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会计听课记录

feion1992024-07-25  0

看看老教师的听课记录,学习一下,就明白了。

听课笔记怎么写?去看老师们的听课本,可谓五花八门。曾见到有的学校将听课笔记本统一化的做法,听课者按照格式要求,统一填写栏目内容,仿佛又是一种新的“八股”和“教条”。听课有必要面面俱到、洋洋洒洒地去记录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吗?甚至连老师和学生的每一句都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我认为大可不必。听课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教师不是“摄像机”,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作一翻录。而应讲究听课技巧,记录时做到有所选择,要学会“去粗存精”, 让自己真正从听课中受益。如果只忙于低头完成对课堂的文字“实录”,却顾不上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细节的洞察和思考,则会得不偿失。记录精彩。听课就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去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妙之处,我们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比如,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教者灵活驾驭课堂教学之巧妙处,善于诱导启发思维之经典处,学生积极动脑智慧闪现之精彩处,善于探究触类旁通之关键处,或一个巧妙的过渡,一段独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一个富含深意的动作等等,都应重点记录。至于师生那些最寻常、最直接的活动和对话可略记。如果我们在听课时能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别人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课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记录不足。听课评课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要能够客观恰当地指出授课教师的缺点和不足。这就要求记听课笔记时抓住重点,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结构、教学环节。在教材处理、课堂调节、课堂节奏、学生活动等方面找出成功中的不足,如“结构松散”、“节奏平淡”、“过渡生硬”、“层次不清”、“气氛沉闷”等等。听课的过程中,对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地方,用特殊方式标记出来,用以反思、商榷和询问。比如:这个问题有必要问吗?能否这样处理教材?还有比这更好的处理办法吗?如果这节课让我来讲应如何做?学生的这个回答有道理吗?是否不宜简单地否定?这个活动的设计有必要吗?是否画蛇添足?当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执教教师有不同的思考、不一样的环节设计时,更应做好记录。同时最好也写下自己在以前的课堂中是如何处理这个环节以及这样处理的原因。课后再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别人,看不到讲课教师的长处,又可以避免无原则地认同讲课教师的设计,看不到执教者思路、方法的不足。只要遵循客观评价的原则,坚持学术探讨的态度,就不必担心记录不足、记录失误,会带给授课教师以尴尬和难堪。记录感悟。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特殊场景或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激活其思维,使其产生联想和想像,但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并记录下来,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随时记下当时的感想、感悟和收获,这不仅利于课后评课、交流,更有利于为进行自主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也为日后写文章积累第一手资料。当然,听课时的感悟并不能立即在听课时成文,这时我们只要写几个关键词即可,课后可根据关键词进行相关整理。记录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听课不思考等于没听,如果光看课堂上的表面现象而不去弄清教者的设计意图,一味进行“鹦鹉学舌”式地机械模仿,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所长为我所用,见其所短为我所鉴。因此,每次听过课后都应该对听课内容进行及时的反思。这些反思的内容,可以用简单的文字梳理在听课笔记本上,如本节课的优缺点、我的建议,等等,作为评课时的依据。这种反思,不仅能使授课人受益,而且使听课人在反思过程中加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水平。记录特色。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及独特的教学特色。有的偏重情感教学;有的发挥民主教学;有的教师在情景教学中使学生如临其境,自如发挥;有的在兴趣教学中让学生笑声不断,波浪迭起。在教态上有的教师和蔼可亲,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有的教态温柔、细致,使课堂秩序井然,教学结构井井有条;有的教态大方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课堂气氛浓郁。这些特色,使教师的课堂独具魅力,听课时记下这些难忘的镜头,有机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会使听课人受益匪浅。当然,要记好听课笔记,关键在于听课人对一节课有深刻、清晰而独到的见解,能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剖析。这就要求听课人对“什么是一节好课”有个准确的定位。叶澜教授曾就这个问题谈过自己的观点,他所提倡的“好课五标准”也可以为教师听、评课所用:有意义。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有效率。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就是有效率的课堂。如果一堂课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常态性。现在的许多公开课容易出现准备过度现象。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我是为学生上课,不是给来听课的人表演。这样的课才是平实的课,才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有待完善。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内容摘要] 教育实习是幼师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也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在指导学生实习时要求注意“七勤”,即“手勤、腿勤、嘴勤、眼勤、耳勤、脑勤、心勤”,并力求做到,争取从一个实习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 实习 保育 观察 倾听 思考 心育 教育实习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师生综合素质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在学生实习前做好指导工作就非常重要。回顾这几年所教的幼师专业,在指导学生如何实习时,我对学生提出了“七勤”的要求。 一、手勤——勤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记性再好,也总是有限的。所以去幼儿园实习,需要准备一至三本笔记本,而且要勤做摘记。记些什么内容呢?第一本是听课笔记。一般情况下,第一周是见习,实习生以听课、观摩为主。而这一周,实习生必须认认真真地观察指导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和小朋友、家长进行交流,如何使幼儿园一日之中各环节有条不紊的。因此,就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以便日后回顾、反思、再学习,从中获得有效的经验。 第二本是备课笔记。一般从第二周开始,指导教师就会把教学任务布置给实习生。这时,实习生的角色就转化为教师了。而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制订周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也就是备课。所以,这就要求实习生要运用书本上的知训,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写出详实完备的教案来。 第三本笔记也叫随笔。里面的内容可以很杂乱,但很丰富。比如可以描述活动室的布置、一些小朋友的表现、指导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跟家长沟通的技巧,以及自己的教育感想、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评价等等。因此,这本随笔应该随身携带,随时记录。等到了实习结束甚至当自己重新走上这个岗位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那么多翔实的材料,这对一个新手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二、腿勤——多跑能干 很多实习生经常会在一起进行交流,有的时候就谈到指导教师或保育员经常会指使他们干这干那,比如拿点心、打开水、拖地擦桌或者叫他们把被子拿出来晾晒等一些杂活。他们会觉得很冤:“我是来这里实习的,我又不是保育员。”其实,在这些琐碎的小事背后,蕴含着很多现代保育知识。《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所以只要实习生够勤快,多干些这样的杂活,不但能让园方留下一个好印象,还能增进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是一举多得,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有时我们会发现,当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实习生会局促不安地站在一旁,不知该干什么。这时,实习生就要根据当时的情境灵活地作出判断。比如美术活动时,可以协助老师分发工具;当小朋友作画或做手工时,可以走到小朋友中间去观察或指导;做游戏时,也可以参与,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早操时,跟在小朋友后面一起做;家长接送孩子时,可以主动上前招待。总之,你不仅是实习生,更是一个教师,你的足迹并不局限于活动室的一个角落,而是园里的各个地方。 三、嘴勤——虚心请教 如何向指导教师学到带班的技巧,嘴勤是很重要的。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每个实习生都要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或怕难为情不敢开口。其实作为实习生,就是来学习的。孔子本人就非常谦虚好问,治学严谨,做到了“每事问”。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在实习当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都可以拿来向老师们请教。如备了课,可以请教他们有何补充;下了课,向他们求教有何不足之处;而在平时,可以向他们讨教具体的教学经验。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我们求知若渴的时候,指导教师、保育员、家长甚至幼儿都是我们的老师。有的实习生可能会说:“问多了,他们烦了怎么办?”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诚心诚意地去请教,一般情况下他们总会解答的。 作为实习生,我们还要尽快地熟悉幼儿,了解幼儿,为我们以后的顺利工作奠定基础。而嘴勤还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实习生可以向指导教师和保育员询问每个幼儿的个性和表现;敞开心扉,走进孩子的心里,与他们进行平等地交流,给他们讲故事、唱儿歌;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真诚地进行沟通。多管齐下,我想孩子们过不了多久就会真诚地喜欢上你了。 四、眼勤——善于观察 具体的每个儿童都具有独特性,了解幼儿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要了解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总的说来,幼儿对周围现实的情绪反应以及思想、情感和行为带有明显的直率性、鲜明性和天真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内心活动就变得日益复杂和隐蔽了。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在幼儿的细微表现中洞察其内心世界,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幼儿教师十分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作为实习生,就要在实践教学中去训练自己的这项功夫。 比如,我们可以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部分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洞悉能力。来园时,察看幼儿脸上的神情、气色;离园时,看看幼儿身上是否整齐、清洁。课堂上,让幼儿们的表现尽收眼底;游戏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视线范围之内。午餐时,观察幼儿是否吃得香;午睡时,观察他们是否睡得沉。假若这其中有什么问题,事后都应了解原因,再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任何能力就是在这样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当然,作为幼儿教师,仅仅能观察幼儿的心理还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观察环境,尤其是大自然的环境。现代幼儿教育提倡小朋友们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要具备观察大自然的能力。要幼儿做到的,教师自然先得做到,这一点必不可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61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