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制订

feion1992024-07-25  1

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是指会计准则制定以原则为方向,制定的比较抽象大概,只有原则性规定,在辅以其他一些会计制度,比如我国目前就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行的情况。 会计准则的规则导向:是指会计准则制定以规则为方向,制定的比较具体,对任何会计事项的处理都制定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会计人员对任何业务不需要什么职业判断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但这种导向是一种完美的想法,很容易被规避导致假帐过关。 拓展资料: 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指导性规范。对财务会计基本规律的概括与总结。比如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实际工作中,会计原则常与会计准则相混用。 美国先使用"会计原则",后流行"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即美国的会计规范经历了从"有限的、指导性"的规范(会计原则)发展成"数量可观的指导性和技术性并重"的规范(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进行核算的方法。 所谓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在设计会计制度时事先规定这些项目,然后根据它们在账簿中开立账户,分类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反映由于各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指标。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账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 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 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凭证必须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根据。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编制会计报表市面上会计培训机构非常多,良莠不齐,报名的时候需要仔细斟酌。 选择机构时,要考察办学资质、授课师资、成功案例等等。比如好学会计,办学时间长、经验丰富,社会口碑好。

====== 最好详细些,光看标题不是很理解 ======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答:既然论文都出来了,前期也写过提纲给老师,这个问题自己应该清楚。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答:意义和目的,就是论文的开头、结尾提到的几点。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答:本文将以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基础,从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因素着手,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以及为会计准则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答:现状——理论分析、各国异同——本文结论。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答:主要是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中,保留了部分中国特色。如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不等于相同。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新会计准则保持了“中国特色”。自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国际会计准则》等资料理解,在文中作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处理。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陈毓圭《会计准则讲座》是这方面比较权威的单行本,是担任中注协秘书长的他的论文专著,里面提及了一些问题,具体自己可以借来参考一下。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同6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同6总体来说,母本的水平也一般,建议借阅《会计准则讲座》润色一下。作者是具体负责整个制定过程的重要负责人。有些问题和思路更清晰。

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14年7月23日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修改),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内容

1.基本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的修订征求意见稿是以1992年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基础,以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为依据,借鉴IFRS《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修订而成的。

它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到统驭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准则的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当出现新的业务,具体会计准则暂未涵盖时,应当按照基本准则所确立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主要变化

2. 各具体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存货准则。这是对原准则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为:

l 取消后进先出法,原因是IAS2在2003年度的改进计划中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理由是成本流与实物流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一致。本次准则体系建设中,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尽可能与IFRS保持一致。

l 对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2) 投资准则。主要修订内容为调整投资的分类方式。调整后的投资分类为:

l 交易性证券投资,类似于原先的短期证券投资。期末按交易所市价计价(视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采用现行的单边调整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l持有到期投资,即原先的长期债券投资,期限、面值、利率均固定,且持有期限较长,主要为债券。此类投资以历史成本计量,但如发生减值,则需计提减值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准则

1.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战略部署。 2. 新《预算法》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 3. 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63号,以下称《改革方案》),确立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具体内容、配套措施、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改革方案》提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和健全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其中,制定出台《基本准则》是《改革方案》确定的2015年应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60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