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3、因素分析法4、不同企业间的比较分析5、趋势分析法
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两种,具体编制方法如下:
(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工会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之间相互关系,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事业单位在一定日期内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一定时期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以后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能够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净资产的组成情况。
通过对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单位的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若把前后期的资产负债表加以对照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变化情况、财务状况、发展趋势。
①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及内容。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类、支出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
工会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格式(见表49)。
表49
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法。工会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编制的依据是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及净资产类中各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编制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将这一特定日期内各会计科目的余额填制在资产负债表的各相应科目中。
当资产负债表为月报时,表中“期初数”为上月各项目的累计金额,“期末数”为当月各账户余额。
年度资产负债表分为结账前和结账后两种,资产负债表结账前“期初数”为上年转入本年初的各账户余额,“期末数”为12月31日各账户累计余额。结账后的资产负债表“期初数”与结账前“期初数”相同。收入、支出账户余额年终转入“事业结余”或“经营结余”,结账后一般无余额。由于结余年度终了,全数转入“结余分配”,一般也无余额,经营结余如亏损则不转入“结余分配”。有缴所得税业务的单位计算应缴所得税额转入“应缴所得税”科目,剩余部分按规定转入“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科目,结转后“结余分配”科目无余额。资产负债表编制好后,应检查资产部类总计与负债部类总计数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必须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
(2)收入支出表的编制。收入支出表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在经营期间财务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通过收支表可以判断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业绩,它是由事业单位一定时期的收入、支出、结余及其分配数据填制而成的。
①收入支出表的格式及内容。工会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的格式由收入、支出、结余及分配三部分组成,基本结构是按收入、支出结余的顺序分细项目列示。在收入支出表“项目”一栏中,收支项目是指单位一定期间的收支构成;“结余”一栏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结余及分析状况。工会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的格式(见表50)。
表50
②收入支出表的填制方法。收入支出表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月报和季报。表中各栏编制的依据是:收入、支出。“预算数”按上级单位核定的数字填列,“本期发生数”按当期发生额合计数填列。结余一栏为收入减支出的实际数。结余分配是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之和,经营结余为负数时,不转入结余分配。
当年没有完成的专项工程或专项业务,其发生的支出及相关的收入,结转下年使用,等完工后再结算。
③支出明细表的编制。工会事业单位支出明细表包括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两部分,它是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的格式为:按各明细表项目列示,如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设备购置等。表中事业支出、经营支出需要按支出的资金来源和经营业务的种类填制,具体可参照以下方法。
第一,事业支出:可按支出资金的不同来源统计填列,如对上级单位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指定用途分解统计填列。可按核定的预算数填列,事业单位在编制综合财务计划时,将有关支出提前进行安排。填制各项支出时,参照预算执行结果统计填列。
第二,经营支出,可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填制。
第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行中各明细支出项目按明细账中有关数据统计填列。支出明细表的格式(见表51)。
表51
注:1.“事业支出”的“其中”各栏,按资金不同来源统计填列。
2.“经营支出”的“其中”各栏,可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分别填列。
④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
为取得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结余情况的汇总资料,全面掌握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必须进行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工作。
第一,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的范围。
该表汇编范围包括:县以上各级工会所属的事业单位及其附属独立核算单位的事业单位,汇总包括的事业单位是指执行《工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为职工服务的文化、宣传、体育、教育等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如文化宫、体育场(馆)、工会干部学校、职工业余学校(大学)、职工疗(休)养院等,不包括工会所办的经营性企事业单位。
第二,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汇总决算的编制程序。
县级工会,即县、区、局、产业工会年终将所属事业单位的收支结算进行汇总,编制《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有关项目数字均填入县级一栏内。汇总表编好后,按规定时间上报市级工会。
市级工会将所属县级工会上报的《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加以审核,连同本级《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进行汇总。将汇总的县级工会有关项目的数字填制在“县级”一栏内,市级工会事业单位的有关项目的数字填制在“市级”一栏内,编好后报送省级工会。
省级工会将所属市级工会报来的《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加以审核,连同本级《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一起,编制全省的《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将汇总的县级工会有关项目的数字填写在“县级”一栏,市级工会有关项的数字填写在“市级”一栏,省级工会有关项目的数字填写在“省级”一栏,并进行总括,试算平衡,编好后经复核及有关负责人签字后报全总账务部。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有:【1】比较分析法差异分析——常使用的比较标准有:本企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本企业与评价标准值比较;本企业与竞争对手比较。趋势分析——常使用的比较标准有:本企业实际与预定目标、计划或定额比较;本期实际与上年同期实际,本年实际与上年实际以及与若干期的历史资料比较。绝对数比较法——利用财务报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绝对数进行比较,以考察经济现象量的变异,分析事物的增加变化和变化结果的好坏。相对数比较法——利用财务报表中有相关关系的数据的相对数进行对比,其作用在于通过比率来反映事物或现象间的联系,从而能深入揭示绝对数指标所不能充分说明的问题。【2】比率分析法关于财务比率的类型,我国目前一般将财务比率分为三类: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3】百分比分析法百分比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负债表各个主要项目除以总资产。百分比利润表,将利润表各个主要项目除以销售净额(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即可得到。【4】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连环替代法。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还有:1、比重法。比重法是在同一财务报表的同类项目之间,通过计算同类项目在整体中的权重或份额以及同类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财务报表各项目的纵向关系。2、相关比率法。相关比率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不同类但具有一定依存关系的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了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横向关系。
3、因素替代法。因素替代法又称连环替代法,它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程度,通过这种计算,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4、单一分析法。单一分析法是根据报告期的数值,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好坏的一种方法。5、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数值的变化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6、框图分析法。框图分析法是将企业的实际完成情况和历史水平、计划数等用框图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来,来说明变化情况的一种方法。
7、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是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某项指标的最高水平数值,然后假设在该项指标达到最高水平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将会发生什么变化。8、趋势分析法。9、水平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