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费用要摊销到产品成本或者是当期费用中,作为利润的减项,少计提了折旧,就使得利润变大的,按照利润计算的所得税也就多计提了,如果是预缴的话,企业所得税就相当于是多缴了,也就是应交税费多了
实际计算企业所得税可能会有很多考虑因素,鉴于你这个问题,给你简化一下: 税前净利润=收入类科目金额-支出类科目金额(包括折旧)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要考虑很多不可税前抵扣项目,还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等假设不考虑其他抵扣事项,只存在你说的折旧问题,那么少计30万的折旧费用相当于税前净利润多算了30万,那么计税基础等于多算了30万假设正确计算时税前净利润=100万,少计30万的折旧费用,则支出类科目金额少算了30万,计算的税前净利润=100+30=130万,则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也相应增加了(130-100)*25%=7.5万,所得税费用也增加了7.5万
他们都回答你为什么多计所得税费用,多计净利润,多计应交税金,没给你从前期差错的角度给你出分录,我给你把更正分录出一下,括号前的是本年错误本年调整,括号内的是以前年度错误本年调整。你看能否理解:补记折旧费用: 借:管理费用(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管理费用) 300000 (也不知道干什么用的资产,暂作管理用吧) 贷:累计折旧假设没算这个折旧的本年利润是100 0000,现在补记折旧,则只有70 0000,原计所得税费用 25 0000 ,现只应该计 175000,多计了 300000*0.25=75000元: 借:应交税费 75000 贷:所得税费用 (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对净利润的影响,更正后,管理费用增加30 0000,所得税费用减少75000 ,结转后即调整减少净利润225000元,减少负债(应交税费)75000元,增加累计折旧(即减少资产净值)30 0000元。
一、处理原则 (一)如果前期差错形成的影响数(指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数)全部属于差额,则更正前期差错时,应调整“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下同)”。 (二)如果前期差错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差异(暂时性差异),则更正前期差错时,应调整“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下同)”和“所得税费用”。 本文来自墨者资讯 (三)如果前期差错形成的影响数部分属于差额,部分属于差异(暂时性差异),则更正前期差错时,属于差额的部分调整“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调整金额=影响数中的差额部分×所得税税率);属于差异的部分调整“递延所得税”(调整金额=影响数中的差异部分×所得税税率);无论属于差额的部分,还是属于差异的部分,均应调整“所得税费用”(调整金额=前期差错影响数×所得税税率)。 (四)如果前期差错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永久性差异,则更正前期差错时,无需对所得税业务进行调整(因为此种差异既不会影响所得税费用,也不会影响应交所得税,更不会影响递延所得税,故不作调整)。 内容来自墨者资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7 前期差错形成的影响数,部分为差额,部分为差异(暂时性差异)。 (会计折旧10万元,税法折旧8万元) 由于会计折旧金额与税法折旧金额部分相同,部分不同,所以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将产生2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此可见,前期差错形成的影响数10万元中,8万元属于差额,2万元属于差异。 1.补提: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 贷:累计折旧10 2.调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4(8×30%) 递延所得税资产0.6(2×3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10×30%) 3.转入: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 4.调减:借:盈余公积0.7(7×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