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重点考查考生的科研潜力和综合能力在内容上包括英语听力和口语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专业技能的掌握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在形式上以试为主,有的包括笔试、专业技能、实验操作等。国家初试分数线3月底确定,其后各高校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确定本校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办法,一般复试时间在4月上旬。因而考生要在这个时间经常浏览招生单位网站,及时获取复试信息,尽早准备。要想顺利通过复试,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复试前进行系统的英语口语训练,英语口语能展现一个人的才华、生活阅历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二是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和学术热点。复试本身考查应试者的知识积累和科研发展潜力,因此要想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必须熟悉报考专业情况,包括研究现状、进展情况、学术热点等。考生还要着重了解导师研究的侧重点,多了解一些导师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熟悉导师的主要观点。考生的修养、品质、科研素质和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对话中会表露无遗,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是请教往届的师兄、师姐,这样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下往年复试的情况,到心中有数。四是在复试中要保持良好的形象,衣着要干净整洁。当然复试不是选美,也不可以刻意打扮,浓妆艳抹。在面试时要保持信心,沉着应对,不要紧张。再次要做好调剂录取的准备。由于实行差额复试,不可能人人都通过复试,因而要做好落选的准备。万一没有通过招生单位的复试,应该早做打算,考虑参加第二志愿学校的录取,或听从导师的建议读其学校其他导师的研究生,尽早联系调剂事宜。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入选“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全国31所副部级中管高校。学校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截至2013年12月,学校占地近8747亩,其中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34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99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448万册,固定资产总值42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5.3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7个学院(含76个系)和10个研究院,18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7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83个本科专业。有在校生近40000人(本科生19570人,硕士生17490人,博士生2919人),其中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800余人。1919年8月,陈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10人为筹备员。1919年10月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初创时为私立,设有师范(包括文、理科)、商学两部。1921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 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陆续增设工学、新闻、法学、医药等科系,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到民国19年(1930)扩充为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21个系。民国25年合并为文、理、商3个学院、9个系。学生由开始时的136人发展到300多人。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1937年7月6日,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任厦门大学校长。1937年9月4日,由于日军侵犯厦门,学校迁鼓浪屿;11月间,学校定出迁汀计划;12月24日,开始迁移;于1938年1月12日安全抵达。5月间,厦门大学校舍被被日寇炸毁。在闽西长汀期间,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厦门大学设置文、理、法、商4个学院、15个系,学生从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1946年6月1日,厦门大学校本部开始迁回厦门,长汀各界在体育场举行欢送大会,赠送大匾额一块,上刻“南方之强”四个大字。迁回厦门以后,陆续增设海洋系、国际贸易系和法律系的司法组,学生增至1600多人。1949年1月31日,前校长萨本栋在美国逝世,按其遗嘱将骨灰安葬在厦门大学校内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先生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厦门市军管会于10月20日委派军代表吴强、肖枫接管厦门大学,组建新的厦大党支部。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1951年,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并入厦大,改成厦门大学农学院,原私立福建大学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成为文理科的综合性大学。原来的航空系、海洋系、土木系、电机系、机械系、法律系、企管系分别调整到南京航空学院、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工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和上海财经学院。1954年教育系调整到福建师范学院。1958年新建福州大学时,厦门大学又将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部分专业教师、学生以及有关图书、仪器、设备等调拨到福州大学。1958年7月,厦门大学下放归福建省管理。1963年9月,经中央批准,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厦门大学下放给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大批干部、教师被下放农村,有一部分充任中学教师,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1966~1970年,厦门大学停止招生5年。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时有9个系,除保留1966年的8个系外,福建师范学院教育系迁回厦大开办。1972年,厦门大学水产相关系调出成为厦门水产院,1979年调往上海,后发展为上海海洋大学。1981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9月12日,举办试办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大会。1995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行列。1996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审定立项建设。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0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2004年,厦门大学被列入国家“ 985工程 ”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04年7月,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2005年底,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2012年,学校成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分校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占地9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首先厦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文理工农医都有涉及,曾经的厦大还是相当辉煌,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现如今,主要是以文科和社科作为王牌专业,主要有以下专业:
1.经济学
厦大经济学院起源于1921年建校初期的商学院,而在1981年成立经济学院。历史相当悠久。在2019年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厦大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分别排名第8和第5。同时应用经济学被评为A级学科。 如果想学经济学,厦大将是一个很棒的选择。同时如果高考成绩特别优异,有可能就读于王亚南经济学院(简称亚南院),这个是厦大经济学最强的一部分,其对于数理要求和英语要求特别高,课程基本上是全英文教学,有能力的学弟学妹可以闯一闯。顺便提一下,经济学院不支持转专业(这里指的是从其他学院转入经济学院),当然可以选择辅修经济学,这是允许的。
2.管理学
厦大管理学和经济学一样,在1921年建校之初就成立了,当时是隶属于商学院。其中比较厉害的专业有统计学,会计,工商管理。总之厦大的管理学也是相当厉害的,管理学院接受转专业,但是会计,统计不接受转专业。可以选择辅修。
3.海洋科学:
因为厦大临海(出了白城校门,过了天桥就是海边),所以厦大的海洋科学也是很厉害的,可以追溯到1946年,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海洋学系。近水楼台先得月,靠近海边,其实力强劲,可见一斑。在学科排名中排名第2,属于A+学科。
据我所知,厦大最厉害的就是这四个,当然也有其他厉害的专业,在我看来能够称得上是王牌的,就是这三个。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XMU),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厦门大学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0个学院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8个学科进入 ESI全球前1% ,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共有三个校区和一个海外分校。拥有纸质图书馆藏451万册、电子馆藏88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26亿元,仪器设备总值46亿元。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中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厦门大学的王牌专业是什么?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化学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 的人才。
海洋科学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学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生产、开发、研究、管理与教学的基本能力。
生态学培养具备生物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生态学专业理 论和知识,具有开展生态学实验和野外实践的技能,能在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利、 环保、规划等教学与科研单位、职能部门和企业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工作,具有良 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统计学培养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统计学的主要方法,具 有处理特定行业数据问题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生物、医药、金融、保险、工业、农业、林业、商 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医药、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相关领域中从事数据搜集、分析与决策 的创新型人才。
1,厦门大学_ 2,上海财经大学_ 3,人民大学_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_ 5,东北财经大学_ 6,西南财经大学_ 7.中央财经大学_ 8,中山大学_ 9,北京大学_ 10,清华大学_ 11.南京大学_ 12.财政部财政科学所_ 13.复旦大学 _ 14.上海交通大学 _ 15.暨南大学_ 16.西安交通大学_ 17.江西财经大学_ 18.武汉大学 _ 19.湖南大学_ 20.浙江大学_ 21.南开大学_ 22.北京交通大学 _ 23. 哈尔滨工业大学_ 24. 四川大学_ 25.天津财经大学_ 26.华中科技大学_ 2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_ 28. 天津大学_ 29.重庆大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