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水准会计

feion1992024-07-25  0

物价总指数亦称一般物价指数、综合物价指数。反映全部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的物价指数。物价总指数根据广泛组合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平均值计算而得的,它反映一个国家一般物价水准的变动。我国用以考察一物物价水准变动的物价指数主要是商品零售价指数。除此之外,也可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内含价格指数以及其他综合性物价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统计平均数,即对所选的数百种典型的零售商品在不同地点的零售价格加权平均计算的结果。一般物价水准会计需要运用物价总指数,以消除综合物价水准变动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一般采用政府公布的物价总指数,对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中的各项目进行换算,使会计报表诸项目均以综合物价水准衡量反映它们的购买力等值。在我国,一般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作为物价总指数,来衡量一般物价水准的变动。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89号公告中推荐,企业如果编制一般价水准的财务报告,可以运用“所有城市消费者的消费品物价指数”。该物价指数由美国劳工部在其发布的《劳工月刊》中定期公布。

一般物价水准会计首先要求将会计报表项目区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两类。非货币性项目不会发生购买力损益,但需要用一般物价指数调整。相反,货币性项目不需要作调整,但要计算货币购买力损益。因此,购买力损益计算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的划分是否适当。计算货币性项目上的购买力损益是一般物价水准会计的特色,也是一般物价水准会计的一个关键步骤。由于货币性项目是金额固定不变的项目,因此,无论是物价上涨还是物价下跌,都将使货币性项目受到相应的影响,使企业遭受相应的购买力损失或获得相应的购买力利益。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持有货币性资产会遭受购买力损失,而持有货币性负债会获得购买力利益。相反,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由于货币购买力上升,持有货币性资产会获得购买力利益,而持有货币性负债会遭受购买力损失。 如果以期末货币的购买力作为不变购买力来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货币性项目上的购买力损益,是用期末购买力的货币单位来表示的企业在期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减去原始成本会计报表列示的期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之后的差额。计算结果是正数时为损失,是负数时为利益。具体计算过程为:首先计算期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期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期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的计算较为复杂,它等于用期末货币购买力重新表示的期初货币性项目净额,加上用期末货币购买力末货币购买力重新表示的期内货币性项目的减少数。重新表示期初货币性项目净额时,换算系数等于期末一般物价指数除以期初一般物价指数。重新表示期末一般物价指数除以期内一般物价指数。对天在会计期内均解剖学发生的项目,如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期内物价指数可采用该期内平均物价指数;对于在会计期内某一时点可采用该期内平均物价指数;对于在会计期内均匀发生的项目,如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期内物价指数可采用该期内平均物价指数;对于在会计期内某一时点发生的特定项目,发行债券额和股利支付额,期内物价指数可采用该时点的一般物价指数。如果该时点的一般物价指数不易取得,则可采用接近该时点的一般物价指数。然后计算期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期末实际持有货币性项目净额的计算较为简单,它等于原始成本会计报表中所有货币性资产与所有货币性负债之差。货币性资产总额大于货币性负债总额时为正数,反之为负数。最后计算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即以期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减去期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差额即为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正数为损失,负数为利益。购买力损益在财务报告中的报告方法,由于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利得或损失与非货币性项目的持产利得或损失在性质上相类似,因而,它应纳入企业利润总额的计算,但不在营业利润中报告。对于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计算过程,通常还需要编制货币性项目的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计算表,作为补充报告。

现行条件也是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亦称以一般购买力调整的现行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以购买力相同的稳值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一种会计模式。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是现行成本会计和一般物价水准会计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它试图同时反映一般物价水准和特定物价水准变动对会计的影响。该模式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以现行成本计量属性取代原始成本计量属性;以稳值货币计量单位取代名义货币计量单位。在日常会计处理上,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模式与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并无差异,只是在编出了现行成本会计报表之后,再要用稳值货币重新表述,即用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因此,也可以认为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是一种会计报表模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63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