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屾会计学

feion1992024-07-25  0

学习会计专业必须知道的名人有:

一、国内:

1.潘序伦: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本硕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了事务所、学校、出版社“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

2.杨汝梅:用英语所着的《商誉及无形资产》(Goodwill and Intangible Assets)—书,成为他的成名之作,蜚声于欧美会计学界。是我国最早列入世界名人录的会计学者。

3.顾淮: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4.谢霖:中国的第一位CPA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办者,中国会计改革的先驱中国会计师制度的拓荒者。

5.徐永祚:1921年成立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事实上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第一人。

6.杨纪豌:会计学家、会计理论家、会计教育家,“管理活动论”"的主要创始人,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7.葛家澍:在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领域建树颇高,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望,即使在香港、台湾和国外也赢得会计界的赞誉。

二、国际:

1.卢卡·帕乔利:现代会计之父,所着的《数学大全》,有一部分篇章是介绍复式簿记的,正是这一部分篇章,成为了最早出版的论述15世纪复式簿记发展的总结性文献。

2.A·C·利特尔顿:美国着名会计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当代会计学家之一。

3.罗伯特·H·蒙哥马利:自从1912年出版蒙氏审计学第1版——《审计理论与实践》(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至今,先后问世15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会计人。

4.威廉·安德鲁·佩顿:杰出的会计学家和会计理论先驱,被誉为美国现代会计理论之父,是被首批列入会计名人堂(The Accounting Hall Of Fame)的会计大师之一。

很多同学想知道大学会计专业学什么课程,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大学会计的主要课程有:

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管理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高级财务会计、管理统计学、英语、管理统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大企业、银行、酒店、学校等等地方工作。可从事鉴证,审计,税收,公司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破产清算,法务会计,预算制定,商业咨询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贸易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2、互联网/电子商务3、贸易/进出口4、金融/投资/证券5、建筑/建材/工程6、其他行业7、房地产8、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出纳、财务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会计

2、出纳

3、财务经理

4、财务主管

5、财务总监

6、成本会计

7、财务会计

会计专硕考研总分是多少?会计硕士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与复试科目不同。会计专硕考研初试满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考试总分300分。其中英语二100分,综合能力200分。

考研会计学硕的总分为 500分。政治、英语各100,数学三、管理学专业课各150分。考研会计专硕的总分为 300分,分为管理综合联考200分和英语二100分。

拓展资料:

1. 一月会计硕士(MPAcc):

①政治理论,100分,同1月统考的其他专业学位同一试卷。

②英语(二),100分,同1月统考的其他专业学位同一试卷。

③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其中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与MPA、MBA同一试卷。

④会计学,100分(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因报考学校的不同,参考书目也不同。)

2. 十月会计硕士(MPAcc):

①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入学考试的笔试(初试)采取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面试(复试)由学校自行组织。

②考试科目:英语(100分)、综合知识(200分,其中财务会计80分,语文、数学、逻辑各40分)、政治理论,共计3门。其中,政治理论由本校单独组织,时间在全国联考成绩公布以后;其余2门全国联考。

3.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是一种技能类学位,是为了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健全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4. 全国首批获得会计硕士(MPAcc)办学资格的单位有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湖南大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603353