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会计性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等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具有独创性。本研究方向在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的历史积淀深厚,我院老一辈全国著名的会计审计学家裘宗舜、成圣树教授一直致力于本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学科点与厦门大学一道率先提出了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成为国内影响最大的学术流派之一,并奠定了会计信息学派的主导地位。阐述该观点的代表作——《会计信息论》荣获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专著《财务会计概念体系研究》,该专著荣获2002年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对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专著《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研究》已由江西社会科学研究文库资助出版。本研究方向对“龙门账”的研究被认为是我国最具权威的解释以及会计史研究的重大突破(杨纪琬);所编写的《会计审计大辞典》被译成英文、日文、法文等多国文字并在海外发行,倍受海内外赞誉。2、对财务报告披露的民事责任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本研究方向把会计学与法学这两大学科有机融合起来,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问题——如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虚假陈述的界定,财务预测信息的民事责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曾先后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产品民事赔偿责任研究”(该文获2004年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等论文,同时还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研究》、财政部2003年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并出版专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秦荣生,2004)。从而使本研究方向对财务报告披露民事责任的研究处于学术前沿,受到同行的较高评价。3、对保值会计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本研究方向从保值的角度对会计系统进行了再认识,论证了真正实现资产保值和资本保值是贯穿会计理论体系的两条主线;全面分析了保值会计的各种方法和作用;分析了政府在企业保值中的作用。在《会计研究》等期刊上发表了“论保值在会计理论发展中的作用”、“试论保值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等论文,出版了专著《保值会计论》,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国有资本管理、监督和运营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产计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从而使本研究方向对保值会计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外,本研究方向还就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养老金会计问题、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以校友王文京创办的用友企业集团为实践基地,开展有关财务软件及管理软件方面的开发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成为本研究方向主要特色之一。 1、率先开展了诉讼会计问题的研究。本研究方向就诉讼会计的有关内容,包括各种舞弊和欺诈的甄别、诉讼的委托以及诉讼会计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诉讼会计”的概念,在审计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反响。曾在《会计研究》、《当代财经》等杂志上发表了“法务会计的新领域:为证券民事诉讼提供专家支持”、“诉讼会计:一个值得研究的新会计领域”、“加强诉讼会计研究,拓展会计研究新领域”等论文;出版了专著《舞弊甄别与诉讼会计》,该专著于2001年获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这些研究成果使本研究方向对诉讼会计问题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特别是民事责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就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尤其是民事责任问题,如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建立与完善、民事责任的性质、归责原则、免责、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等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在《审计研究》、《会计研究》上发表了“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及其抗辩”、“论审计报告的‘虚假’与‘真实’”、“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若干疑难问题研究”等论文。目前正在从事基于《1.9规定》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研究,从而使本研究方向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研究处于学术前沿。3、对审计史进行了系统和广泛的研究。本研究方向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对审计史的研究,在《审计研究》等期刊发表了“论中国古代的审计”、“论比部”、“论中国审计史研究中的两种偏差”等系列论文;出版了专著《五代审计》、《中国近代审计史》、《宋代财经监督研究》(本书2003年获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由国家审计署组织编写、本研究方向学术骨干负责总纂的大型史书《中国审计史》,成为研究审计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会计学科体系,不同分类标准,包括内容不同。具体分类标准及包括内容如下:一、按会计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分类1、会计基础学科2、企业会计学科3、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学科4、特殊领域会计学科5、综合性会计学科。二、按会计学科的形成过程分类1、传统会计学科2、引进会计学科3、新兴会计学科(3)按会计学科研究的空间范围分类1、国际会计学科2、、国内会计学科。按会计学科本身的地位、作用分类1、重点学科2、一般学科和新兴学科。
计算机和会计是俩个不同类别的专业,就业方向,培养方式不同,不属于一个维度,是无法融合的,如果想一起学习的话,可以考虑双学位。拓展:双学位,广义上是指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辅修专业学位)、双学士学位和联合学士学位。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前,通常语境中指辅修专业学位。2019年7月,《办法》颁布后,双学位指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指本科学习本专业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另一专业的课程,达到全部要求后获得教育部统一制作、授权颁发、学信网注册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获得高等院校颁发的另一学科的辅修学历证书和高等院校颁发的辅修学位证书,未达到申请学士学位要求者仅获得辅修学历证书。辅修学历、双学位在2017年后部分院校备案到学信网和学位网,注明"辅修" 。第二学士学位是另外颁发教育部统一制作的普通全日制毕业证、学位证。(《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办法》第八条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专科起点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等)在同一学习时段,只注册一个普通全日制学籍。第二学士学位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学历学位。)《办法》颁布后,双学位指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办法》指出:项目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通过高考招收学生,只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两个学位应在证书中予以注明。
会计学(Accounting)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学科门类【会计学下设二级学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商品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会计学分类 会计学按照服务领域不同,可以分为服务于盈利组织的企业会计和服务于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的会计。 会计学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财务会计(也有称为对外会计)和主要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会计(也有称为对内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也有称为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或预算会计。会计学按照教育课程知识体系的设置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基础会计学(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中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高级会计学和会计理论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