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财务折现率公式

feion1992024-07-25  1

800000=200000*(P/A,i,5);(P/A,i,5)=4;(i-7%)/(8%-7%)=(4-4.1002)/(3.9927-4.1002);i=7.93%

折现率是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收益率越高,意味着单位资产增值率高,所有者拥有资产价值就低,因此收益率越高,资产评估值就越低。折现率(discountrate)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则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折现率实质上即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PV=现值(presentvalue),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

折现率公式:

(PV = 现值(present value),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

折现率是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收益率越高,意味着单位资产增值率高,所有者拥有资产价值就低,因此收益率越高,资产评估值就越低。

折现率(discount rate) 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则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折现率实质上即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折现率不是利率,也不是贴现率。折现率、贴现率的确定通常和当时的利率水平是有紧密联系的。

之所以说折现率不是利率,是因为:①利率是资金的报酬,折现率是管理的报酬。利率只表示资产(资金)本身的获利能力,而与使用条件、占用者和使用途径没有直接联系,折现率则与资产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相关。②如果将折现率等同于利率,则将问题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了。

一、概念

通俗讲,折现率就是资本金的时间价值,是参考市场利率进行调整后的比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时使用的比率,这个比率可能是当时的市场利率,有可能不是,要根据折现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确定方式

折现率的确定,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是税前的利率,从企业估价的角度,折现率是企业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要求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也就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折现率本身来说,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

企业在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的期间结构反应敏感,企业应当在未来各不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率。

三、计算

折现率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则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

财务管理中的折现率的公式是:PV=C/(1+r)t

(PV=现值(presentvalue),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四、举例说明说钱存到银行,假如存款1000元,按年利率2%计算,那么一年以后的价值就是1000(1+2%)=1020元那么在这个例子里,1000元就是资金的现值(现在的价值),1020元就是1000元在一年以后的最终价值(终值),那么2%可以理解为1000元计算终值1020的利率,也可以理解为终值1020元按照2%进行折现后,一年前的价值为1000元。在财务管理或会计中,折现率在折现时用的复利的方式进行折现的。如:1000元存到银行,假如说银行按复利计息,年利率为2%,存款期限为5年(其中^5表示5次方)。在这个例题中,计算终值=1000(1+2%)^5=1000*1.104=1104元。将上例反过来,一笔款项存至银行,银行按复利计息,年利率为2%,5年后的终值为1104,问一开始应向银行存多少钱?这种情况下,2%就是折现率,一开始向银行存的钱即为现值。现值=1104/(1+2%)^5=1000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62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