元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预算单位制造费用-实际单位制造费用=26000÷880-12000÷1000=17.55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2.2727-2)×6=1.64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13-6)×2.2727=15.91元(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8000÷2000=4元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总额-实际产量以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计算的费用总额=7800-880×2×4=760元其中: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总额-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7800-8000=-200元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2000-2000)×4=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总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总工时)×标准分配率=(2000-1760)×4=960元第2题不会

1、成本差异是指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称为不利差异(Adverse variance),通常用字母A来表示;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Favorable variance),通常用字母F表示。管理当局可以根据成本差异发现问题,具体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控制。2、定额成本法是企业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前面所讲的成本计算方法中,生产费用的日常核算,都是按照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进行的,产品的成本也都是按照实际生产费用计算的实际成本。这样,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并异及其发生的原因,只有在月末时通过实际资料与定额资料的对比、分析,才能得到反映,而不能在费用发生的当时反映出来,因而不能很好地加强成本控制,定额成本法正是针对以上方法的不足所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辅助方法。

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ing)也称标准成本会计(standard cost accounting),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标准成本法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定额成本法是企业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异同: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相比较,即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相同之处是:(1)都在事前制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2)都根据目标成本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3)都进行成本差异的事中和事后分析,并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改进工作。因此,两者都能较好地发挥对于成本的控制作用。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一)制订目标成本的依据不同1.定额法。定额成本是按现行定额以及计划单位成本、分成本项目(即原材料费用、生产工资费用和制造费用)来制订的。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的制订比较灵活,通常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进行。但与定额法不同的是,直接材料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工资率两方面(计时工资时);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都是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来计算。(二)制订目标成本所依据的定额的稳定性不同1.定额法。由于定额成本所依据的消耗定额就是现行定额,是企业在当时生产技术条件下,在各项消耗上应达到的标准,所以任何一项生产技术有所变化时,现行定额都应予以修订。也就是说,定额法下的定额是可能变化的,应设计一套定额变动计算方法,以计算定额变动的趋势和金额。如:以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与按旧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之比确定系数的方法,来计算定额变动的差异。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是有效经营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目标成本,也叫“应该成本”。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约束性,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也不用设计相应方法来计算其变动差异。(三)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揭示方法不同1.定额法。脱离定额的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定额法下的差异是通过每一笔领料或加工零件来揭示并通过差异凭证来反映。如核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方法有限额法、切割核算法和盘存法三种,其中限额法下的差异凭证又有超额领料单、代用材料领料单等。定额法工作做得很细,而且工作量相当大。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往往根据一定时期实际产量的实际消耗量和实际价格与实际产量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的计算比较来揭示差异,没有专用的差异凭证。如材料成本差异只是通过公式计算,即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耗用量-标准价格×标准耗用量。标准成本法工作量相对较小,但查明差异原因的工作不是十分细致。(四)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设置程度不同1.定额法。定额法下的差异主要有:脱离定额的差异(即材料、生产工资、制造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等三大类五项,设置口径较粗。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的差异主要有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这一类,具体包括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四大项九种,设置口径较细。(五)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不同1.定额法。定额法下对成本差异的核算较为简单,只核算各成本项目的差异,且不是为各种成本差异单独设置会计科目,而是与定额成本在同一个成本明细账中进行核算。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要为各种成本差异专门设置许多总账科目进行核算,如:对材料成本差异,应设置“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账户;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账户,并详列于利润表中。(六)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分配方法不同1.定额法。定额法下,要将成本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具体方法是:脱离定额的差异用定额比例法或在产品按定额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材料成本差异一般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定额变动差异一般按定额比例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或在差异额较小时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对各种差异分别设差异账户单独归集,在年终予以处理,或者转为销售产品成本,或者直接计入损益。具体方法是:将本期的各种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库存产成品和本期已售产品;或者将本期发生的各种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我国和西方国家大都采用第二种方法。(七)提供产品成本资料不同1.定额法。定额法下,定额变动差异要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将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也就是说,定额法下提供的产品成本是实际成本资料,产成品、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实际成本列示。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按标准成本列示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只对改进管理有作用。因此,一般只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不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产成品、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上以标准成本列示。这是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根本性区别。(八)提供管理信息的详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1.定额法。定额法下,成本按成本报表的要求划分成各成本项目,强调对材料成本的控制,而且材料数量要采用各种凭证在日常核算中揭示;其他费用是通过对比实际数和预算数求出差异。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成本必须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以分清哪些责任由采购部门负责(如材料成本差异),哪些责任由车间负责(如材料数量差异),哪些责任由生产部门负责(如固定费用产量差异)等。资料详细、系统,强调全面管理,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分清责任、相互配合,有利于经济责任制的建立。但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标准成本法一般不按产品计算实际成本,而定额成本法则按产品计算实际成本。不计算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只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这是标准成本法的最主要特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64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