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非台上讲课台下听才叫讲课,如果在单位内会计培训方式有:1、请专业老师上门,对会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2、岗位互换,会计与出纳,应收会计与现金等,都是可以相互学习与教导的。3、领导或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进行分享。4、机会教育:某日发现有一案例,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进行会计知识传播也是不错的方法。5、购买财务类的光盘或书,有领导引导,一个小节或一个章节大家分享下,讨论下,有助于从理论联络到实际。6、看电影找导演的漏洞,引发大家对会计的兴趣与钻研。7、知识比赛,有关会计方面的知识更新较多,可以由此引发大家的知识补弱。
培训机构的培训流程当然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这个由市场部门在接待的时候进行了解,确认培训需求。比如,要是零基础的小白,那就建议他报个零基础班;要是只有证没经验,那就建议报个真账实操班企业里的会计培训一般是对有一定会计基础的人进行培训,属于定向的,会对被培训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讲解和本行业财务知识的培训两部分。总体来说是以要实现的工作任务为目标进行培训。
没有捷径。只有日结越累的工作经验。还有专业知识自己补充。
之前在财务经理人论坛上发过一个帖子,论述财务会计学习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书本知识中学习,就是我们说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经验的总结和工具的应用等,获得的是知识。还有关注一些财务会计方面的公众号,比如财智同学、财务职场等。这个就是输入的过程,轻松,但它此时尚不真正属于你。
第二个层次,是在工作中学习(on job training)。边干活儿,边学会如何把活儿干好、干明白,并不断创新,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形成的过程。一个人的思想、经验、阅历、智慧的形成莫不来源于此,这个是输出的过程,书本上的知识既涵盖不了,也替代不了。尤其是现如今需要的都是跨界的知识,按照现行教育体制的分科治学方式,看多少书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来自于实践的探索,一个人70%以上的有效知识全部来自于实践中接受有挑战性的任务,这就不难理解很多人做的事儿压根儿就不是他所学的专业,也依然干的不错的原因了。
第三个层次,是在教会别人过程中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场景和机会,师傅带徒弟就是先来后到的差别,这个过程接受的挑战是你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个需要实践加理论的支撑,你既要知道什么是具体、问题,也要有提炼、总结的能力,无形中把你的做法逼着变成了方法论,你就是真的懂了。否则你跟人家讲不明白、说不清楚,或者传授的也不适用。
后面两个层次都是以输出为导向的,把知识内化,转化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新知识,这样才能成为财务会计领域的高手!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