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比较分析

feion1992024-07-25  0

主要通过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等。

不同企业的财务分析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1、会计政策的差异问题

企业对那些需凭主观职业判断来确定其金额的大小的业务,以及当同一业务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的方法时企业所持的政策或是方针。

2、同类企业的确认

在实际分析中,“同类企业”往往就是观念上的,这样,某一个财务分析者所认定的两个的同类企业,其他的财务分析者未必也认为是同类企业。

3、非货币性信息的使用

有些非货币的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比货币的信息更重要。例如,两个财务的状况相同的同类企业,一个处于上升期,另一个则处于是下滑期的,它们只是在上升与下滑的过程中的某一时点表现为相同的财务状况。这种上升与下滑的趋势就不一定能从报表中反映出来.特别是不能从一个会计年度的报表的信息中体现的。

扩展资料

分析意义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全面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所处的地位,因此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1、与财务部门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

2、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做出正确的评估。

3、从财务角度出发,为决策者提供支持。

4、从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同的角度理解企业三大报表。

5、快速识别财务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造假成份。

6、学会分析企业的营运资本,审视企业存在的弊病。

7、从现金流量表来分析企业的利润水平。

同比(和历史同期比较),环比(和上期数据做比较)。以上说的是针对本企业的数据。如果是行业对比,需要有行业数据作为支撑。一: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或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我国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要求,均由统一的会计制度作出规定,要求企业定期编报。国营工业企业在报告期末应分别编报资金平衡表、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基建借款及专项借款表等资金报表,以及利润表、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等利润报表; 国营商业企业要报送资金平衡表、经营情况表及专用资金表等。二:会计报表应按期报送所有者、债权人、有关各方及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主管部分。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报表应分磅给各投资单位。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报表还应在股东会议召开20日之前备置于公司办公处所,供股东查阅,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应按财政部有关规定公告有关报表文件,月份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六天内报出;三:年度会计报表应在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报出。企业向外报送的年度会计报表,应当由企业行政领导人、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财务报表通常经注册会计师审定。四:报表披露时间规定:月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月度终了后6天内(节假日顺延,下同)对外提供;季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份)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五: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直接法,是指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财管上一般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1、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有关指标的各期对基期的变化趋势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为追索和检查账目提供线索的一种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法可用相对数也可用绝对数。 但要是不同企业比较,一般用相对数比较。 2、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财务报表的有关指标的比率计算,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了解企业发展前景的分析方法。 考试更常考一些,获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等。 3、因素分析法,这也是财管考试常考项目, 在下述各种分析法中,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可以确定财务报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的差异。但是,如果要了解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原因对差异形成的影响程度,则需要进一步应用因素分析法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因素分析法,又称为连环替代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某个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据以说明财务指标发生变动或差异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此法的出发点是,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具体步骤如下。 (1)将分析对象-某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项构成因素。 (2)确定各项因素的排列顺序。 (3)按确定的顺序对各项因素的基数进行计算。 (4)顺序以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计算替换后的结果,并将结果与前一次替换后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影响程度,直到替换完毕。 (5)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之和,与该项综合性指标的差异总额进行对比,检查是否相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61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