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管理制度。1、村级财务做到收有凭,付有据,各项收支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得避实求虚,要具有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2、各项收支凭据要及时记账,要素要齐全,手续健全,特别对开支的发票要注明资金去向,拒绝白条入账。3、村内各项收支一定要参照执行,做到先算后用,压缩开支,年终结算时不得超预算开支,减少年内负债,确保资金正常运转。4、村干部出差办公事,预借差旅费及垫付各种费用,应及时与村报账员(出纳)结清账款,履行结账手续,不得拖欠。5、村干部年度工资经村两委集体评议,报主管部门审核,经党委、政府审批才能发放。但原则上村干部工资不得超过乡财政拨发年度的转移支付。村级报账员兼任出纳工作,但有的村报账员和出纳进行分设,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不得兼任出纳工作,必须按照及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按章办事。[扩展资料]村级报账员负责村内财务收支、往来结算、各项统计报表、记好村内现金日记账,将村内各项收入、支出汇总,每季度月底向主管部门交账,办理交账手续,核对账户余额。村级报账员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 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践证明,村级财务管理是否公开、公正、民主、透明,不仅直接关系一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干群关系,有效推动村民自治,维护农村政治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目前工作中村级财务管理仍主要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专业机构不健全。囿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很多地区村委会没有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设立健全的财务机构,有的地方连会计、出纳也未分设,往往是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从村委会成员中或非成员中指定一人担任村文书兼会计和出纳,缺少应有的制约机制。二是帐目设置混乱。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经费开支随意性大,记流水帐、打白条现象严重。三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差。缺乏基本的财务常识,未能履行好会计、出纳应有的职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已经摆脱了指令性的计划经济,日趋走向市场化,它客观上要求村民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确立自主、平等、民主、法制、科学、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在经济上,成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主体。
为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健康有序开展,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管理,制定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管理办法。一、建立严格的费用管理制度1.村干部报酬,实行固定补贴加绩效工资的方法,固定补贴部分是指财政支付村干工资部分,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自行确定。除乡镇人民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另有规定外,不再搞误工记工。2.村干部办公费(包括通讯费、烤火费)包干到人,不报发票、超支不补,节余归己,具体标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的规模大小和村级经济状况确定,年底一次性补给。村干部去县及县以上单位开会,一律乘坐公共汽车,凭据报销。除防洪抢险、紧急事故处理外,其他情况一律不得租车。3.村干部因公出差的车船费、住宿费、生活补助实行一程一报,差旅费报销标准按同期县财政部门规定执行。出差必须按规定填写差旅报销单,车船费必须凭车船票据报销。住宿费凭住宿发票按标准包干报销。村干部因公出差,每人每天生活费补贴标准为:省外40元,省内其他地区25元,本市县其他地区12元,本乡镇范围内不予补助生活费。已领生活补贴的不得再报销伙食费。二、会计报表是指科目余额表、收支明细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分配表。1.乡镇村账代管办公室代理记账会计每季度与村报账员结账后,应在结账后10日内记账完毕,并根据总账的各科目余额产出各村的科目余额表并装入各村该季度最后一号凭证中做附件。年终决算后再编制一份年终科目余额表及相应的各类明细表,做结转下年余额的依据装入下一年度的一号凭证中。2.资产负债表、收益分配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权益状况的报表,各乡镇村账代管办公室以村为单位每年在决算后填制一张资产负债表,并装入年末最后一号凭证中做附件。三、年度收益按下列内容和顺序进行分配:1.提取公积金、公益金、福利费;2.按协议规定向投资者分利;3.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配;法律依据:《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管理办法》 第四条:规范化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资产台账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制度、转移性资金收支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