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复习重点是理解,懂了,一通皆通,如果不懂总是云里雾里,如果自信不足可以选择培训。 选择培训,建议选择网上教学方式,不仅能听课而且能全程辅导答疑,现在面授班很多,良莠不齐。运气好,没有白花你的银子,如果不好,就是打水漂了,另外现场上课,必须费车马劳顿之苦,听不懂就过去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教师上完课就走人,想问问题几乎不太可能。而网上培训则不同。一点通网校建议分三轮复习第一轮,主抓各科基础知识第二轮,疯狂做题第三轮,留一周查缺补漏第一轮主要是掌握知识,脑袋多装知识点。第二轮,知识点的梳理,最终达到炉火纯青,第三轮准备考试了
中级会计考试科目是《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参加中级会计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取得会计中级资格证书。
中级会计考试科目分析:
1.中级会计实务
考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学习重点:这门学科比较全面,除了要求考生学习课本的章节、条目外,还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多将知识点与实际事件联系在一起,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2.中级财务管理
考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学习重点:本科目计算力强,因此,考生要记住关键公式,同时多刷好题以及原题,注意错题的安排。
部分章节可能比较难,但恰恰是通过中级会计考试的关键,此外,公式、符号输入法和答题时间的掌握也要注意。
3.中级经济法
考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
学习重点:虽然这科目难度比较小,但是有很多东西要记住。它的语言逻辑严格,是很难理解和记忆的。
关键是要弄清教材的上下文,这样才能有系统地复习,同时要记住关键词中的规律,围绕着关键词进行记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中级考试要把分值高的题搞定可以适当放弃小题,比如主观题(计算和综合)和客观题(选择和判断)比例大约是各50%,那么你要力争把主观题的分尽可能多的拿到手,如果能拿到40分那么客观题只要拿到20分就及格了,而只要复习了,客观题又怎么可能只拿20分呢。注册会计师就不同,每分必挣,这是一个战术问题。第二,中级职称的会计综合题,其综合程度远不及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会把3-4章甚至更多章节综合起来,中级的综合题顶多综合2-3章就已经很不得了,比如今年的中级财务会计,综合题最后一道是被公认为最难的不过也就是长期投资的题,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说是综合,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长期投资的题,只要搞清楚累积影响数就万事可以,累积影响数其实说透了也就是两种方法下损益的差,也就是在成本法下确认的损益和在权益法下确认的损益的差额,而这两种方法下的损益无非来自3个方面。(1)成本法下没有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权益法下有。(2)确认的投资收益不同,成本法收到现金股利确认收益,是收付实现制,权益法是按持股比例确认而不论是否收到,收到多少,是权责发生制。(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这三方面中,第三个方面不用考虑,因为无论什么方法确认的减值是相同的,决不会出现成本法确认100万而权益法确认150万的情况,所以累积影响数就是1,2两个方面另外。如果被投资单位出现会计差错更正,告诉一个方法,该差错如果出现在投资以前,调整"投资成本"和"股权投资差额",该差错如果出现在投资后,调整"损益调整"和"股权投资准备",还有一点切记,在权益法下,无论何时,投资企业的长期投资帐面价值(不包括股权投资差额)都等于同一时刻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乘以持股比例,你可以以此验算,只要不等就是核算错误。
不必惊慌,我来指点.首先打消你的一个顾虑,那就是中级职称和注册会计师不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有可能一年的学习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中级职称只要你认真复习了,付出了相应的精力,就能够顺利通过.我既有中级又有注册,所以很了解行情,你既然考中级,我就中级说一些.第一,中级考试要把分值高的题搞定,可以适当放弃小题,比如主观题(计算和综合)和客观题(选择和判断)比例大约是各50%,那么你要力争把主观题的分尽可能多的拿到手,如果你能拿到40分,那么客观题只要拿到20分就及格了,而只要复习了,客观题又怎么可能只拿20分呢.注册会计师就不同,每分必挣,这是一个战术问题.第二,中级职称的会计综合题,其综合程度远不及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会把3-4章甚至更多章节综合起来,中级的综合题顶多综合2-3章就已经很不得了,比如今年的中级财务会计,综合题最后一道是被公认为最难的,不过也就是长期投资的题,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说是综合,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长期投资的题,只要搞清楚累积影响数就万事OK了,累积影响数其实说透了也就是两种方法下损益的差,也就是在成本法下确认的损益和在权益法下确认的损益的差额,而这两种方法下的损益无非来自3个方面,(1)成本法下没有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权益法下有.(2)确认的投资收益不同,成本法收到现金股利确认收益,是收付实现制,权益法是按持股比例确认而不论是否收到,收到多少,是权责发生制.(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这三方面中,第三个方面不用考虑,因为无论什么方法确认的减值是相同的,决不会出现成本法确认100万而权益法确认150万的情况,所以累积影响数就是(1)(2)两个方面.另外,如果被投资单位出现会计差错更正,告诉你一个方法,该差错如果出现在投资以前,调整"投资成本"和"股权投资差额",该差错如果出现在投资后,调整"损益调整"和"股权投资准备",还有一点切记,在权益法下,无论何时,投资企业的长期投资帐面价值(不包括股权投资差额)都等于同一时刻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乘以持股比例,你可以以此验算,只要不等就是核算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