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性格的,一共有5个人 01 宋 江 呼保义 天魁星 07 秦 明 霹雳火 天猛星 19 索 超 急先锋 天空星 24 穆 弘 没遮拦 天究星 33 石 秀 拼命三郎 天慧星 像霹雳火、急先锋,一看就知道是性格暴烈的主儿。在原著及评书中都表现得很出色,这里不用多说。拼命三郎也一样。这个词在现在也经常用,如各个公司中加班不要命的基本上都叫这绰号。 要说一说的是宋江的“呼保义”。呼保义是啥意思,现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俺认为,呼保义主要是形容宋江的义气,也就是性格方面比较讲义气。因为宋江在原著中是以义薄云天著称的,而形容他的长相的外号有了(黑宋江)、形容他的特长的绰号有了(孝义黑三郎)、形容他的为人处事的有了(及时雨)。 还有一说宋江打方腊之前被封保义郎,不过宋江叫出这个绰号时,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押司,因此不采用这种解释。 穆弘同学,号称没遮拦,我一开始也想不清楚是啥意思。后来想了下,看穆弘同学当年把宋江同学赶得落荒而逃,亏得李俊出来摆平了这起黑社会械斗,可想而知穆弘同学做事情的时候是不讲究后果、先干了再说的。 二、形容气质的,一共5个人 02 卢俊义 玉麒麟 天罡星 04 公孙胜 入云龙 天闲星 10 柴 进 小旋风 天贵星 22 李 逵 黑旋风 天杀星 36 浪 子 燕 青 天巧星 这五个我都标红了,意思是我都知道可能有不同的意见。 卢俊义的玉麒麟,一般会认为是形容长相。但我们先来看看“麒麟”是个什么东西。麒麟有几种解释: 1、麒麟乃是传说中的神话动物,现实生活中或许并不存在; 2、麒麟在百兽中地位仅次于龙。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乃毛类动物之王; 3、麒麟对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兽。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子即为麒麟所送; 4、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兽之一。麒麟含仁怀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帝王兴衰与麒麟的传说很多; 5、麒麟与凤凰一样,乃有雌雄,麒乃雄。麟为雌,麋身、牛尾、鱼鳞、足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说)头上有一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为吉祥物,中国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史载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图像,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 7、麒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麒麟代表了“高贵”、“吉祥”。联系到卢员外是北京大名府首屈一指的大地主,由此可以判断,“玉麒麟”是代表了卢俊义高贵的气质。 公孙胜的入云龙。原著没有解释,现在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说形容公孙胜的法术高强,而我则支持另外一种观点,就是形容公孙胜如云中龙一般,神龙见首不见尾。联系到后期公孙胜来去无踪,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是形容公孙胜气质超脱的一个绰号。 小旋风柴进,这个绰号只能用排除法来进行分析。原著中几乎就没有描写柴进动武的文字,大伙只知道丫就有一个好祖先,最后上应天贵星,那么小旋风应该就是形容他出身、气质高贵的意思。 黑旋风李逵,这个绰号也容易联系到长相。但我也有不同的看法。“黑旋风”应该结合了他长相、性格以及杀人时的风格,那么综合起来,只能归到“气质”一类了。 谁说只有高雅、高贵、温文尔雅才能归为“气质”一类?人家李逵杀人也有杀人的气质。 浪子燕青。“浪子”现在这个词可不是什么好词。但我们先看看燕青出场的时候是怎么写的: “唇若涂朱,晴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驰名。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怕嘹亮,畅叙幽情。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人都羡英雄领袖,浪子燕青。” 这么看来,这个“浪子”应该是形容燕青的综合特点,就是气质问题了。 实际上,用“浪”,现在一般形容女人,而在“水浒”,则是形容那种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兼之乖觉的人。如我们的高俅同学,他就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 三、形容特长的,一共3个人 03 吴 用 智多星 天机星 20 戴 宗 神行太保 天速星 30 张 顺 浪里白条 天损星 这个不用多说,一看就知道智多星是馊主意多的,神行太保就是跑得快的,浪里白条(也有作浪里白跳)的就是水性好的。 四、形容所使用武器的,一共5个人 05 关 胜 大 刀 天勇星 08 呼延灼 双 鞭 天威星 15 董 平 双枪将 天立星 16 张 清 没羽箭 天捷星 18 徐 宁 金枪手 天佑星 这个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三个马军五虎将、两个马军八骠骑。通过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真正上场打仗的哥们,是很容易叫出这样的绰号的。如近代的“双枪老太婆”之类的,也很容易叫得开。这在江湖上,叫做“万儿”。“万儿”谱大不大,就看武器使得如何啦。 张清可能要费点神。他打的石子,也是他的武器,只不过这个武器被美称为“没羽箭”罢了。 五、形容相貌的,一共6个人 06 林 冲 豹子头 天雄星 12 朱 仝 美髯公 天满星 13 鲁智深 花和尚 天孤星 17 杨 志 青面兽 天暗星 21 刘 唐 赤发鬼 天异星 23 史 进 九纹龙 天微星 这6个哥们,除了鲁智深的绰号同时包含了“职业”之外,应该没有什么疑义了。 六、类比古人的,一共两个人 09 花 荣 小李广 天英星 32 杨 雄 病关索 天牢星 这两个也没什么疑义。小李广,自然是神箭。病关索要解释一下。 关索此人,正史未见记载,是从后代说书艺术中演绎而来的,说他是关羽关云长之子。而《水浒传》在提到杨雄时,是这么描述的: “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做病关索杨雄。” 所以可以认定是用杨雄类比古人关索,以形容其武艺高强。在这儿,俺也有一点儿私怨要抱一抱。杨雄何德何能,居然位列天罡之位?肯定是占了长得像关索的功劳。要知道,关公现在还到处都有人拜呢,只要和关公沾点儿边的,都占了一定的优势。莫不见,关胜居然能排林冲之前,而朱仝只不过是长得像关公,便位列第十二,比鲁智深、武松还高(当然,朱仝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这个给多高都不过份)。 七、类比动物的的,一共5人 11 李 应 扑天雕 天富星 25 雷 横 插翅虎 天退星 26 李 俊 混江龙 天寿星 34 解 珍 两头蛇 天暴星 35 解 宝 双尾蝎 天哭星 这个也没多少疑问,略过。 八、类比神鬼的,一共3人 27 阮小二 立地太岁 天剑星 29 阮小五 短命二郎 天罪星 31 阮小七 活阎罗 天败星 太岁、阎罗不必多说,大家都知道。 短命二郎阮小五,这个很奇怪。阮小五排行第五,为何叫“二郎”?考虑到他的两个兄弟都是神鬼,那么阮小五这个绰号也很容易联系到是神鬼。那么叫二郞的,只有二郎神同学了。二郎神同学就是长三只眼的马王爷,就是《西游记》电视里那个被孙悟空假扮过的家伙。 另外,“短命”不是形容阮小五短命(实际上也短命),而是“使他人短命”的意思。 九、形容职业的 14 武 松 行 者 天伤星 28 张 横 船火儿 天平星 行者,这是他武松武二爷的绰号。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108人中打过虎的只有武松、李逵、解珍、解宝四员好汉,而真正赤手空拳打虎的,只有武二爷。那么李忠这厮,出场虽早,却不知日后还有何面目叫“打虎将”? 船火儿是船伙计的意思。 总体而言,在绰号方面,施老爷子是很下功夫了。窃以为,一个绰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形象而贴切,生动而活泼,人物栩栩如生,令人过目不忘。据我所知,很多人小时候便有背诵108个绰号的经历。 做了这么多工作,那么还是做我擅长的,做数学工作吧。 叫两个字的绰号的,有4个人--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行者武松、浪子燕青。我就纳闷,董平为何叫“双枪将”?要是直接叫“双枪”多好。人家陆文龙当年也是号称“双枪陆文龙”呢。。 叫三个字的绰号的,有27个人--不一一列举了。事实也证明,三个字的绰号更加顺口。 叫四个字的绰号的,有5个人--也不用一一列举了。梁山好汉绰号之解(地煞篇)2007-10-07 21:57鉴于地煞星众多(有72人之巨),因此本篇暂时不分类,先解释一下绰号。应该说大部分的绰号在原著中都有解释,那么我直接引用原文即可,需要附加解释的,我再注释,有的是我自己的看法,则用红字标出。一家之言,求教方家。 (37) 神机军师 朱武――姓名中带一“武字”,暗合孙武。这就像吴用道号“加亮”一样,暗合诸葛亮。原著称“为头的神机军师朱武,虽无本事,广有谋略。”此评价甚高。 (38) 镇三山 黄信――“为他本身武艺高强,威镇青州,因此称他为镇三山”(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黄信却自夸要捉尽三山人马,因此唤做镇三山”。不过我看黄信这个绰号倒更像是笑话,清风山、桃花山倒也罢了,二龙山可有鲁智深、杨志、武松等好手,最后天罡地煞排名,倒被二龙山这三条好汉给“镇”了。 (39) 病尉迟 孙立――“黄面皮,落腮胡须,八尺以上身材,姓孙名立,绰号病尉迟,射得硬弓,骑得劣马,使一管长枪,腕上悬一条虎眼竹节钢鞭。”由此看来,他绰号病尉迟,是使钢鞭的缘故。 在此,我还得再提一下这个“病”字。一般认为,这儿的“病”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赛”的意思,就是“赛尉迟”的意思,另外一种,是“使”别人“病”,就是使别人发愁的意思。 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此“病”就是指面皮黄的意思。因为在天罡中的“病关索杨雄”,同样提到了杨雄也是面色微黄。古代没有定期体检一说,我怀疑孙立、杨雄都是肝有毛病,呵呵。 (40) 丑郡马 宣赞――“丑”,指相貌,“此人生的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郡马”,指身份。“因对连珠箭赢了番将,王招做女婿。谁想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因此不得重用,只做得个兵马保义使。”看来宣赞的箭法应该不差,只是从来没见使过。 (41) 井木犴 郝思文――“当初他母亲梦井木犴投胎,因而有孕,后生此人。因此人唤他做井木犴。” 井木犴,二十八宿星之一,管灵长类,吃犀牛时不用烹饪,这玩意儿在《西游记》里可以见到。只是这名字是他母亲做梦梦到的,与郝思文本人并无多大关系,不是他打下的江山,挣下的名头。 (42) 百胜将军 韩滔――“原是东京人氏,曾应过武举出身,使一条枣木槊,人呼为百胜将军”。在定场诗中又说到“平地能擒虎,遥空惯射雕”,看来也是能射的。不过,这“百胜将军”只是个吓人的大号,书中没提他胜过啥,反而一出场就被秦明搞定。 (43) 天目将 彭玘――“东京人氏,乃累代将门之子,使一口三尖两刃刀,武艺出众,人呼为天目将军”。这儿绰号和对他的介绍没有任何联系。不过在定场诗中找到蛛丝马迹:“两眼露光芒,声雄性气刚”,这个天目的意思是说他的眼睛比较有神。 一说是“开天目”是一种超能力,据说,天目开通后,看见鬼魂等阴性的东西便是很容易的事了,四岁以前的小孩初离母体不久,天眼还未完全退化,很容易看到一些成人看不到的阴性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后天目的松果体便完全退化闭合,便很难再看到阴性的东西了,若要再开,亦须苦练气功,或具备天眼功能的高功师父直接点化。不过水浒中的神人也就只有公孙胜和樊瑞了,他还算不上神人,所以这种解释不采用。 网友“.地` 拼命三郎”说,“天目将”可能暗合二郎神杨戬?二郎神有第三只眼睛,使三尖两刃刀,而彭玘也使三尖两刃刀,正合二郎神。 (44) 圣水将军 单廷圭――“单廷珪那厮,善能用水浸兵之法,人皆称为圣水将军” (45) 神火将军 魏定国――“魏定国这厮,熟精火攻兵法,上阵专能用火器取人,因此呼为神火将军。” (46) 圣手书生 萧让――“因他会写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 (47) 铁面孔目 裴宣――“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 (48) 摩云金翅 欧鹏――“因恶了本官,逃走在江湖上,绿林中熬出这个名字,唤做摩云金翅。”显然是因为他的本事而闯荡出的名头。那么他的本事有多强呢?“黄州生下英雄士,力壮身强武艺精。行步如飞偏出众,摩云金翅是欧鹏。”,最出色的就是“行走出飞”。“摩云金翅”,是佛经名词,“迦楼罗”,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 苦,以龙为食(注1)。我看,用摩云金翅来形容欧鹏,一方面是他武艺高强,另外一方面,是他走得快。 (49) 火眼狻猊 邓飞――“为他双睛红赤,江湖上人都唤他做火眼狻猊”。这儿,重要的是“火眼”,而不是“狻猊”。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这儿不管狻猊是啥,反正主要是形容邓飞的眼睛红。原著还提到,“原是襄阳关扑汉,江湖飘荡不思归。多食人肉双睛赤,火眼狻猊是邓飞。”可以看到两个细节,一,“关扑”,并不是相扑,而是是赌博的一种,邓飞肯定也是一赌棍。此外,他还吃过人肉,还不止一次吃过,所以得了红眼病了,呵呵。 (50) 锦毛虎 燕顺――“赤发黄须双眼圆,臂长腰阔气冲天。”这个是形容相貌像老虎的,倒不是形容他勇猛似老虎,这个要注意。 (51) 锦豹子 杨林――原著无解释,只说江湖上人称“锦豹子”,但形容相貌时,有“远看毒龙离石洞,近观飞虎下云端”一说,所以是个“锦豹子”和“锦毛虎”不同,是形容气质的,威猛像豹子。 (52) 轰天雷 凌振――“火炮落时城郭碎,烟云散处鬼神愁。轰天雷起驰风炮,凌振名闻四百州。” (53) 神算子 蒋敬――“颇有谋略,精通书算,积万累千,纤毫不差。亦能刺枪使棒,布阵排兵。因此人都唤他做神算子。”我们都知道他上梁山后做了梁山的注册会计师,但是却忽略了他的“颇有谋略,布陈排兵”了。这儿说的“神算”,我看不单指他会数数吧,谋略和排兵布陈都在里面。 (54) 小温侯 吕方――“平爱学吕布为人,因此习学这枝方天画戟,人都唤小做温侯吕方。” (55) 赛仁贵 郭盛――“原在嘉陵学得本处兵马张提辖的方天戟,向后使得精熟,人都称小人做赛仁贵郭盛。” (56) 神医 安道全――“肘后良方有百篇,金针玉刃得师传。重生扁鹊应难比,万里传名安道全。” (57) 紫髯伯 皇甫端――“为他碧眼黄须,貌若番人,以此人称为紫须伯。” (58) 矮脚虎 王英――“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做矮脚虎。” (59) 一丈青 扈三娘――原著未交待。一说是爱穿绿色衣服,央视版水浒中就是穿绿色衣服的小MM,但原著中除了说她骑青骢马,没有交待她穿的衣服的颜色。一说是一丈青是一种大蛇。待考。 (60) 丧门神 鲍旭――“山上有个强人,平生只好杀人。世人把他比做丧门神。”喻凶狠,手不留情。 (61) 混世魔王 樊瑞――“混世魔王”并非樊瑞独享,还有一人,即阮小二。阮小二出场时,“人称立地太岁,果然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是形容樊瑞的。不过这里再提一个人物,程咬金也当过混世魔王,人家当年可是一把手,福大命大造化大,这点樊瑞就比不上了。 (62) 毛头星 孔明――“因他性急,好与人厮闹,到处叫他做独火星孔亮。”,看来是毛手毛脚的意思,形容性急。一说是彗星,古人认为看见彗星不吉祥,我不采用这种解释。 (63) 独火星 孔亮――原著未交待,我看和孔明的解释一样,都是性急,一点就着。 (64) 八臂哪吒 项充――“能使一面团牌,牌上插飞刀二十四把”,主要是比喻能使飞刀。24把呢,手当然要快。 (65) 飞天大圣 李衮――“也使一面团牌,牌上插标枪二十四根”,主要是比喻能使标枪。只是此大圣非孙猴子是也。 (66) 玉臂匠 金大坚――“因为他雕得好玉石,人都称他做玉臂匠”。 (67) 铁笛仙 马麟――“原是小番子闲汉出身,吹得双铁笛,使得好大滚刀,百十人近他不得。因此人都唤他做铁笛仙。” (68) 出洞蛟 童威――原著没交待,考虑到童威是水将,所以从“蛟”上去解释。蛟,《墨客挥犀》卷三描述: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可以看出,蛟一般都是住在洞里的,出洞必伤人。 (69) 翻江蜃 童猛――原著也没交待。考虑到童猛是水将,所以从“蜃”上去解释。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吧?古人就说是“蜃”吐气而成的。“蜃”,龙的一种,也有说是大蛤和蛤蜊。 (70) 玉幡竿 孟康――“因他长大白净,人都见他一身好肉体,起他一个绰号,叫他做玉幡竿孟康。” (71) 通臂猿 侯健――“端的是飞针走线,更兼惯习枪棒,会拜恭永为师。人都见他瘦,因此唤他做通臂猿”,主要是形容手巧。从“黑瘦身材两眼鲜,智高胆大性如绵”可以看出,“猿”是形容他黑瘦,像猴子。 (72) 跳涧虎 陈达――原著无交待,应该是形容他擅长跳跃。暗合开场时洪太尉所遇见的“吊睛白额锦毛大虫”。 (73) 白花蛇 杨春――原著亦无交待,应该是形容他像蛇一个敏捷。暗合开场时洪太尉所遇见的“雪花也似蛇”。后在打芒砀山时交待“瘦臂长腰真勇汉”,其瘦也像蛇。 (74) 白面郎君 郑天寿――“为他生得白净俊俏,人都号他做白面郎君。” (75) 九尾龟 陶宗旺――“惯使一把铁锹,有的是气力,亦能使枪轮刀,因此人都唤做九尾龟。”由这句话可以看得出来,“九尾龟”的来历就是前面那一句,但是“九尾龟”是啥东东呢?我在100回本中没找到相关的资料,但是在120回本中找到了一首西江月,内有“宗旺力如猛虎,铁锹到处无情,神鬼九尾喻多能,都是英雄头领”。所以说,陶宗旺也是个复合型人才,最后到梁山当了基建处处长(监筑梁山泊一应城垣头领),有点可惜了。不过现在房价这么高,搞建筑的都发了。 (76) 铁扇子 宋清――“原来这宋清,满县人都叫他做铁扇子。”这个不知何解。不过我后读金庸,也知道不少人在平时用的扇子啊,笛子啊,拐杖啊里放暗器,要不就拿扇子当兵器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通篇《水浒传》,并无一字描写宋清的武艺。 (77) 铁叫子 乐和――“人见我唱得好,都叫我做铁叫子乐和”,放在今天,是个男歌星,至于是唱通俗的还是唱民族的还是唱高音的低音的,就不知道了,我看也就是个流行歌手,比燕清还是差了点。 (78) 花项虎 龚旺――“斑烂锦体兽吞头,龚旺名为花项虎”,也是形容长相,并非形容勇猛。 (79) 中箭虎 丁得孙――“虎骑奔波出阵门,双腮连项露疤痕。到处人称中箭虎,手搭飞叉丁得孙。”此处的“中箭”,不是“使”别人“中箭”的意思,而是自己曾经受过伤(箭伤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人称中箭虎。 (80) 小遮拦 穆春――“浔阳岸英雄豪杰,但到处便没遮拦”,一说是认为上战场无人可遮拦,一说是性格发起脾气来没人能拦。我采用后者。 (81) 操刀鬼 曹正――“小人杀的好牲口,挑筋剐骨,开剥推剥,只此被人唤做操刀鬼曹正”。同为屠夫,曹正同学还算比较低调的,要是像郑屠那样号称“镇关西”,估计早就被鲁智深给做了。 (82) 云里金刚 宋万――原著没有交待,按照字面理解,应该是身材高大。 (83) 摸著天 杜迁――同宋万,也是形容身材高大。 (84) 病大虫 薛永――“江湖上但呼小人病大虫薛永”,也没什么解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使老虎发愁”,另外一种是长相也是面黄肌肉的,可惜原著中没查出来。 (85) 金眼彪 施恩――“姓施名恩,使得好拳棒,人都叫他做金眼彪施恩”,不过“使得好拳棒”和“金眼”没关系。“彪”,虎的一种,巨凶狠。这个绰号应该是同时形容施恩的外表和本事。 (86) 打虎将 李忠――原著没有交待,估计是形容他有打虎的本事。此人本事低微,在武松面前也敢称“打虎”,切。 (87) 小霸王 周通――原著没有交待,肯定不是“小霸王学习机”。看周通欺男霸女,不愧为“小霸王”。一说是形容像项羽力大无穷,周通这么窝囊,不采用。 (88) 金钱豹子 汤隆――“为是自家浑身有麻点,人都叫小人做金钱豹子。” (89) 鬼脸儿 杜兴――“因为他面颜生得粗莽,以此人都叫他做鬼脸儿。”长得像鬼一样。 (90) 出林龙 邹渊――原著没有交待,只说“自小最好赌钱,闲汉出身,为人忠良慷慨,更兼一身好武艺,气性高强,不肯容人。江湖上唤他绰号出林龙”。应该是形容他的武艺。这个和他侄子不同,他侄子形容的是长相。 (91) 独角龙 邹润――“天生一等异相,脑后一个肉瘤,以此人都做绰号独角龙” (92) 旱地忽律 朱贵――“江湖上但叫小弟做旱地忽律”,没说原因。忽律,即鳄鱼。 (93) 笑面虎 朱富――原著没有交待。不过朱富是开酒店的,应该是一副和气生财的奸商模样吧?所以才号称“笑面虎”。 (94) 铁臂膊 蔡福――“因为他手段高强,人呼他为铁臂膊。”应该不是指武艺高强,而是指砍头的手段高强吧? (95) 一枝花 蔡庆――“这个小押狱蔡庆,生来爱带一枝花,河北人氏,顺口都叫他做一枝花蔡庆。” (96) 催命判官 李立――“只靠做私商道路,人尽呼他做催命判官李立”,不过这个解释不成立,他的“催命”,只不过是人肉作坊而已,入他的黑店,哪能这么容易活着出来,“催命”也易解了。另外,“判官”主要是形容长相,“赤色虬须乱撒,红丝虎眼睁圆”。 (97) 青眼虎 李云――“面阔眉浓须鬓赤,双睛碧绿似番人” (98) 没面目 焦挺――“平生最无面目,到处投人不着。山东、河北都叫我做没面目焦挺”。没面目,不顾面子,不讲交情的意思。这是作家出版社2006年5月版的注释。 (99) 石将军 石勇――“本乡起小人一个异名,唤做石将军”。这个“将军”没有任何意思,应该是形容石勇的身材或者武艺堪当将军。 (100) 小尉迟 孙新――“孙新生得身长力壮,全学得他哥哥的本事,使得几路好鞭枪。因此多人把他弟兄两个此尉迟恭,叫他做小尉迟。” (101) 母大虫 顾大嫂――“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动不动就打破老公的头,从那时起,形容老婆一般都叫母老虎了。 (102) 菜园子 张青――“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 (103) 母夜叉 孙二娘――“俺这浑家,姓孙,全学得他父亲本事,人都唤他做母夜叉孙二娘”。这有两层解释,一,孙二娘长得难看(眉横杀气,眼露凶光。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二,孙二娘的老爸孙元的外号叫“山夜叉”。 (104) 活闪婆 王定六――“因为走跳的快,人都唤小人做活闪婆王定六”。“闪婆”是啥东东?据就是“雷公电母”中的电母。闪电当然快啦。 (105) 险道神 郁保四――“这个青州郁保四,身长一丈,腰阔数围,绰号险道神将”,形容长得高。 (106) 白日鼠 白胜――原著没有交待。我看这绰号,暗合两种意思。一,形容其职业,“闲汉”,估计也是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二,七星聚义时,他只不过是个流星,最后又被俘,作为梁山的元老级别人物,有了这样的案底,不仅排名靠后,也暗合人品。 (107) 鼓上蚤 时迁――“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飞仙。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偷营高手客,鼓上蚤时迁。”轻功高手。 (108) 金毛犬 段景住――“焦黄头发髭须卷”,金毛是形容长相的,“犬”估计是形容盗马这个职业的。
是《出口成章》吧! 甲:做为一名相声演员哪,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 乙:哎,没学问不成。 甲: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为大家服务。 乙:这倒是。 甲:其实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不难判断,往台上一站,观众就能瞧的出来! 乙:是吗? 甲:您看有学问的演员,说出话来透着那么文雅。 乙:没学问的呢? 甲:说出话来就显得粗鲁!有学问的往台上一站是红光满面,神采熠熠! 乙:没学问的呢? 甲:缩头缩脑,尖嘴儿猴腮!有学问的说出话来是谈笑风声落落大方! 乙:没学问的呢? 甲:呆若木鸡五官挪位!有学问的一上台就站在我这个位置。 乙:没学问的呢? 甲:一上台您甭管他,自觉的就溜达到左边儿来了! 乙:说我哪?你这嘴可太损了! 甲:开个玩笑,说真格的,您是什么文化程度? 乙:高中毕业。 甲:高----你这胆子可不小哇! 乙:怎么了? 甲:高中毕业就敢当着这么些人上台说相声? 乙:那怕什么呀? 甲:你就不怕台下哪位观众提个问题把你问倒了? 乙:不是跟您吹,打我说相声那天起,还没人问倒过我呢! 甲:嚯!小小青蛙竟有诺大之口气! 乙:你才蛤蟆呢!这叫怎么说话呢! 甲:高中毕业就敢放这狂言?连我这大学毕业的也不敢这么说啊! 乙:您等等儿!说清楚喽,什么毕业? 甲:大学呀! 乙:您---上过大学? 甲:正经名牌儿大学生! 乙:哪个学校? 甲:北大中文系。 乙:学的什么? 甲:古今中外名家巨著,诗歌散文宋词元曲,跟您这么说吧,凡是跟文学沾点边儿的本人都有所研究! 乙:牛群先生,请问,您贵姓? 甲:有这么问的吗! 乙:我看你太“牛”了! 甲:什么叫牛,实事求是!我打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喜欢语文! 乙:那要这么说呀,我上幼儿园那会儿就爱读小说! 甲:我刚会说话就能背唐诗! 乙:我刚会抓挠儿就会写对联儿! 甲:我刚一出生就能出口成章! 乙:我还没生下来我就能默写三国!____反正咱就吹呗!说瞎话又不罚款! 甲:看来你对我大学毕业有所怀疑? 乙:不是有所怀疑,是根本不信!你要真有学问,咱们当着各位观众做个文字游戏怎么样? 甲:怎么个做法儿我听听。 乙:咱们来一回顶针絮麻你行吗? 甲:顶针絮麻来不了。 乙:那你会什么? 甲:纳鞋底子! 乙:纳---就这您还大学毕业哪?连这都不懂? 甲:你给解释一下。 乙:顶针絮麻说白喽就是字头咬字尾!也就是说下一句的头一个字,得接上句的末一个字,知道吗? 甲:那叫首尾相连!跟絮麻绳子有什么关系呀!要不怎么说高中毕业呢!说出话来就是水平低!行!你说吧,咱从哪个字说起? 乙:咱就以“同心同德”做为头一句,你从德字开始,一句一句的往下接,中间不许停,有个条件。 甲:什么条件? 乙:甭管你怎么绕,你必须最后绕到“实现四化”这一句上结束。可以吗? 甲:先生,这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乙:你先甭那么自信。 甲:那说好了,我也得有个条件。 乙:什么条件? 甲:接的时候得允许我音同字不同。 乙:可以! 甲:那咱就开始吧,刚才你说的头一句是___ 乙:同心同德! 甲:那我就从德字接;德----德才兼备! 乙:备____ 甲:备----备战备荒。 乙:什么年代的词呀!荒___ 甲:荒山土岗。 乙:岗_____ 甲:岗位责任。 乙:任_____ 甲:任重道远。 乙:远_____ 甲:远近闻名。 乙:名_____ 甲:名人之家。 乙:家_____ 甲:家喻户哓 乙:哓___ 甲:小中见大。 乙:大____ 甲:大显身手。 乙:手___ 甲:首当其冲! 乙:冲___ 甲:冲锋现阵。 乙:阵___ 甲:振兴中华。 乙:华_____ 甲:滑稽幽默。 乙:默___ 甲:默默含情。 乙:情___ 甲:情深似海。 乙:海____ 甲:海水奔流。 乙:流____ 甲:流芳百世。 乙:世____ 甲:事在人为。 乙:为____ 甲:为期不远。 乙:远____ 甲:远见酌识。 乙:识____ 甲:实现四化!<兴奋地>咱大学毕业!掌声鼓励!<带头鼓掌> 乙: <拦观众>您别----别鼓掌了!您大伙儿都上当了!什么大学毕业呀!我常跟他在一块儿我不比您了解他?就刚才那几句,他在家背了足有俩礼拜!遛熟了背顺嘴儿了跑这儿蒙事来了? 甲:谁蒙事啊!咱这是水平! 乙:真有水平我给你提一字儿,你能绕到“实现四化”上来吗? 甲:没问题!你随便提! 乙:可得短着点儿,别一绕又八十多句!那连傻子全能绕侠? 甲:行!短着点儿!你提吧! 乙:赵___姓赵的赵! 甲:赵-----越短越好? 乙:越短越好! 甲:赵---赵字儿我认识。实现四化! 乙:就一句呀!不行,这不算!换一个,钱___ 甲:钱----钱字儿我认识,实现四化! 乙:孙____ 合:孙字儿我认识,实现四化!! 乙:再说这句我跟你急!换什么字儿你认识什么字儿啊?不许说这句!李____甲:李字儿不认识,实现四化! 乙:走!!捣乱哪是怎么着! 甲:这人多嚼情!认识不成不认识还不成!行行,你再提! 乙:我不能再提了。 甲:为什么? 乙:咱俩是一场节目,人家观众会怀疑我跟你事先串好了词儿.你要真有能耐,让台下观众随便提一字儿,你把它绕到“实现四化”上来,我就服你! 甲:观众提字儿?这主意出的可够损的! 乙:你不大学毕业吗!观众朋友们,哪位给他提一字儿?甭跟他客气!提就提那难的,不好认的,最好是康熙字典上都找不着的! <观众随意提一字> 乙: X?太好了!来吧!人家说了,X! 甲: X -----咱换一个行吗? 乙:不行!就这个!X! 甲: X----咱大学毕业!不就这X吗? 乙:说! 甲: -----X字并不难! 乙:难___ 甲:南征北战! 乙:战____ 甲:战之能胜! 乙:胜____ 甲:胜利锣鼓。 乙:鼓____ 甲:古往今来。 乙:来____ 甲:来之不易。 乙:易____ 甲:意气风发。 乙:发____ 甲:发人深省。 乙:省____ 甲:省----擤鼻涕。 乙:你该找挨罚了!涕____ 甲:替天行道! 乙:道___ 甲:道古仙风。 乙:风____ 甲:丰收锣鼓。 乙:鼓____ 甲:古往今来-----怎么又绕回去了? 乙:那你问谁呢!来___ 甲:来---来龙---去脉。 乙:脉____ 甲:脉---搏---跳---动。 乙:动____ 甲:动人事迹。 乙:迹____ 甲:继往开----来。 乙:哈哈!这么会儿工夫你“来”了三趟了!来____ 甲:来----来----来者不善! 乙:善____ 甲:善者不---来。 乙:今儿你“来”了就绕不出去喽!来___ 甲:来----来日方长! 乙:长____ 甲:长生不老! 乙:老____ 甲: <越接越快>老当益壮。 乙:壮____ 甲:壮志凌云。 乙:云___ 甲:云开日出。 乙:出____ 甲:初生牛犊不怕虎。 乙:虎____ 甲:虎踞龙盘。 乙:盘____ 甲:盘根错节。 乙:节____ 甲:捷足先登。 乙:登____ 甲:登峰造极。 乙:极____ 甲:集思广议。 乙:议____ 甲:意志更坚。 乙:坚____ 甲:坚如磐石。 乙:石____ 甲:实现四化!<蹦起>咱大学毕业!! 乙:你美什么你!!你这绕了多半天了?照这么说谁不会呀! 甲:那依你的意思呢? 乙:得有时间限制!不能超过三十秒钟!超过三十秒就是绕上来也算输! 甲:多少秒? 乙:三十秒! 甲:你也太瞧不起人了!就凭我大学毕业的水平,还用的了三十秒钟? 乙:那你用多长时间? 甲:十秒钟! 乙:十秒? 甲:你要不信咱们请诸位观众当场做个证,从我说第一个字儿起大家就开始掐表,十秒钟之内,我要绕不上“实现四化”这一句来____ 乙:怎么样? 甲:您把表砸喽! 乙:啊!? 甲:砸喽我给您换新的! 乙:用不着!现在开始提字儿! <观众随便提一字> 乙: X____ 甲:请开始计时!X字真好! 乙:好____ 甲:好自为之。 乙:之____ 甲:知无不言。 乙:言____ 甲:言过其实。 乙:实_____ 甲:实现四化!<蹦起举臂>咱大学毕业!! 乙:别蹦了! (太长了)牛群和冯巩的
一 等 于 几 甲 听说相声演员都是知识渊博,很有学问。 乙 唉,哪儿,我们知道的都很浅薄。不过干我们这一行那得要多学、多问。 甲 噢,不,我听说您在数学方面很有研究。 乙 哎,什么研究啊,在过去上学的时候啊,这一门比其他的功课略微的强一点儿。 甲 嗯,好!在数学方面您都学过什么? 乙 也就是:加减乘除,比例、四则,算术、代数,三角、几何,微积分儿。咳,其实啊,马马虎虎。 甲 嘿!好家伙1 乙 哎,您别瞧学了这么些个啊,可是成绩不太好啊。您算:哪次考试的时候啊,总是九十多分,连一百分都不保证。 甲 您这成绩还不好吗? 乙 咳!马马虎虎。 甲 那行了,我有一道算术题得跟您请教请教。 乙 唉呀,那可不敢当,咱们这互相的研究。 甲 噢不,肯定地说向您学习。 乙 哪里哪里。 甲 这道算术题啊,我算了好几年,都没有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乙 噢。 甲 我想去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一下。 乙 嗯嗯。 甲 怕人家工作忙。 乙 噢。 甲 这碰见您了,行吗?您给帮帮忙吧。 乙 噢。, 甲 嗯? 乙 我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啊。那么,您可以说一说是怎么样一道题呢? 甲 我的跟您请教。 乙 哎,不敢。 甲 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嗯,您说什么? 甲 一等于几? 乙 就是这道题啊? 甲 算了好几年没算上来。 乙 哎呀,这道题可是太难啦。 甲 要不怎么我想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呢! 乙 您哪,不用了。 甲 嗯? 乙 您就向我请教就行了。 甲 噢,您能解决我这个难题? 乙 当然喽。 甲 我可是请教过一些朋友。 乙 那么人家怎么说的啊? 甲 他们表示无能为力啊。 乙 我看哪,这人都不愿跟您怄气啊! 甲 这叫什么话! 乙 就这样的算术题,您还要去请教专家呀? 甲 我算不上来嘛! 乙 哎,我就能做出准确而使你满意的答案。 甲 那我非常感谢啦。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等于两个零点五。 甲 噢,一嘛等于两个零点五? 乙 对了!要列成式子:一乘一等于一。 甲 要按您的计算方法,似乎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嘛还等于一。 乙 干吗还似乎应该呀,它就等于一! 甲 谁告诉您一等于一?嗯,您是数学专家吗? 乙 我呀,小学刚毕业. 甲 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乙 不奇怪啊,这样的算术题啊,几岁的小孩子他都知道。 甲 您这叫什么话啊?几岁的孩子都知道?就是等于一。我怎么大个子白活了,我不知道? 乙 啊......其实您也不知道。 甲 我知道我干吗还问你? 乙 啊......可说呢! 甲 要这么简单,我还去请教数学专家。 乙 是啊......您还请教数学专家。 甲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充分表现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对任何问题不要轻易地过早地下结论,应该多思考思考。拿起就说,哼,岂有此理! 乙 嘿,这倒是怨我。我应该思考思考再说。我再算一算。一乘一等于......还是等于一啊。嘿,差点儿没让他把我给唬住啊。我说先生...... 甲 多思考思考吧。 乙 哎,这甭思考了。这个呀就等于一。这是肯定的,这是推不翻的公式。 甲 你这是书本上的学问。 乙 嗯? 甲 您这叫死啃书本。古人说那么句话—— 乙 说什么啊? 甲 读书死,死读书,读书读死不如不读书。我们念书讲究活念活用,你撇开书本再想想这个问题。 乙 您这话我不懂。 甲 你是相声演员吧? 乙 是啊。 甲 是搞语言艺术的,语言词汇一定很丰富喽。 乙 哎,也不敢再那么说啊。 甲 有这么个谚语,你听说过吗?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一呀。 甲 那么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又怎么讲呢? 乙 啊......是呀!这是顶俩不是等于俩! 甲 那么顶俩和等于俩有什么区别呢? 乙 嗯,顶俩和等于俩,似乎......应该是......一样。 甲 哼,这不是废话么! 乙 不不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知识,有经验,肯于钻研,一个人能做出两个人的工作来。 甲 少说废话,我问你一等于就几呢? 乙 等......要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似乎、应该、这个一就等于二。 甲 为什么又等于二了呢? 乙 这,不等于二,你不满意啊。 甲 哎,这话叫什么意思?我强迫你了啊? 乙 唉,没有,这个事实说服了我了。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等于二。 甲 嗯,还有这么两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嗯,什么? 甲 好汉不用多—— 乙 一个顶十个! 甲 一等于几? 乙 好么,这一又等于十了。 甲 等于十了?这不是结论。在大跃进中,我们工人搞发明创造,创造了很多机器,过去手工操作的现在是机器操作。 乙 哎,您说说什么工作? 甲 说最简单的吧,包装。 乙 噢,包装。 甲 包针,包仁丹,包糖果,过去都是手工包装。 乙 是啊,现在不都改了机器包装了吗? 甲 对啊,有这么两句谚语啊,一把工具改,一人顶一百。 乙 好,这结论又改了,一等于一百了。嗯。 甲 要是人人都把窍门钻—— 乙 还可能一人顶一千。 甲 还有这么句农业上的谚语儿,一籽入地—— 乙 万粒归仓! 甲 这一等于几? 乙 等......哎呀,这个一就等于万啦。 甲 还有这么几句谚语—— 乙 我说你有完没完。算术里加谚语啊?没法算清楚喽。你见哪个会计净往这帐本学谚语来了?查帐的来一瞧,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好汉不用多,一个顶十个”。你说这叫做什么玩意儿? 甲 那么你说怎么样才能算清楚? 乙 这算术题嘛,你得有具体的钱数。 甲 说具体的,你也算不上来。 乙 那也不一定啊! 甲 你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一厘钱哪......一厘钱它等于......我,我,你说五厘钱行不行啊? 甲 干吗呀? 乙 好按一分钱算哪。 甲 五厘钱干吗算一分哪? 乙 你要四舍五入么! 甲 我没让你写账,我就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那好算哪,一厘钱等于一分钱的十分之一,一角钱的百分之一,一元钱的千分之一。咳,微不足道。 甲 不对,一厘钱有它的经济价值呢。 乙 有什么经济价值?您买根冰棍儿还得五分钱呢。五十个人一根冰棍,这怎么吃啊? 甲 一人咬一口。 乙 多大口? 甲 小口。 乙 小口啊?不够,每人只能拿那舌头尖就那么一沾,小沾,还别大沾。你要遇见个大舌头啊,这根冰棍没了。有什么经济价值啊? 甲 你说一厘钱有多大分量? 乙 没约过。看得见用得着,银行里不出,帐本上不写。有多大分量啊。 甲 有这么几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您听吧,这谚语又来啦!什么啊? 甲 大海大不大? 乙 大! 甲 一滴一滴水汇成的。 乙 那倒是! 甲 万丈布匹多不多? 乙 多呀! 甲 一丝一丝线织成的。 乙 当然喽! 甲 首都人民大会堂高不高?它是一砖一瓦砌成的。您姥姥的年纪老不老? 乙 我...... 甲 她是一天一天老起来的。 乙 你这不废话么? 甲 一厘钱搁一个人身上是微不足道的。 乙 哦! 甲 你要知道我们全国有六亿多人口。 乙 是啊! 甲 每个人都应该有着一本大账,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一个细小的数目。 乙 哦。 甲 用六亿多这个数子去乘,就会得出一个巨大的数目。 乙 嗯。 甲 是吧? 乙 对。 甲 所以说点滴节约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精神,节约一厘钱、一寸布、一滴油、一度电、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一灰一石、一丝一毫,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一”汇集到一起,变成一个巨大的“一”字。 乙 嗯。 甲 让它在建设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乙 对! 甲 你嚷什么? 乙 哎,您说的是太对了! 甲 可您对一厘钱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乙 啊? 甲 你只喜欢这个大大的多多的。 乙 嗯,我的不喜欢那小小的通通的。我是外国人哪? 甲 你呀,只知从大处着手,不在小处着眼:只看问题的一面,没有全局观点;只会铺张浪费,不去节约从俭。这种思想发展,真正危险——危险! 乙 好嘛,他这儿给我做坚定来啦!您不问我一厘钱是等于多少吗?可是谁知道您这一厘钱后面又有六亿多呢?一会儿乘,一会儿加的,这谁也算不上来! 甲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乙 嗯,什么? 甲 您说一个人等于多少? 乙 一个人哪?一个人他等于......那得看个儿大、个儿小啦!这个儿大的分量就多,他个儿小的分量就少。 甲 干吗你,过秤哪? 乙 我干吗过秤啊,你不说清楚喽,我知道一个人等于多少? 甲 有这么两句谚语你知道吗? 乙 这位的谚语儿倒真不少。嗯,什么? 甲 工人常说的话:“为了社会主义早实现,两天的工作一天干!”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二。 甲 还有这么两句谚语儿。 乙 什么? 甲 争分夺秒抢时间,仨人工作一人担!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就等于三啦。 甲 现在我们中国人民都有社会主义的觉悟,都有主人翁的态度,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有忘我的劳动精神,在生产上都是一人多艺、一机多能,生产效率是一翻再翻,你说这个一究竟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 甲 嗯。 乙 这个一那就等于——好些个0啦。 甲 别含糊启辞,说准喽。 乙 说准喽啊? 甲 嗯。 乙 就这个一啊,哼哼——不知道! 甲 这半天才答对! 乙 怎么着,答对啦? 甲 我说的一等于几啊,就是没有答案的一个算术题。是多是少都看我们主观能力性。有一分热必发一分光。节约一分钟,为国家创造一分财富。节约一厘钱,为国家积累一分资金。这是我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是吗? 乙 对,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甲 可是具体到我身上,你说这个一等于几了呢? 乙 那么,到我身上啊?到我身上......咳,那就马马虎虎。 甲 你在为国家创造财富方面等于几? 乙 没告诉你是马马虎虎吗? 甲 那么你在节约方面等于几? 乙 马马虎虎! 甲 那么你整天睁着眼睛看着这些新人新事都有什么看法? 乙 马马虎虎嘛! 甲 噢,你是马虎眼! 乙 谁是马虎眼呀? 甲 什么眼? 乙 我这眼是好眼啊,左眼一点三,右眼一点二。 甲 噢,正好。 乙 嘿嘿! 甲 二五眼。 乙 我呀?
郭德纲 我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